棘疣齒蟾

棘疣齒蟾

棘疣齒蟾,背甲黃褐色,上被絨毛,頭部和胸部兩側絨毛白色,其他部分黃褐色絨毛。中窩橫向較深,近似三角形。頸溝和放射溝明顯,頭部稍隆起。螯基端部、顎葉和下唇的基部以及胸甲黑褐色。中國雲南等地有分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棘疣齒蟾
  • 目::無尾目
  • 科::角蟾科
  • 屬::齒蟾屬
形態特徵,生物學資料,種群狀態,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雄蟾體長49~61mm,雌蟾體長57~60mm。頭寬大於頭長,吻端閉,瞳孔縱置;無鼓膜和鼓環,耳柱骨為短突起;無犁骨齒,上頜齒髮達。背麵皮膚粗糙,滿祈i大小刺疣,頭背面和肩部疣少、較小而稀疏;體後部刺疣大而密;腹面光滑,腋腺圓,股後腺小或不明顯。前臂及於長大於體長之半,掌突2個,外側耆略小;後肢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達眼后角,左台跟部略重疊,第網趾約具1/3蹼,突橢圓形,無外足庶突。體背面黃褐色,刺疣部位色黑,少數個體眼問及肩上方略顯褐色斑紋;四肢背面隱約有橫紋3~4條;腹而黃白色,無斑或有淺灰色細斑。雄蟾第一、三指婚刺細小;胸部有1塒大刺團,刺細街,左右間距窄;尢聲囊和雄性線。卵粒旱淺灰色,卵徑3.2~3.5mm。第33~39期蝌蚪全長53~75mm;體尾黑色;唇齒式多為I:5+5/4+4:l,角噴頜強。尾長28mm左右的變態期蝌蚪,頭體長22mm左右。

生物學資料

該蟾生活于海拔2300~2450m森林戍密的較高山區。成蟾常棲於水流較為平緩的流溪內及其附近林中。該蟾在1月開始產卵,2月中旬全3月中旬是繁殖盛期,此期斃蟾多進入溪內緩流處產卯,卯群呈圓團狀或環狀,黏附在石塊底面。早期蝌蚪多棲於平緩流溪邊回水處,大蝌蚪分散底倆十舊水凼石問或腐葉間。

種群狀態

中國特有種。該蟾僅1個分布點,其種群數量較少。受肋、等級:易危Vu。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雲南(景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