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坪鄉

棕坪鄉

棕坪鄉位於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縣城最南端,1953年設大坪鄉,1984年改棕坪鄉。位於縣境南部偏東,西鄰芙蓉江,距縣城43公里,東臨務川縣泥高鄉,南接正安縣斑竹鄉,由西向北與本縣隆興鎮隔河(芙蓉江河)相望,東北與本縣舊城鎮接壤。有縣級公路過境。轄區面積77.12平方公里,轄5個行政村89個村民組,總戶數3398戶,總人口13611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99人。有農村勞動力7873人。2010年,鄉級財政收入160.5萬元,財政支出327萬元,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1737元。轄區內居住有漢、苗、仡佬、土家等少數民族。主要資源有:儲量達400萬噸的煤炭資源,1000萬餘畝天然野生茶(俗稱“天茶”),1000畝方竹,2500畝板栗,儲量達3億立方米以上的玉龍甲大理石,10餘公里風光秀麗的魚塘庫區。

棕坪鄉,轄思里、中村、紅光、三聯、文聯、宋家院子、耿山、蒼蒲溪、瓦子坪、照山、老林、翻山12個行政村。古蹟有同治四年(1865)建的觀音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棕坪鄉
  • 外文名稱:Zongping Town
  • 別名:棕坪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中國西南
  • 電話區號:0852
  • 地理位置:貴北
  • 面積:77.12平方公里
  • 人口:1.4萬(2012年)
  • 方言西南官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貴C
鄉鎮概況,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經濟發展,自然資源,投資環境,

鄉鎮概況

東北與舊城鎮接壤。駐地棕坪,距縣城43公里,轄區總面積77.1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76公頃。轄兩個辦事處12個村89個村民組。2000年年末人口12847人,農業總產值1980萬元,糧食總產量6300噸,人均占有糧食490公斤。全鄉經濟以農業、畜牧業烤菸為主,有鄉鎮企業8個、從業人員320餘人,年產值200餘萬元。有中國小9所,在校生2500餘人。

基礎設施

舊城槐溪至棕坪石橋主幹公路縱貫全境,現已打通石橋至正安、班竹的出境公路38公里,旦(班竹旦坪)石(石橋)公路全線貫通,由此往遵義可縮短里程70餘公里。電網覆蓋率達100%,已安裝程控電話150餘門。“渴望工程”已解決2500多戶的人畜飲水問題,大河溝和老龍洞兩條小(二)型水堰覆蓋全鄉,常年灌溉面積達3000畝,占全鄉水田的60%。

社會事業

教育方面,全鄉目前有國中1所,鄉級完小1所,村級教學點5個,中國小教師61人,在校學生1256人,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醫療衛生方面,有鄉衛生院1間,村衛生室5個,從業醫師8人,城鎮醫保率0.9%,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5%。社會保障方面,到2010年,農村尚無居民參加養老保險,農村五保、低保供養人口覆蓋全鄉5個村2626人。

經濟發展

2010年棕坪鄉農業總產值2486萬元,人均農業總產值1800元,地方財政收入220萬元,支出26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37元。全鄉農業雖然經過結構調整,開始由傳統型農業向效益農業、現代農業轉變,但目前產業層次和生產力發展水平尚處於較低階段,經濟總量小,結構不合理,總體效益低等現狀仍然客觀存在。境內糧食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薯類為主,2010年全鄉糧食產量5731噸,人均占有糧食450公斤;經濟作物以烤菸為主,年產菸葉60噸,年產值115萬元;養殖業以生豬為主,大牲畜存欄1953頭,出欄112頭,生豬存欄6428頭,出欄1993頭,山羊出欄350頭。
棕坪鄉棕坪鄉

自然資源

棕坪鄉資源較為豐富。一是有近8萬畝的草山草坡,如結合退耕還林、人工種草和實施水保林、天保林工程等,畜牧業發展前景十分廣闊;二是有400萬噸的煤炭資源可開發利用。棕坪鄉主要農特產品除常規水稻、玉米、油菜等糧油作物外,還有生豬養殖,年存欄達11000頭,出欄達6000餘頭,畜牧總產值達700餘萬元,烤菸種植有一定規模,產量100萬,產值400萬元,是鄉財政支柱產業。經果林主要有桐圈、李子、砂梨、板栗等中藥材有天麻、杜仲、桔梗等。

投資環境

近年來,棕坪鄉投資環境有了較然而改善,與小城鎮建設配套的水、電、路、電視、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基本完善並投入使用,槐溪至石橋主幹公路20公里改造工程勘測設計工作已結束,年底前動工,該鄉與正安、務川的經濟和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外來的信息、技術、資金正得到有效的利用。招商引資有具體的優惠政策和措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