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蕾鈴脫落

棉花蕾鈴脫落

棉花蕾鈴脫落是指棉花生產中常出現大量蕾鈴脫落,對產量的負面影響極大。危害病蟲有盲蝽象,棉鈴蟲等,脫落因素有品種因素、施肥因素、密度因素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棉花蕾鈴脫落
  • 影響:負面
  • 原因:多方面
  • 危害病蟲:盲蝽象,棉鈴蟲
脫落現象,脫落因素,

脫落現象

由於造成蕾鈴脫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且較多的棉農科技素質偏低,所以,只有廣大棉農朋友努力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系統地掌握科學植棉技術,才能既“對症施治”減少蕾鈴脫落,又可實現高產高效。對此,筆者特解析如下,而且逐條提出應對措施。

脫落因素

品種因素
同等條件下,由於品種不同,蕾鈴脫落的程度也不盡相同。首先,品種之間的現蕾多少、成鈴性高低有很大差異;其次,盲蝽象、棉鈴蟲喜歡在“多茸毛品種”上產卵,且“多茸毛品種”使卵的附著力增加、不易被風吹落和雨水衝掉,因受害嚴重而造成大量蕾鈴脫落。據中棉所郭香墨實驗結果,“多茸毛品種”的蕾鈴受害數是“光滑葉品種”的1.67倍!
應對措施:在棉花生長季節應注意多看看周邊的棉田,選擇棉農在實際種植中表現現蕾多、結鈴性強、綜合抗性好的“光滑葉品種”。
施肥因素
問題主要有5個方面:
①氮肥影響。氮肥不足,會造成植株弱小,導致外圍和頂部的蕾鈴脫落嚴重;而施用氮肥過多、加上水分過多,會造成植株徒長,營養物質過多地消耗在頂芽、側芽等營養器官上去,蕾鈴由於缺少充足營養而導致脫落。
棉花蕾鈴脫落
②缺磷。因使用低含量的複合肥或假冒的磷酸二銨等,導致土壤中有效磷的不足,使植株營養生長瘦弱,蕾鈴脫落偏多。
③缺鉀。抗蟲棉對鉀素十分敏感(註:抗蟲棉比非抗蟲棉的需鉀要多50%以上,鉀肥的用量應相當於尿素用量的1~1.5倍),但很多棉農不重視使用鉀肥,導致棉株“營養失調”而發生蕾鈴脫落,特別是誘發“紅葉莖枯病”和“凋枯病”,造成蕾鈴嚴重脫落。
④缺硼。缺硼的情況下,幼蕾容易脫落(脫落前往往苞葉張開,與被蟲蛀狀相似),棉鈴發育緩慢也易脫落(成桃也少且小)。
⑤缺鉬。缺鉬可導致植株矮小、老葉失綠、葉緣捲曲以致乾枯脫落,有時可導致缺氮症狀的出現,植株早衰,蕾、花脫落。
應對措施:為減少蕾鈴脫落、減輕早衰,又利於棉花的高產高效,底肥要根據棉花的需肥特點而進行“配方施肥”,施足磷酸二銨和鉀肥,且合理補施微肥(可畝用0.8~1.6公斤的“六高底肥王·棉花高產長效素”,一次性底施的持效期2~3年)。棉花生長期間,定期噴施“藍色晶典”多元微肥型營養調節劑600倍液加農喜十樂素500倍液或“壯漢”500倍;追肥以氮肥為主,要“蕾期輕、鈴期重”合理分期追施(注意:追肥要根據天氣預報而避開降雨和遠離棉株根部)。有條件的,最好儘量多用有機肥。
密度因素
當前,“密度過大”是十分突出的問題,這往往造成植株生長過旺、封壟過早,因田間郁蔽而引起蕾鈴大量脫落。同時,密度過大也常常引起病蟲害加重、後期早衰嚴重等“連鎖反應”。滄州吳橋縣一個棉農,種植了一個免整枝懶漢棉卻按照常規整枝品種的密度留苗,這好比要讓一個“三輩人”的家庭住在了一個“光棍漢”的單間,能行嗎?!
應對措施:盲目地“靠加大密度拿產量”是不可取的,一定要根據地力水平和所種植品種的特點,做到合理稀植。詳見本書刊載的《談棉花生產誤區論實現高效途徑之四:密度篇》。
化控因素
化控良好的座桃情況化控良好的座桃情況
很多棉農都普遍存在“平時不控、旺了狠控”,導致棉株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失調,前期旺長、後期脫肥,蕾鈴脫落嚴重。特別是市場上有這名稱、那名稱的化控產品,由於達不到應有的化控效果而造成蕾鈴脫落。
應對措施:實踐證明,還沒有哪種植物生長延緩劑在棉花上的套用效果優於縮節胺的。在化控上,應注意選用高質量的縮節胺(我省張家口市長城牌的就很好),且要掌握“少量多次、輕控勤控、前輕後重”,確保棉株“壯而不旺”。具體內容可見本書刊載的《談談棉花化控》。
化控良好的單株結鈴情況化控良好的單株結鈴情況
病害和蟲害因素
枯、黃萎病的發生(降雨偏多,發病較重),往往導致蕾鈴大量脫落。
除了棉鈴蟲“蛀孔”造成的落蕾落鈴之外,還有盲蝽象、棉小象鼻蟲可以直接危害造成蕾鈴脫落,以及伏蚜、紅蜘蛛、煙粉虱等危害可間接造成蕾鈴脫落。特別是第二代棉鈴蟲發生偏重、盲蝽象發生猖獗,而大部分棉農由於科技素質偏低問題,普遍存在“防治偏晚”、“重治輕防”的弊病,如獻縣樂壽鎮一棉農“幾分鐘可以捉幾十條棉鈴蟲”,這樣的棉田不脫落嚴重才是怪事呢!而一南皮
“七特棉”(左)與其它品種的對比“七特棉”(左)與其它品種的對比
縣在此包地的棉農則是“花蕾幾乎掉光,花葉是越打藥越多”。其實呢,防治盲蝽象的關鍵時期是在“棉花嫩葉或小蕾苞葉上剛開始出現小黑點”的時候,“花葉多”不是盲蝽象“咬的”,而是在7~10天前幼葉受其刺吸為害(即嫩葉呈現“小黑點”的時候,幼蕾也在此期同時受害),隨著葉片長大而形成的“花葉”。
應對措施:要想很好地控制病害,一句話就是“三治不如一防”,建議廣大棉農應根據天氣預報而在每次降雨前噴施一次殺菌劑,雨後再噴一次(遇旱澆水時也應如此)。對於害蟲,筆者的建議是“9字方針”――即“選準藥、早防治、細噴藥”,就可達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同時要注意,噴藥時應選擇下午5時後進行,以避免在上午開花授粉高峰期因遇藥水造成花粉粒破裂敗育而脫落。建議使用“紅與蘭”1+1組合高效無公害殺蟲劑,噴霧的稀釋倍數為1500倍液“單打一”交替使用(每噴霧器用10毫升,一遍紅、一遍蘭,交替使用),生育期間10天左右噴施,即可實現“棉田無蟲害”。具體措施可查閱本報刊出的《棉花植保問題十二談》。
氣候因素和生理因素
①乾旱。土壤嚴重缺水,葉片蒸騰作用減弱、光合作用減弱,因生長不良而脫落。尤以“花鈴期”受旱脫落最嚴重。
②高溫。一般溫度超過35℃使光合作用受到抑制,超過40℃則光合作用就會停止,因光合作用的不足可導致蕾鈴脫落。高溫還可降低花粉的生活力,使子房受精不良而脫落(註:棉花開花時的溫度在35℃以上,約1/5的花葯不能開裂,1/3的花粉不能發芽)。
③高濕。突降暴雨或連日陰雨,土壤水分過多,通氣不良、氧氣不足,影響根系的呼吸和吸收作用,棉株地下、地上生長失調,從而造成蕾鈴脫落。特別是花朵開放遇雨,花粉被雨水浸濕而膨脹破裂,會喪失活力,造成脫落(特別是在上午7~10時遇雨,當天開花的花朵脫落率達90%以上)。
④光照不足。連續的陰雨天氣,光照不足影響光合作用,會因製造的養分少致使蕾鈴脫落。
⑤生理方面。棉鈴內含有的脫落酸、乙烯等內源激素――脫落酸能在開花後3天的含量大增,到開花後10天達高峰,所以這個時候“落鈴”最多,此後則顯著減少;乙烯在開花當天及吐絮前1~2天為高峰期,前期往往引起幼鈴脫落(後期則促進棉鈴成熟)。開花時,遇到高溫、乾旱、降雨、高濕等不良環境條件,都會破壞花粉和授粉受精過程,使子房不能受精而脫落。
應對措施:遇高溫、乾旱要及時澆水。在棉花進入花鈴期後,可用“藍色晶典”或“壯漢”+“農喜十效素”(含細胞分裂素、萘乙酸、芸薹素等調節劑)500倍混合液噴施3~5次,以及在遇到陰雨寡照或高溫乾旱時,結合治蟲或防病噴施0.1%的十效素,或者0.1%的“六合一增產素”+ 2%~3%的磷酸二銨水溶液(或用質量好的0.3%的壯漢液肥),能明顯減少蕾鈴脫落,顯著提高產量。
(摘自2005年第10期《中國棉花》,2005年第10期《中國種業》,2007年8月7日、9日《河北農民報》連載, 王智廣/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