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水滸傳》故事發源地)

梁山(《水滸傳》故事發源地)

梁山,由梁山、青龍山鳳凰山、龜山四主峰和虎頭峰、雪山峰、郝山峰、小黃山等七支脈組成,占地面積3.5平方公里。位於山東省西南部梁山縣境內。

古典名著《水滸傳》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北宋末年,宋江結天下英雄好漢,憑藉水泊天險,替天行道,除暴安良,聲震天下。雖經八百多年歷史滄桑,英雄好漢的蹤跡仍歷歷在目。梁山風景區景點星羅棋布,梁山民風淳樸,武術表演、鬥雞斗羊別具特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梁山
  • 位置:山東省西南部梁山縣境內
  • 本質:《水滸傳》故事發源地
  • 本名:良山
  • 組成:梁山、青龍山等
  • 占地:3.5平方公里
歷史記載,主要景點,摩崖石刻,杏花村,宋江馬道,兩關一寨,菊花會,李逵塑像,號令台,黑風口,蓮台寺,宋江井,忠義堂,宋江寨,地址,

歷史記載

《山東通志·疆域志》:“梁山,……本名良山,以梁孝王遊獵於此得名。”唐代曾為佛教勝地,雪山峰下,寺院林立,教徒雲集,香火興盛,以蓮台寺和法興寺聲望尤高。唐朝女皇武則天兩次駕臨,許多文人墨客也前來觀光攬勝。著名詩人高適在《別李少府》詩中寫道:“黃鳥翩翩楊柳垂,春風送客使人悲。怨別自警千里外,論交卻憶十年時。雲開汶水孤帆遠,路繞樑山匹馬遲。此地從來可乘興,留君不住益淒淒”。明代小說家施耐庵依據民間流傳的話本,創作小說《水滸傳》,
故事借宋徽宗(在位:公元1101-1125年)時期為背景,講述以宋江為首的農民武裝集團,由被迫落草,發展壯大,直至受到朝廷招安,東征西討的歷程。小說中的108好漢聚義之地名為“水泊梁山”,或稱“梁山泊”、“梁山”。水滸話本影響深遠,迄今留下不少故事。
後人在研究《水滸傳》文化,開發梁山旅遊時,還依小說情節修建了一些建築,如憑藉小說中梁山英雄“劫富濟貧”懸衡分金內容而建的“疏財台”等,現建成水泊梁山風景區,2008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區,主要景點有一關、二關、斷金亭、黑風口、李逵像、黑風亭、觀望台、疏財台、宋江馬道、忠義堂、靖忠廟等。

主要景點

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水泊梁山記》是著名書畫大師範曾2002年專為水泊梁山風景區撰寫。先生懷著對英雄故里的一腔深情,慷慨揮毫、步其先人范仲淹《岳陽樓記》韻,全文368字,描述了水泊梁山河嶽闊峻、草木蕭森的雄奇景象。摩崖石刻通高7米、長14米,距地面10餘米,形成了南有《岳陽樓記》、北有《水泊梁山記》的文化格局。為旅遊勝地水泊梁山再添景觀,現為水泊梁山風景區的主要景點之一。

杏花村

秀美景色杏花村——梁山東麓山坳間一片開闊地,上植千株梨杏,人稱十里杏花村。每至陽春三月,梨花、杏花一片雪海瓊濤,爭妍斗芳,雲蒸霞蔚,香飄十里,景象十分壯觀。舊志稱曰“杏林飛霞”,有詩讚曰:“桃杏值春開,馨香趁風起,閒步蓮台間,生機千萬里。”相傳這裡即是《水滸傳》中描寫的王林賣酒的地方。而今的杏花村,老樹猶在,步入了杏林之中,只覺得花更艷,香更濃,樹上杏花薄粉輕紅仿佛少女含情微笑,枝頭春色錦繡似在邀人共賞春色。那飄落的杏花純白如雪,仿佛給人鋪上了杏花地毯,徜徉在杏花村里,展現在遊人眼前的是一幅洋溢著青春氣息的春光畫圖。

宋江馬道

宋江馬道——起自梁山北麓的後寨,蜿蜒南伸,穿越青龍山、狗頭山,騎三山,曲折迴旋,越過黑風口,直達虎頭峰上的宋江大寨。是義軍將士搬運糧草、報事上哨,防衛進攻的要道。 傳說梁山寨上原本沒有這條道。宋江上山以後,為了便於搬運糧草和調兵遣將,一心想修一條貫通前後寨的大道,可是從大寨到後寨,要翻過騎三山、狗頭山、狗爪山、鏊子山等群山諸峰,曲曲折折數里之長,並且滿山遍野荊棘叢生、怪石突兀,蔭蔽鎖日,爬山行路非常困難。宋江迫於戰事需要,跑了七七四十九天,也沒找出合適的路線。正在發愁之際,宋江夜裡做了一個夢,夢中聽到一陣馬蹄響, “ 嗒嗒嗒 ” 由遠而近。宋江大喜,心想:既能奔馬,必有大道,急忙循聲看去,只見一匹白龍大馬飛馳而來。那馬見了宋江,掉頭便往回跑,四蹄踏出一條平整整的大道,從虎頭峰過騎三山、跨狗爪山、鏊子山,蜿蜒而去。第二天,宋江按夢中之景實地查看,果然是條好路線,便派金大堅率眾士卒,依山勢開路,遇溝壑填石架橋,終於修出一條可供兵馬來往的山路。 “ 宋江馬道 ” 之名便由此而來。

兩關一寨

梁山一關:山寨第一道門——梁山一關,是木質結構,柵欄形式,有濃郁的山寨特點,也是進入梁山的第一道屏障,根據《水滸傳》第七十回描寫,第一關由解珍、解寶兩頭領駐守在此。壁壘森嚴,雄渾壯觀,後多次遭到破壞,2002年又在原址上進行了修復。當我們走進這條雜草陳槐,曲折逶迤的古寨道,就會從這荒野的氣息中,領略出當年好漢嘯聚山林,八方共域,異姓一家,豪放不羈,快活灑脫的綠林生活情景。
梁山二關:為邊關哨卡式建築,寨牆合大門全石結構,因為受環境、條件限制,當年義軍用乾碴式堡壘。占地面積 200 多平方米,長 40 余米,高 8 米,該建築卡谷而立、森嚴壁壘,旗掩霸寨,當年由魯智深、武松把守。
梁山寨:“替天行道”杏黃大旗和“聚義廳”巨匾同時映入眼帘,其意是天罡地煞星的會合之地、108將大本營。它是景區的核心建築,也是當年義軍的心臟—指揮中心。建築強化了水滸特色,追求強悍、粗獷、蒼勁、豪放的陽剛之氣,從建築到內飾均以場景化為主格調。在建築造型上體現出拙壯質樸與力度,用建築體現了梁山的個性魅力。該建築由演兵場、山門、忠義堂、中廊、迴廊棧道、議事房及望樓組成。

菊花會

菊花會是梁山風景區聚義廳內的實景劇表演。
劇情:宋江自盟誓之後,一向不曾下山,不覺炎威已過,又到秋涼,重陽節近。宋江便叫宋清大擺筵席,與眾兄弟同賞菊花,喚做「菊花會」。但有下山的兄弟們,不論遠近,都要招回山寨來赴筵。
宋江等梁山好漢在作戰時,擊鼓迎戰,鳴鑼收兵,進退有序,取得了勝利,於是流傳下威風鑼鼓。看威風鑼鼓,在未見其形時,就早聞其聲了,而且如雷貫耳,非同凡響。
梁山主峰虎頭峰,頂端開闊平坦,易築營紮寨,東、西、南三面危岩壁立,四周有兩道內外石砌環山寨牆圍繞,北側有兩重扭頭門。這便是當年的梁山寨。

李逵塑像

李逵塑像:屹立在山巔,雙手緊握板斧,豹眼圓睜,鬍鬚怒乍,頭扎一頂頭巾,身穿一件羅漢布褂,裸露著胸膛,雙臂上青筋畢露,毛髮豎立,腳穿草鞋,步履堅定,似有踏平世間不平事,雙斧砍盡佞惡人之氣。

號令台

當年義軍查望寨情,向各寨通報信息,出征、收兵的指揮樞紐,坐落在分軍嶺與黑風口的至高點上,也是梁山諸峰的核心位置和中段至高點,是非常重要的戰略要地。該建築占地面積238.38平方米,建築面積為329.88平方米,總高度13米,由四部分組成,主台為三層,用棧橋與周圍三個望台相連線,東台為巨鑼亭,西台為大鼓亭,南台為望台,設信號燈、標誌旗、響箭。號令台主台二樓與三個台直接相通,可迅速傳達號令,通報敵情,該建築別具雄險,粗獷奔放,寨勢氣勢足盡人心。
“義”不但體現在朋友交往,而且涵蓋了責任、誠信、感恩、感情、回報、寬容、忍耐等諸多因素在內。體現了做人的一種道德,一種精神。
八百年前,梁山好漢在此結義,人數之眾,實為罕見,可謂五湖四海皆兄弟,人無同面,人和一心,樂必同樂,憂必同憂,共存忠義之心,同著功勳於國,替天行道,保國安民。梁山精神,尊忠揚義,古往今來,眾多志同道合的義士前來梁山,效仿當年好漢義結金蘭,廣為傳播。

黑風口

黑風口——在虎頭峰與騎三山相連的山凹處,兩側懸崖峭壁,谷幽澗深,有 “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之勢。此處風大且急,素有 “ 無風三尺浪、有風颳掉頭 ” 之說,故名 “ 黑風口 ” ,號稱梁山第一險關。現建有李逵塑像。並樹有著名書法家沙孟海手書碑,題字筆力雄健、結構寬博。

蓮台寺

為唐代高僧創建,石佛是在一塊天然巨石上雕鑿而成。佛像跌坐於盛開的蓮花之上,底部是六尺多高的蓮花石座,所鐫佛像莊重、肅穆、儀表自然、線條簡潔、淳樸厚重,這座石佛就是佛教創始人釋加牟尼。據《舊唐書》載:唐高宗於鱗德二年在武則天的挾持下封禪泰山,曾兩次駕臨梁山蓮台寺,焚香拜佛。千百年來香火不斷,每年農曆四月初八,萬名香客雲集,乞福迎祥。與蓮台寺相對應的就是法興寺,它與蓮台寺並稱上下蓮台,舊有“法興夕照”,“法興鐘聲”之景觀。

宋江井

水滸寨西有一石井,人稱“宋江井”。傳說很久以前,這裡是個深不可測的石潭,池水甘甜清冽,取用不竭,飲之爽心滋體,被當時樵夫獵戶譽為天露。這池另一個出奇處便是天旱水長,正常年景只有半池碧水,大旱之年則有溢出。後來梁山泊義軍在這裡安營紮寨,人馬均賴此為生,故稱此潭為宋江井,宋江率兵平遼之前,曾在此井中藏下許多兵器盔甲。平遼歸來,梁山好漢十之八九戰死疆場,倖存下來的活閻羅阮小七不貪高官厚祿,回到石碣村重操打漁舊業,怎奈漁霸橫行,官府欺凌,他便率眾鄉親重返梁山,取出井中之兵器盔甲,又扯起義旗,殺貪官,誅漁霸,抗官兵,乾出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

忠義堂

梁山寨內,蒼松翠柏之中,有一座古樸壯觀的建築——忠義堂。忠義堂原稱聚義廳,是當年梁山好漢商議軍情、調兵遣將、排定座次的地方。托塔天王晁蓋在曾頭市中箭身亡後宋江把聚義廳改為忠義堂。

宋江寨

梁山主峰虎頭峰頂端開闊平坦,易築營紮寨,東、西、南三面危岩壁立,四周有兩道內外石砌寨牆圍繞,北側有兩重扭頭門,這便是梁山主寨——宋江寨。當年,宋江寨牆固若金湯,易守難攻,而今雖變成殘垣斷壁,但仍給人以森嚴壁壘之感。宋江寨構思縝密,具有強大的內聚力,是梁山泊首要的軍事重寨。寨中央有忠義堂、旗桿窩、宋江井等遺址。歷史雖匆匆而過,但宋江寨上仍銘刻著當年戰火的遺蹟,那巍峨的虎頭峰,仿佛在告訴人們它昔日的威嚴。

地址

通訊地址:山東省梁山縣城人民南路11號
郵政編碼:272600
公交:火車站坐2路公交到宋街下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