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皮紋(桔皮釉)

桔皮紋

桔皮釉一般指本詞條

顏色釉品種之一。因釉面有小孔如桔皮,故名。是明永樂至宣德(1403-1435)時瓷器的特徵之一。明代王世懋《窺天外乘》有“永樂、宣德間內府燒造,迄今為貴,其時以騌眼甜白為常”語。騌眼即指釉面小孔,可證以永樂、宣德白瓷。清雍正(1723-1735)間多數官窯所燒的霽紅、霽藍釉瓷器釉面都確如桔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桔皮紋
  • 缺陷:波浪釉與桔皮紋是陶瓷製品在燒造
  • 又稱:桔皮釉
  • 外觀:呈桔子皮狀
形成原因,坯料,釉料方面,燒成方面,波浪釉,

形成原因

桔皮紋又稱桔皮釉,若釉面富積棕眼,外觀呈桔子皮狀,則稱為桔皮釉。形成桔皮釉的原因較複雜,與胎料,釉料和燒成均有關係。

坯料

坯體原料中有有機物,碳素碳酸鹽硫酸鹽氧化鐵等雜質含量過高,坯料中可塑性粘土用量多,燒成時排出氣體多,坯體透氣性差。比如鈞窯,有許多釉面,棕眼較大,且密集成為桔皮釉。

釉料方面

(1) 釉料始熔溫度低,高溫粘度大,流動性小,使釉面小氣泡破裂時所形成的針眼難以彌合,形成棕眼。
(2) 釉料顆粒過粗,存放時間長,釉漿中有機物腐爛發酵。
(3) 釉漿過濃或過稀,水分不均勻。
(4) 施釉時坯體過乾,水分不均勻,坯體有浮灰,油污,坯體修正不善,表面不平。
(5) 素燒坯氣孔率過高,施釉過薄。
(6) 施釉時間過長,生坯長時間接觸釉漿,吸水過多。
(7) 釉層過厚。

燒成方面

(1) 坯體入窯水分過高,燒料含硫量高。
(2) 燒成時氧化不足,有機物,碳素,碳酸鹽,硫酸鹽尚未充分分解而釉面已玻化,氣孔逸出時已玻化的釉面易形成針孔。
(3) 釉面熔融溫度過高而燒成溫度低,升溫過急,高溫保溫時間短,釉熔化不良,逸出氣體的痕跡未被釉液填平。
(4) 窯內通風不良,水蒸汽過多,還原氣氛過濃,還原時間長,游離碳素沉積在釉面上,燒成後殘留針孔。
(5) 燒成溫度過高,釉玻化時升溫過快,釉面發生“沸騰”形成桔皮釉。

波浪釉

1、坯體修整不良,多餘釉漿得不到均勻流淌。
2、釉料調配不良,高溫粘度低,釉發生過熔,或燒成溫度低釉的熔融狀態不佳。
3、釉漿密度與操作不當。
總而言之,波浪釉與桔皮釉時人為因素造成的,是人為可控的,與時間沒有關係,因而與真偽無關。人為造成的缺陷在各朝各代均有,只是多少不同而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