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車輛工廠廠志(1954-1986)

株洲車輛工廠廠志(1954-1986)

《株洲車輛工廠廠志(1954-1986)》是株洲車輛工廠廠志編輯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株洲車輛工廠廠志(1954-1986)
  • 作者:株洲車輛工廠廠志編輯委員會
  • 出版時間:1988年09月
  • 出版社: [株洲車輛工廠廠志編輯委員會]  
  • 類別:地方志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為了讓全廠職工了解工廠建設和發展的歷史,從中吸取有益的經驗教訓,承前啟後,繼往開來,促進工廠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在建廠三十周年之際,我們編纂了《株洲車輛工廠廠志》(簡稱《株廠廠志》)。《株廠廠志》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作指導,以中共中央《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為準則,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堅持黨的四項基本原則和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力求做到思想性、科學性、資料性相統一,編纂出具有時代特點和工廠特點內容豐富的新型志書。

作品目錄

封面
株州車輛工廠廠志
題詞
中共湖南省委書記毛致用題詞
毛致用同志觀察工廠
中共湖南省委副書記劉正來廠視察
鐵道部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原鐵道部副部長吳冶山題詞
劉正同志為工廠題詞
吳冶山和石玉永同志在工廠德取回報
鐵路工業企顯管理協會會長 、原鐵道部工業總局局長石玉永題詞
圖片
1977年7月2日鐵道部部長段君毅視察工廠
1979年9月15日鐵道部部長郭維城視察工廠
1984年11月13日鐵道部副部長張辛泰視察工廠
1985年11月7日中共湖南省委副書記到夫生在中共株洲市委書記曹伯純陪同下視察工廠
1986年8月26日鐵道部部長丁(門)根由湖南省省長熊清泉陪同視察工廠
株洲車輛工廠原始地形圖
株洲車輛工廠位置圖
生產區平面示意圖
生活區平面示意圖
我們的鐵流滾滾向前
工廠生產區鳥瞰圖
工廠生活區鳥瞰圖
鐵道部株洲車輛工廠
文明工廠
六好企業
花園式單位
工廠廠門
①工廠擴建時的水泥預製件施工現場
②制配車間的施工現場
③1959年工廠建成的第一幢廠房,原為輔助車間,現為工具車間
④1961年建成的台車車間外貌一角
全廠職工在基建工地參加義務勞動
一九六六年建成的組裝車間外貌
一九六九年安裝的煉鋼電爐
一九七○年建成的(鐵)鋼車間
一九八六年新建的第二組裝車間內景
正在建設中的職工住宅樓
西德專家在新備料車間幫助安裝設備
1959年第一任廠長方忠立與北京工作組部份幹部合影
1962年4月工廠第二次黨員代表大會合影
1962年5月工廠第二次團員代表大會合影
1983年11月工廠領導班子交替時合影
工廠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
小朋友張敏拾金不昧在工廠“五講四美”總結會上受到獎勵
榮獲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獎。
共青團義務服務隊
廠工會表彰自學成才職工
1986年12月工廠先進生產(工作)者代表及七屆七次職工代表大會會場外景
送兩個兒子光榮參軍的五好家庭
游泳池
體育運動會
工廠廣播站
離休幹部活動室
離、退休職工老年門球隊
職工假日活動
民兵高炮訓練
1977年11月工廠民兵參加株洲市比賽獲勝歸來
工人俱樂部夜景
文化夜市
職工業餘文藝演出
一九七二年十一月工具車間黨支部書記吳鐵威
1978年6月美國友人參觀工廠
1980年6月工廠科工程師馮冠瀛(中)等人赴日本驗收車間外逕自動測量機
1981年10月英國鐵路考察團由總工程師張祥明(右四)陪同參觀並交流經驗
1980年8月設務科工程師姚裕莊
1986年10月職工程師劉景林
1986年9月廠長張寅南(右四)、副總工程師曹亦清(左三)、工程師陳尚明(左二)、黃均連(左一)赴德意志聯幫共和國訪問
工廠生產的車輛銷往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的95個工礦企業
建廠以來,工廠共開發生產40種,在正式投產的34種樣品中,有8種產品獲國家鐵道部、湖南省優質產品優秀新產品獎、科學技術成果獎
D17型150頓落下孔車,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科技成果獎
RD2型車軸,1985年獲國家優質產品金質獎
主要產品C62A全鋼敞車,1984年被評為湖南省優質產品,1985年被評為鐵道部優質產品
K16型95頓自卸漏斗車,獲1978年全國鐵路科技成果獎
援助坦尚尼亞、尚比亞C55型雙制動敞車,獲1978年全國鐵路科技成果獎
T90型90頓鐵軌車,獲1983年國家經濟委員會優秀新產品證書
K19型60頓石灰石礦漏斗車,1984年被評為湖南省優秀新產品
勝利型架橋機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科技成果獎
D35型鉗(夾)式貨車,1986年獲國家優質產品銀質獎
D35型鉗(夾)式貨車在裝連30萬千瓦發電機錠子
組裝車間
中樑生產線
半自動惰性震壓造型機
小型配件射芯造型機
車軸自動檢測機
3噸模鐵鍜錘
6噸煉鋼電爐
2000噸水壓機
車軸磨床
制動缸體加工自動生產線
側架加工組合工具機
D6185電火花加工工具機
數控線切割PG-1500編碼機
前蓋後擋磷化處理生產線
液壓鉚釘機
車輛地板半自動電焊
機修車間
直流電錶校驗台
壓縮空氣站
金相顯微鏡
表面粗糙測量儀
電弧燃燒爐
萬能材料試驗機
熱工儀表校驗台
企業管理附圖
1983年鐵道部工業總局五項工作整頓檢查驗收組與工廠幹部合影
1986年工廠被評為湖南省六好企業並獲各項榮譽,圖為慶祝大會主席台
出席全國工業學大慶會議的代表歸來後合影
領導幹部與技術人員共同研究開發新產品
生產調度台
自動電話控制室
電子計算器室
消防訓練
交車驗收
爐料庫
台車車間東面小花園一角
生活區小花園
鑄鐵車間消煙除塵裝置
工廠辦公大樓
生產區林蔭大道
職工學校
1959年工廠招收的第一批人在大連鐵車車輛工廠培訓
中(屠)幹部現代化管理培訓班學員學習計算機操作
科學技術園閱覽室
電教室——工廠閉路電視台
電大學員在做物理試驗
職業中學(株洲技校分校)學員在上(導)理論課
子弟中學語音教室
幼稚園小朋友走出園門
子弟國小校園一角
學生夏季營活動
慶祝教師節
五十年代的職工住宅
職工食堂
八十年代的職工住宅樓羣
單身女職工的業餘生活
液化石油氣銷售點
獨生子女運動會開幕式
糕點生產
現代化的醫療設備
職工醫院門診部
招待所客房
組織待業青年和家屬開辦的配件工廠
勞動服務公司開辦的明華餐廳
序言
目錄
第一篇 概述
地理環境
工廠的建設和發展
工廠的貢獻
工廠的現貌
近期規劃
第二篇 大事記
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八六年
第三篇 基本建設
第一章 創建時期的基本建設
第一節 廠址選擇
第二節 廠區地形地質勘測
第三節 建廠設計
第四節 工程建設
第二章 配套時期的基本建設
第三章 擴建時期的基本建設
第一節 擴建設計
第二節 施工j前期準備
第三節 工程建設
第四節 電力工程
第四章 生活福利和文化設施建設
第一節 職工住宅
第二節 生活福利設施
第三節 文娛體育設施
第四節 文化教育設施
第五節 公用系統設施
第六節 勞動服務公司
第七節 商業貿易系統
第五章 基本建設管理機構
第四篇 生產發展與技術進步
第一章 生產發展
第二章 產品開發
第一節 產品開發概況
第二節 歷年獲獎產品名單
第三節 產品的設計試製生產情況及結構性能和特點
第三章 科技成果
第一節 組合工具機、生產線、非標準設備
第二節 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
第五篇 車間概況
第一章 鍛鑄系統
第一節 鑄鋼車間
第二節 鑄鐵車間
第三節 鍛冶車間
第四節 利材車間
第二章 機械加工系統
第一節 台車車間
第二節 制配車間
第三節 機械車間
第三章 鉚焊組裝系統
第一節 解體車間與備料車間
第二節 試製車間
第三節 組裝車間
第四節 第二組裝車間
第四章 輔助生產系統
第一節 工具車間
第二節 機修車間
第三節 動力車間
第四節 電修車間
第五節 運輸車間
第六節 修建公司
第六篇 企業管理
第一章 企業管理概述
第二章 計畫管理
第一節 計畫管理機構
第二節 生產經營計畫管理
第三節 長遠規劃
第四節 工廠方針目標管理
第五節 統計工作管理
第六節 經濟責任制
第七節 固定資產更新改造資金管理
第八節 對外經濟契約管理
第三章 生產管理
第一節 機構沿革
第二節 生產管理髮展
第三節 新造貨車生產管理
第四節 修車生產管理
第五節 生產統計報告工作
第六節 文明生產
第四章 財務管理與審計工作
第一節 財務管理概述
第二節 會計核算
第三節 固定資金管理
第四節 流動資金管理
第五節 成本管理
第六節 專用基金管理
第七節 審計工作
第五章 物資管理
第一節 物資管理工作概述
第二節 物資計畫管理
第三節 物資供應管理
第四節 物資消耗定額管理
第五節 倉庫管理
第六節 物資節約利廢
第七節 銷售工作
第六章 勞動人事管理
第一節 機構沿革
第二節 職工隊伍的形成
第三節 勞動管理
第四節 工資管理
第七章 產品設計工作與標準化工作
第一節 機構沿革
第二節 產品設計工作
第三節 標準化工作
第八章 工藝技術管理
第一節 機構沿革
第二節 主要工作和管理體制
第三節 工藝管理
第四節 材料消耗定額管理
第五節 工具工裝管理
第六節 技術革新管理
第七節 科技情報管理
第九章 質量管理
第一節 質量檢查
第二節 全面質量管理
第十章 設備管理
第一節 機構沿革
第二節 職責範圍和管理體制
第三節 設備管理
第四節 動力建設及動力供應
第五節 能源管理
第十一章 安全管理與環境保護
第一節 機構沿革
第二節 安全、勞保工作
第三節 歷年工傷事故情況和重大人身事故
第四節 環境保護和塵毒治理
第十二章 計量與理化檢驗
第一節 計量工作
第二節 理化檢驗工作
第十三章 檔案管理
第十四章 保衛工作
第十五章 厂部行政管理
第十六章 科學技術協會與企業管理協會
第一節 科學技術協會
第二節 企業管理協會
第七篇 文化技術教育
第一章 概況
第二章 機構沿革
第三章 職工教育
第一節 職工培訓
第二節 職工學校
第三節 科技圖書室與電教室
第四節 職工教育系統榮譽稱號
第四章 職業中學(技校分校)與就業前培訓
第一節 職業中學(技校分校)的建立
第二節 就業前培訓
第五章 普通教育
第一節 幼兒教育
第二節 子弟國小
第三節 子弟中學
第八篇 生活福利
第一章 生活福利管理機構
第二章 職工住宅管理
第一節 職工居住狀況
第二節 住宅分配製度
第三節 住宅維修
第三章 生活服務工作
第一節 職工食堂
第二節 職工浴室和生活鍋爐房
第三節 石油液化氣站
第四節 農副業生產
第五節 食品加工生產
第六節 生活物資供應
第七節 招待所
第四章 醫療衛生
第一節 醫療衛生概況
第二節 醫療設備
第三節 醫療工作
第四節 預防工作
第五章 計畫生育
第一節 計畫生育工作機構
第二節 主要措施和成效
第六章 衛生、綠化管理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工作概況
第七章 勞動服務公司
第一節 公司概況
第二節 公司下屬單位
第三節 集體職工的工資、獎金、福利
第四節 知識青年安置、培訓工作
第九篇 黨群工作
第一章 黨委沿革及歷次黨代會
第二章 黨委歷年要事記述
第一節 建廠初期
第二節 “文化大革命”時期
第三節 新的發展時期
第三章 黨的組織工作和幹部工作
第一節 機構設定
第二節 黨的組織
第三節 黨員發展
第四節 黨員教育
第五節 “爭優創先”活動
第六節 幹部管理工作
第七節 落實政策工作
第四章 黨的宣傳工作
第一節 機構設定
第二節 宣傳教育工作
第三節 思想政治工作骨幹隊伍
第四節 統戰工作
第五節 廠報
第六節 黨校
第七節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活動
第五章 黨的紀檢工作
第一節 機構沿革
第二節 主要工作
第三節 經打工作
第六章 保密工作
第七章 工會工作
第一節 組織機構
第二節 工會會員代表大會及職工代表大會
第三節 民主管理
第四節 民眾生產
第五節 民眾生活
第六節 女工工作
第七節 宣傳教育工作
第八節 民眾文化工作
第九節 民眾體育工作
第八章 共青團工作
第一節 團的機構
第二節 團的代表大會
第三節 團的建設
第四節 少年先鋒隊工作
第九章 人民武裝和人民防空
第一節 機構沿革
第二節 民兵組織建設
第三節 民兵政治教育
第四節 民兵軍事訓練和武器裝備管理
第五節 徵兵、退役軍人安置和預備役登記統計
第六節 民兵勤務和擁軍優屬工作
第七節 上級表彰和領導檢閱與視察
第八節 人民防空
第十篇 外事往來
來賓接待
出國考察與學習
援外工作
附錄
一、建廠、擴建檔案摘錄
二、企業整頓驗收檔案摘錄
三、歷年工廠獲得國家、鐵道部、湖南省、株洲市榮譽
四、歷年當選省、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名單。
修志機構及撰稿人員
著作權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