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師範學校

柳州師範學校

柳州師範學校,前身為廣西柳慶師範學校。創建於民國29年(1940年),由柳州、慶遠(今宜山)兩專區合辦,校址在三江縣丹洲鄉。31年遷往宜山縣。33年,日軍入侵柳州前,疏散至都安縣隆山。34年冬遷到柳州,校址在中山東路22號今文化大院。1950年2月併入柳州中學,作為師範部。1951年冬,師範部從柳州中學遷出獨立建校為柳州師範學校,開設春季始業的中師班和簡師班。1952年起,簡師班停止招生。1953年改為秋季始業。1961年秋,學校遷至市郊鷓鴣江原榮軍學校校址。1962年,除原有附屬國小作為教學實習基地外,又新辦附屬中學(1985年停辦),中師班由解放初期的4個班發展到13個班。至1966年止,17年間共畢業中師學生1655人,培訓學校在職幹部、教師1294人,函授部結業763人。“文化大革命”初期,停招師範生。1973年恢復師範招生。1975—1978年,先後招收師專班2屆,中師班4屆。1981年秋起,恢復以普師(中師)為主的辦學任務及招生、分配製度。在校教職員工129人,其中專職教師90人。教職員中有自治區級特級教師2人;高級講師8人;中級講師、實驗師、主治醫師共39人;初級助講、助館員、護師共48人。學校占地14萬平方,教學大樓、實驗大樓(內設語音室,電教室,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簡易琴室,音樂室等)、大禮堂(可容1500人)、圖書館、運動場、球場。生活設施有教職工、學生宿舍大樓和食堂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柳州師範學校
  • 簡稱:柳師
  • 創辦時間:1940年
  • 所屬地區:廣西
  • 類別:公立
  • 類型:師範
建校歷史,教育理念,辦學特色,地圖信息,

建校歷史

一、解放前十年
(一)桂林設計時期(1940年7月至1940年9月)
一九四零年七月至八月,由廣西省政府任命李智(留學美國的心理學博士)為柳慶師範學校校長。李智奉命由湖南衡山返桂(當時李智是湖南省立衡山鄉村師範學校校長)。首任教導主任鄒鴻操也應約從香港岑南大學飛桂,共同詳細討論商訂《廣西省立柳慶師範學校設施計畫大綱》。在大綱中,對學校設施目標、教育原則、辦學特點、訓練設施、推廣事業、課程及學則概要等項都作了簡要規定。
本校設施目標有三:
  1. 根據廣西國民教育師資訓練計畫,訓練適應社會需要的管教養衛合一的健全國民教育師資。
  2. 輔導推進本師範區的國民教育。
  3. 研究實驗社會化整體化師資教育的內容與方法,以為改進本省及全國師範教育的參考。

教育理念

本校六項教育主張:
  1. 適應社會需要,反對傳統關門教育。
  2. 切合人民生活,反對奢華貴族習慣。
  3. 注重均衡發展,反對偏估技能訓練。
  4. 提倡積極訓導,反對消極強制辦法。
  5. 培植組織能力,反對散漫放任行為。
  6. 指導實際服務,反對空談紙上知識。

辦學特色

本校辦校特點亦有六:
  1. 以學校為改造社會的動力。
  2. 以學生為學校活動的中心。
  3. 學校教育與社會工作並重。
  4. 知識技能與實際行動配合。
  5. 以農村社會為研究的範圍。
  6. 以全國人民為服務的對象。
本校推廣事業分“學校自行舉辦者”,“協助政府辦理者”及“指導畢業生者”。
在學則概要中提出“改星期制為旬制”、“減少假期”、“調整成績記錄”三要點。對成績記錄,改為學科、操行、體育、實習四項並重。
以上學校設施計畫大綱,並呈報廣西省政府核准施行。此“大綱”具有實驗性質,設施計畫有較大的靈活性和創造性。
這是本校的設計時期,二個月完成。
(未完待續)

地圖信息

位置:君武路170號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