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克萊哲學對話三篇

柏克萊哲學對話三篇

《柏克萊哲學對話三篇》是1957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英]喬治·柏克萊,譯者是關文運。在本書中,柏克萊提出了他主觀唯心論的體系,並記述了本體系在馬赫主義時期的發展。

基本介紹

  • 書名:柏克萊哲學對話三篇
  • 作者:[英] 喬治·柏克萊
  • 譯者:關文運
  • 出版時間:1957-11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

基本信息

原作名:Three Dialogues between Hylas and Philonous, in Opposition to Sceptics and Atheists
作者: [英] 喬治·柏克萊
譯者: 關文運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年:1957-11
頁數:112
裝幀:平裝
統一書號:2017-6

內容簡介

哲學對話三篇的原書名為Three Dialogues between Hylas and Philonous, in Opposition to Sceptics and Atheists,1713年5月出版於倫敦新月書店。作者是英國主觀唯心主義哲學家喬治貝柏克萊。
在這本書里,柏克萊提出了他主觀唯心論的體系。他認為物質不是客觀的,物質只是在被人感知的範圍記憶體在,物質只是人的各種感官所知覺的一些印象的集合體。
柏克萊德觀點在馬赫主義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列寧在唯物主義與經驗批判主義一書中,批判了柏克萊及其信徒的觀點。現代絕大多數資產階級哲學家的思想理論和柏克萊都有脈絡相承之處。本書是研究柏克萊和批判唯心主義理論的重要參考材料。
譯本1935年在本館出版,現經譯者修訂重印。

作者簡介

柏克萊(George Berkeley,1685年3月12日-1753年1月14日),英國哲學家,另一譯名為喬治·貝克萊,通稱為貝克萊主教。英國愛爾蘭克羅尼地區的主教。柏克萊與約翰·洛克(John Locke)和大衛·休謨(David Hume)被認為是英國近代經驗主義哲學家的三位代表人物。
柏克萊否認在人類的心靈之外存在著一個物質世界,認為我們的感官認知乃是自天主而來。他同時也以批評世俗的看法而聞名。他還受到自然神論和宗教神學的影響,他提出了“他能確知的,只有經過感知和頭腦所創造的觀念”、“不能說實際上存在著,獨立於人的頭腦之外的事物或實體”。
柏克萊的主要著作是《人類知識原理》(1710年),此外還有另一著作 《視覺新論》(1709年)。
美國加州的柏克萊市是以喬治·貝克萊而命名的。而世界世界著名的學府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也就是柏克萊加州大學)之所以要取名柏克萊,為的就是要紀念他在哲學方面所做出的貢獻。耶魯大學也有一個本科寄宿學院是以他命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