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訓明

林訓明

林訓明是浙江溫州人,1921年出生於北京。父親林立夫早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學攻讀政法,民國年間曾當過議員和財政部、鹽務署顧問,辦過報紙。息隱家園後開設私塾,聘請名師教導自己的子女及親朋子弟。林訓明幼年便展露出聰穎的天資和勤奮的習性,在同輩兒童中出類拔萃,被鄉親師長譽為神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訓明
  • 出生日期:1921年
  • 畢業院校:早稻田大學
  • 出生地:浙江溫州
人物簡介,人物背景,事業經歷,揚帆遠航,事業迅速發展,個人貢獻,

人物簡介

作為一位成功的實業家,林訓明被譽為巴西乃至全球華人的楷模。他的事跡被美國《時代》周刊、香港《資本家》雜誌、《巴西僑報》、巴西電視台等大眾媒體廣為報導。報導盛讚林訓明對巴西經濟的貢獻,稱他是“巴西華人大企業先鋒”,“是華人在異邦白手興家的傑出樣板”。

人物背景

林訓明,溫州市甌海區茶山鎮人,1921年出生,原名林炯明。十四歲時父親辭世,家道逐年消乏,他只好中斷學業,開始自立並肩負起養家的擔子。他14歲時先在江蘇農業銀行鎮江分行做練習生,4年後入中國植物油公司溫州分公司當職員,抗日戰爭期間隨公司輾轉大西南黔、川、湘、桂各省分廠逾10年。因為林先生常以“人無信不立”的古訓自律,並把它作為自己的終生信念,故改名為林訓明。抗戰勝利後,總公司遷往上海,靠他自身努力,不斷晉升。由於他工作出色,很快就升任為這個全國同行業中最大公司的最年輕主管。1949年又隨著公司遷到台灣,不久就辭掉該份工作。

事業經歷

20世紀50年代初,巴西國門正向東方移民大開。未及而立之年的林訓明毅然向公司呈辭,踏上了海外創業之路。他於1951年來到巴西,落腳南大河州首府愉港市,在一家華人開設的公司工作。1953年,他的未婚妻王麗君從香港來巴西與他完婚。同年,他在中油公司的老上司朱孔惠也移居巴西。從此,林訓明既有了穩定美滿的家庭生活,又有了開創事業的可靠朋友和合作者。
這一年,公司所辦的油廠開工,但不久出現了原料供應不足的問題,老闆委派林訓明到產區採購黃豆,於是他攜新婚妻子遷居聖羅莎。當時的聖羅莎不過是巴西西南一隅的蕞爾小鎮,生活條件很艱苦,不僅才兆整沒有任何娛樂設施,甚至連家常吃的蔬菜也沒有。林訓明靠著過去在中油公司十二年的砥礪之功,不畏艱辛,開展工作。他平易近人,謙恭求教;他辛勞自己,上門看貨談買賣。而且,他還肯站在豆農的立場上為他們考慮。在黃豆收穫期,有些商人競擔熱擊相殺價收購,但林訓明體恤豆農們的辛苦,不忍看到他們被盤剝,他不僅不殺價,有時還提價,他想的是“做生意不能只為自己賺錢,還要為對方考慮”,不做一錘子買賣。就這樣,他獲得了豆農的友情和信任,以自己的“誠”、“義”之心加上不知疲倦的勞動,使工廠的原料源源不斷。
1955年,林訓明覓得良機,購入一家小油廠,並誠邀資歷更深的朱孔惠任總經理。於是,在聖羅莎這個當年地圖上看不見的小城,“兩個中國人主持開發大豆價值的企芝墊希業開工”,豎起了“巴西大豆史的里程碑”。這個名叫“高喬”的小植物油廠總共只有七個工人、一個職員,日處良嫌理黃豆七噸。然而就是這個不起眼的小企業,為林訓明奠定了後來成為“大豆大王”的基石。

揚帆遠航

有了自己的企業,林訓明開始揚帆遠航。他與豆農互相信賴的購銷關係,為他發展生產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為了動員農民多種豆,他不辭辛苦,多次找巴西銀行經理商討,為當地黃豆種植業建立了一套切實可行的信貸獎勵制度。他又專門買了一輛吉普車,派人陪同巴西銀行的人下鄉遊說,動員農民接受貸款,還開車送豆農到聖羅莎的銀行辦事處簽契約、領貸款。結果,巴西銀行聖羅莎分行門庭若市,營業場所一再擴大仍不敷發展之需,一時傳為佳話。當時巴西只有年產一季的大豆品種,林訓明便從美國引入早熟豆種。新品種大豆縮短了生長期,可在小麥收割後再種,於雨季前成熟,既避免損失,又減少病蟲害發生的機會。同時,早熟新品種大豆含油量高於舊品種,也大大增加了農民的收益。這一重大改革舉措,被譽為“農業的革命性事件”。

事業迅速發展

從高喬油廠起步,林訓明的事業迅速發展。他又連續收購了三家企欠定企業,在1972年正式成立巴西植物油公司。隨著巴油公司的不斷壯大,它對大豆原料的需求也迅速增加,從而為巴西大豆種植業的發展創造了發展契機。全巴西大豆產量很快就從1951年的7.7萬噸上升到1985年的1800萬噸,躍居世界第二位。1988年又創下年產2300萬噸的新紀錄。
一部巴西大豆繁榮史,記載了開拓的艱辛,也帶來成功的喜悅。1975年,巴油公司被評為全巴西出口額最大的民營企業,受到蓋澤爾總統頒令嘉獎。
歲月在蒸騙估企創業的風風火火中流逝,當朱林二家合作的事業分手時,林訓明把業務上已經成熟的植物油企業讓給已病逝的老友朱孔惠的子女,留給自己的則是不被看好的一攤——新興而陌生的石化企業。然而,這一選擇卻成了他輝煌事業的新的轉折點。他以不減當年的銳氣對接過的企業進行大刀闊斧的改組,第一步,將南大河肥料公司的資產和農牧公司的二萬公頃土地出售,逐步從多元經營轉向專攻石化;第二步,在石化類中,將聚丙烯公司的股份出售,專事以聚合物為原料的深加工;第三步,洽購HlMONT旗下辨遙院符化纖織物公司的全部股份,實現獨家經營。
這一調整,顯示了林訓明的慧眼獨具。進入90年代以後,聚合物深加工業果然顯現出極為廣闊的發展前途,特別是在巴西市場,有著巨大的開發潛力。於是,他的石化事業在巴西境內外都得以迅速擴展,到1993年初,聚合物的深加工能力已從1989年的1.4萬噸增加到3.4萬噸,無紡布的產量居全巴西第一位。而且,按照“一年一廠”的計畫, 石化公司還在國外建立了多個分廠。公司傲然躋身於巴國大企業行列。

個人貢獻

成功後的林訓明沒有忘記是巴西人民接待了他這遠方來客。他努力造福社會。為增加兒童營養,他生產並倡導“豆奶”;為保護環境,他購地造林;他慷慨資助慈善醫院、巴西婦女防癌協會和一些文化團體……他有句名言:“我認為企業家對社會有責任”。
巴西人民感謝林訓明在巴西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貢獻,更推崇他慈善為懷的高尚精神。南大河州當局授予林訓明“榮譽高喬人”稱號;聖羅莎市和愉港市都正式接受他為“榮譽市民”。
從孑然一身的年輕移民到成功的企業家,從“黃豆大王”到“石化巨子”,林訓明走過了半個世紀的歷程,留下的是一個開拓者堅實的足跡。

事業迅速發展

從高喬油廠起步,林訓明的事業迅速發展。他又連續收購了三家企業,在1972年正式成立巴西植物油公司。隨著巴油公司的不斷壯大,它對大豆原料的需求也迅速增加,從而為巴西大豆種植業的發展創造了發展契機。全巴西大豆產量很快就從1951年的7.7萬噸上升到1985年的1800萬噸,躍居世界第二位。1988年又創下年產2300萬噸的新紀錄。
一部巴西大豆繁榮史,記載了開拓的艱辛,也帶來成功的喜悅。1975年,巴油公司被評為全巴西出口額最大的民營企業,受到蓋澤爾總統頒令嘉獎。
歲月在創業的風風火火中流逝,當朱林二家合作的事業分手時,林訓明把業務上已經成熟的植物油企業讓給已病逝的老友朱孔惠的子女,留給自己的則是不被看好的一攤——新興而陌生的石化企業。然而,這一選擇卻成了他輝煌事業的新的轉折點。他以不減當年的銳氣對接過的企業進行大刀闊斧的改組,第一步,將南大河肥料公司的資產和農牧公司的二萬公頃土地出售,逐步從多元經營轉向專攻石化;第二步,在石化類中,將聚丙烯公司的股份出售,專事以聚合物為原料的深加工;第三步,洽購HlMONT旗下化纖織物公司的全部股份,實現獨家經營。
這一調整,顯示了林訓明的慧眼獨具。進入90年代以後,聚合物深加工業果然顯現出極為廣闊的發展前途,特別是在巴西市場,有著巨大的開發潛力。於是,他的石化事業在巴西境內外都得以迅速擴展,到1993年初,聚合物的深加工能力已從1989年的1.4萬噸增加到3.4萬噸,無紡布的產量居全巴西第一位。而且,按照“一年一廠”的計畫, 石化公司還在國外建立了多個分廠。公司傲然躋身於巴國大企業行列。

個人貢獻

成功後的林訓明沒有忘記是巴西人民接待了他這遠方來客。他努力造福社會。為增加兒童營養,他生產並倡導“豆奶”;為保護環境,他購地造林;他慷慨資助慈善醫院、巴西婦女防癌協會和一些文化團體……他有句名言:“我認為企業家對社會有責任”。
巴西人民感謝林訓明在巴西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貢獻,更推崇他慈善為懷的高尚精神。南大河州當局授予林訓明“榮譽高喬人”稱號;聖羅莎市和愉港市都正式接受他為“榮譽市民”。
從孑然一身的年輕移民到成功的企業家,從“黃豆大王”到“石化巨子”,林訓明走過了半個世紀的歷程,留下的是一個開拓者堅實的足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