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溪風雨橋

林溪風雨橋

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侗族自治縣城北20公里的林溪河上。因旁邊有程陽村因而又叫程陽橋,是一座中外聞名的侗族風雨橋。1982年程陽橋已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溪風雨橋
  • 外文名:Lin Xi wind and rain bridge
  • 建於:1916年
  • :64·4米
  • :5
林溪風雨橋概況,建築原理,歷史文化,

林溪風雨橋概況

該橋建於1916年,是一座六角青石墩木面橋,長64·4米,高16米,有5墩4孔。全橋不用一釘一鉚。1983年夏季,因發生歷史上少有的洪水災害,該橋被衝垮半截。現已修復。現橋長77·76米,共分兩層。有樓閣5個,閣高2丈,其中兩座為5層4角塔形樓亭,兩座是5層殿形樓亭,分布在橋的兩端,互相對襯,中間一座是6角塔形樓閣。在5個樓閣之間的跨橋上面,蓋有青瓦銜接,使整個大橋從上到下渾然一體,重瓴聯閣,雄偉壯觀。
林溪風雨橋

建築原理

林溪風雨橋上的樓閣亭檐巧妙地運用了槓桿原理,並採用掛枋吊掛形式,使亭檐婷婷而上,勢態如飛,令人神往。尤其令人讚嘆的是,橋墩之間跨度很大,侗家的能工巧匠們,就在這橋墩上面鋪兩層下短上長的連排大杉木為跳梁(又叫挑枕),而把兩層正梁架在挑梁之上。由於有橋墩為支點,以挑梁為槓桿,從而縮短了跨度,減少了撓度;同時又把橋亭豎在兩排正梁接頭處,使其起到重力平衡作用。因此,負重近20萬斤的正梁始終穩固平衡。橋亭、樓閣、殿宇及走廊均有金匾、雕塑等,長廊盡頭還有石刻碑記,可惜這些藝術珍品已遭破壞。

歷史文化

1965年郭沫若副委員長為橋賦詩題字,使這座大橋生色增輝,詩云:“艷說林溪風雨橋,橋長二丈四尋高;重瓴聯閣怡神巧,列砥橫流入望遙。竹木一身堅勝鐵,茶林萬載茁新苗。何時得上三江道,學把犁鋤事體勞”。1988年香港學者陳茂祥老先生參觀橋後,深有感慨並留詩讚頌:“不到三江恨不消,避秦早應學侗瑤。蓬萊未必真仙境,人間奇蹟程陽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