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樹模

林樹模

林樹模(1893~1982年),生於湖北省鄠城縣。1917年入長沙湘雅醫學院學習。1920年轉讀上海聖約翰大學醫學院。1922年畢業獲醫學博士學位。隨即赴美國留學,先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後轉紐約康乃爾大學醫學院學習。1925年畢業,獲理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國,在北京協和醫學院內科從事血液化學研究工作。1930年轉到生理科從事消化生理方面的研究。1931年到英國在愛丁堡大學任生理學研究員,從事胃液分泌研究工作。1932年回國在協和醫學院生理科擔任教學和科研工作。1937年應聘到廣州嶺南大學醫學院任生理學和生物化學教授,次年兼任醫學院院長。1944年轉任中央醫院檢驗室主任,併兼任湘雅醫學院生理學教授。1946年回到嶺南大學醫學院繼續擔任生理學和生物化學教授。全國解放後,任中山醫學院基礎部主任,生理教研室主任教授。

(概述圖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樹模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893年
  • 逝世日期:1982年
  • 畢業院校:湘雅醫學院 、聖約翰大學醫學院 
  • 職業:醫生
  • 性別:男
  • 執業地點: 廣州嶺南大學醫學院 
簡介,研究成就,血液化學方面,物質代謝方面,消化生理方面,內分泌生理方面,評價,

簡介

林樹模(1893—1982)男,湖北省鄂城縣人。中共黨員,一級教授。1922年畢業於聖約翰大學醫學院並獲醫學博士學位。1925年獲紐約康耐爾大學醫學院理科博士學位。1925年至1937年就職於北京協和醫學院,期間於1931年,在愛丁堡大學任生理研究員1年。1937年應聘到嶺南大學醫學院任生理學及生物化學主任教授,1938年兼任醫學院院長。抗戰期間,轉於廣州、香港、韶關、貴陽、重慶等地繼續從事醫學教育工作,曾任中央醫院檢驗室主任,兼任遷渝的湘雅醫學院生理學教授。抗戰勝利後,1946年回到嶺南大學醫學院繼續任教授。全國院系調整後,任中山醫學院基礎部主任、生理教研室主任教授。
林樹模是中國生理學會會員並歷任各屆中國生理科學會理事、是中國生理科學會廣東省分會的創始人之一,歷任分會理事長、廣東省生理學會名譽理事長。曾任嶺南大學醫學院博濟醫院委員會副主任,中山醫學院第三、四、五屆黨委委員、廣東省第四屆政協委員、廣東省第一屆科協委員。主要從事血液化學、代謝、內分泌和消化生理方面的研究,科研成果主要發表在《中國生理學雜誌》、《中華醫學雜誌》、《美國生物化學雜誌》、《美國實驗生物學和醫學雜誌》、《美國臨床研究雜誌》等刊物上。編寫《臨床血液生化檢驗法》、《生理學實驗》、《生物化學實驗》等論著。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培養了一批生理學研究生。
林樹模為人正直,胸懷坦白,勇於追求真理。他經歷了晚清、民國、新中國三個時期。一生飽受戰亂之苦,抗日戰爭期間他輾轉於廣州、香港、韶關、貴陽、重慶,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當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解放軍兵臨廣州城下,有人造謠“共產黨共妻共產”時,許多大學教師到了香港或到國外,友人也勸他離開廣州,但他堅定地回答“這回我不走了,我不信那些謠言。”於是他留了下來,為新生的人民共和國服務。1956年3月在他63歲高齡時由柯麟(當時中山醫學院院長)和龍世雄(中共中山醫學院黨委書記)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來還當選為中共中山醫學院第三、四屆委員會委員,廣東省第四屆政協委員。

研究成就

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當時國內科研基礎和儀器設備都很差,許多研究領域都處於空白狀態,林樹模不畏艱辛,刻苦鑽研,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工作,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血液化學方面

林樹模雖然受的是英美教育,但他沒有忘記自己是炎黃子孫,當他使用英文編寫的教材及臨床檢驗正常值是外國人的資料時,他感到非常痛心,於是下決心,潛心研究國人的各種生理正常值。他首先建立了分標本血液測定膽固醇的方法,改進了血液、腦脊液的尿中蛋白質的測定方法。他用自己創建的方法測定了中國人的血液化學成分正常值和多種疾病患者的血液化學成分的變化,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白,改變了過去一直沿用外國人血液化學數值所造成的脫離本國實際的狀況,從而提高了臨床診斷的準確性。在此基礎上他編寫了我國第一本血液生化檢驗手冊《臨床血液生化檢驗法》。

物質代謝方面

在身體脂肪的來源、食物脂肪對血脂分布的影響、糖尿病人及腎病患者血漿脂肪酸飽和度的變化等課題上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也為營養性水腫與血清蛋白質的關係,無機鹽對水腫的影響等課題提供了重要的資料。他比較了自食鴨與填餵鴨碳水化合物的代謝,對人工填餵鴨進行詳細的氣體代謝與呼吸商測定。

消化生理方面

他提出了胰腺細胞分泌碳酸氫鈉和氯化鈉的濃度有一定的比例,胰液分泌量及陽離子總量有一定比例;還提出胃液中含磷的脂類由泌酶細胞排出,與線粒體有關,而不含磷的脂類由泌酸細胞排出,與高爾基氏器有關的觀點,1929-1934年與林可勝等研究了進食脂肪可抑制移植小胃分泌和運動,從而發現並提出一種假想的激素——腸抑胃素。這是中國人發現的第一個激素,這一發現被全世界認為是一項經典性工作。後來,試圖對腸抑胃素進行提純;還探討了胃黏膜的膠氨基硫。解放後,林教授繼續在消化生理方面進行研究,對胃液分泌的神經體液調節提供了不少有意義的資料。

內分泌生理方面

他研究了腦垂體與尿無機磷、硫,及氯化物排出的關係,甲狀腺與血清蛋白的關係。 林樹模教授一生髮表了大量有價值的論文。

評價

林樹模非常關心生理學科學的發展,他除了努力開展生理學科研工作外,還致力於加強我國生理學者之間的聯繫,發展我國生理學術交流工作。他是中國生理學最早的會員,1951年後歷任各屆中國生理科學會理事;1955年林教授組織廣東省生理科學工作者成立了中國生理科學會廣東省分會,大大推動了廣東省生理科學的發展,他歷任分會的理事長。
林樹模知識淵博,他在醫學院不僅講授生理學,而且還講授過生物化學和藥理學。他深入淺出,縱橫聯繫的教學方法,深受學生歡迎。有一年,林教授由於要講授研究生的課程,而未擔任本科教學時,學生紛紛要求林教授上課,這是對一個教師高度敬仰的表現。
在教學中林樹模要求學生多動手做實驗,勤思考。他要學生自己照實驗指導完成每個實驗並根據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討論,得出結論,按時寫出實驗報告,實驗報告須得到教師簽名認可,否則要重做。如果實驗不及格,不準參加理論考試。這種嚴格要求和培養學生獨立工作能力的做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林樹模對教師也一樣嚴格要求,新任助教必須獨立完成更廣泛的實驗項目,而且每一個實驗都必須反覆做,實驗失敗了,自己找原因解決,直至熟練掌握其技術和實驗方法,並對該實驗有較深刻的理解才可通過。林教授對教師、研究生和進修生的科研工作著重於科學思維和科學方法的培養,他要求每個人從選題、制定科研方案,到準備實驗、整理實驗結果、寫出論文全過程每一環節都要親自動手,實驗中注意出現的問題,並找出其原因加以解決。他強調,在科學工作中一定要有嚴謹的科學態度,一絲不苟,不怕失敗,這樣才能在艱巨的科學工作中做出成績。
林樹模從事醫學教育工作50多年,為祖國培養了大批醫學人才,在各地的生理學教學和科研工作中起著骨幹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