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摶秋

林摶秋(1920年—1998年)是台灣桃園人,在日本統治台灣期間,曾為日籍教師改名“林博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恢復原名。一生跨足戲劇、電影、實業界,是台灣重要劇作家、電影製片家及電影導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摶秋
  • 出生地:台灣桃園
  • 出生日期:1920年
  • 逝世日期:1998年
簡介,生平,

簡介

林摶秋林摶秋

生平

林摶秋1938年從新竹中學肄業後赴日升學,1942年畢業於日本明治大學政治經濟科。就學期間便熱衷觀賞戲劇,私下也嘗試劇本創作。畢業後隨即加入東京地區以領導“新喜劇運動”聞名的新宿紅磨坊劇團,成為在東京第一位台灣出身的專業劇作家,在1942年間並且一度在東寶影業支援電影攝製工作,奠定日後的製片事業基礎。
1943年初返台後,指導桃園青年團體雙葉會公演《阿里山》,隨後發表代表劇作《醫德》與《高砂館》,4月間與王井泉、張文環等人籌組厚生演劇研究會,繼承因中日戰爭而中斷的新劇運動。9月推出《閹雞》、《高砂館》、《地熱》、《從山上看見的街市燈火》等劇,演出轟動一時。—林摶秋一人負責這次公演所有劇目之編劇、導演工作;同時由於編、導技術成熟,當時劇評喻為“台灣新劇運動的黎明”,是台灣現代戲劇史上劃時代的演出。
1946年林摶秋成立人劇座,上演《醫德》與《罪》。不久,二二八事件爆發,自此揮別劇壇,返鄉務礦。
1957年間台語電影攝製風氣初興,林摶秋於是籌組玉峰影業公司,並於鶯歌山區興建湖山製片廠,拍攝台語電影,不過電影創作卻因當時電影檢查制度,而有很大的限制。不久,玉峰影業就在台語電影整體的景氣下滑以及電視出現,而結束營運。林摶秋的電影代表作品有《阿三哥出馬》、《錯戀》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