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醫話

《松山醫話》公益講座。(以下簡稱《醫話》)。

是集臨床醫療、中西結合、名家醫案、傳統養生、認知誤區、經驗教訓於一體,面向普通大眾開展的純公益性醫療健康科普講座。主講人劉松山教授 。

2019年12月12日進溫江區天府街道天府家園社區公益講座《松山醫話》開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松山醫話
  • 類型:純公益性醫療健康科普講座
  • 主講嘉賓:劉松山教授
  • 主講內容:醫學科普、疾病常識、診療誤區、健康知識等
  • 醫話性質:純公益性
  • 依託單位: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四川省中醫院
  • 內容特色:兼具科普性、專業性、通俗性、實用性
醫話簡介,主持人,活動形式,特色亮點,醫話科普,

醫話簡介

《醫話》以四川省主流報刊、各省市電視台、新媒體網路為媒體傳播平台,以各居民社區、企事業單位等公共場為現場傳播平台,通過一線臨床醫生和專家親自授課或者講授的方式予以指導。
《松山醫話》的創辦人和主講人,是以四川省名中醫、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四川省中醫院血液科主任劉松山教授為核心的專家團隊。
依託於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四川省中醫醫院建立的公益性醫療科普宣講平台——《松山醫學講壇》發起,已成為四川省乃至全國以臨床專家親自參與連續醫療科普宣講的標桿,已逐步得到大眾的認可與喜愛。
《松山醫話》自2018年初開始創辦,連續輸出醫學科普文章、線上線下講座、電視醫療講座等各類節目數千期,成功締造出以《松山醫話》為核心思想,《松山醫學講壇》、《松山醫案》、《松山說》、《松山問診》為展示平台的醫療科普模式。

主持人

松山醫學講壇劉松山,教授、四川省中醫院/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血液科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成都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活動形式

1、發表醫療科普文章
《松山醫話》以以宏揚中醫、推廣中西醫結合理念為宗旨,啟動初期以發表科普文章為主,從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先後發表《松山醫話》文章100餘篇,其中《 成都商報》發表52期文章 、《華西都市報》發表42期文章、其它媒體發表十餘篇。《松山醫話》內容均以劉松山教授日常門診、住院病區管理中親身經歷的真實案例為素材,通過案例分析、經驗教訓、思考體會、建議對策形式予以宣講,涉及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皮膚科等臨床各科的疑難雜症。
2、電視媒體系列科普
成都市、四川省各主流電視媒體是《松山醫話》的主要展示平台,播出形式有名醫訪談、名醫專訪、案例點評、熱點分析等。目前在四川省電視台新聞頻道(SCTV-4)、四川省電視台婦女兒童頻道(SCTV-7)均已開設“松山醫話”命名的醫療專欄,在成都市電視台一頻道(CDTV-1)、二頻道(CDTV-2)、三頻道(CDTV-3)、六頻道(CDTV-6)開設嘉賓訪談等節目,以上各級電視台關於《松山醫話》的節目播出已近400餘期。
3、巡講《松山醫學講壇》
《松山醫話》在發表報刊文章、電視台開設“松山醫話”專欄基礎上,又從“寫科普”向“講科普”邁進,啟動大型公益講座《松山醫學講壇》,初期在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及成都中醫藥大學的學術報告廳舉行,逐步向成都市、四川省各大社區、公園景區、企事業單位推廣,已在成都市金牛區、青羊區、溫江區、青白江區、龍泉驛區、新都區,及內江市西林社區舉辦40餘場公益講座,為普及科學理念、增進醫患交流、推廣中醫文化起到積極的作用。
4、《醫話》近期遠期規劃
開展線上、線下講座,利用傳統媒體、新媒體平台,開展醫院講座、社區講座,繼續在省市主流電視媒體宣講《醫話》,繼續推進四川省內各地、市、州的《松山醫學講壇》巡講,把《醫話》的科普推向百姓和民眾中去,各地的巡講有四個方面的選題主講:1、吃紅棗、阿膠、蟲草能不能補血;其二、裝修污染與惡性血液病的關係;其三、中藥喝久了傷不傷肝腎;其四、什麼時候該看中醫,什麼時候該看西醫。

特色亮點

《醫話》以劉松山教授及其醫護團隊數十年的門診醫療、住院病區管理為依託,將醫療活動、科研教學、醫患交流中的所見、所聞、所思匯集起來,以公益宣講的形式在各主流媒體、線上線下進行公益性的醫療科普推廣傳播。《醫話》的亮點體現在多個方面:
《醫話》其一,展示形式具有臨床案例真實發生、演變的過程和結果,使百姓能夠有感同身受的體會,不同於既往簡單的各科疾病的專業分析,使《醫話》具有真實性、故事性和趣味性。

醫話科普

《松山醫話》展示素材兼具常見性、普遍性和疑難性,經過臨床專家分析點評並給出對策建議,使醫療知識淺顯易懂、深入人心,使《醫話》具有專業性、通俗性和易懂性。
《松山醫話》既不偏重中醫,也不偏重西醫,而是崇尚中西醫配合的符合中國人自身醫療發展方向的理念,與既往醫療科普以單純西醫、單純中醫、單純養生為主的科普模式明顯不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