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茅嶺街道(東茅嶺)

東茅嶺街道

東茅嶺一般指本詞條

東茅嶺街道,隸屬於湖南省岳陽市岳陽樓區,地處岳陽樓區西部,東起迎賓路,西抵京廣鐵路,南接青年中路,北為巴陵中路,轄區東西最大距離2.81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89千米,總面積5.3平方千米。2011年末,東茅嶺街道總人口5.26萬人。

1949年,屬岳陽縣城廂鎮第七保(得勝門);1984年4月,岳陽市南區成立,原東區改為南區東茅嶺街道;1996年,岳陽樓區成立,原南區改為岳陽樓區東茅嶺街道。截至2020年6月,東茅嶺街道轄6個社區,街道辦事處駐東茅嶺路22號。

2011年,東茅嶺街道完成財政總收入557萬元,比上年增長43.19%。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茅嶺街道
  • 行政區類別:街道
  • 所屬地區:湖南省岳陽市岳陽樓區
  • 地理位置岳陽樓區西部
  • 面積:5.3 km
  • 下轄地區:6個社區
  • 政府駐地:東茅嶺路22號
  • 電話區號:0730
  • 郵政編碼:414000
  • 車牌代碼:湘F
  • 人口:5.26萬人(2011年末總人口)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人口,經濟,綜述,商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體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交通,歷史文化,

歷史沿革

1949年,屬岳陽縣城廂鎮第七保(得勝門)。
1950年,屬城廂鎮附城鄉。
1953年4月,屬第八居民委員會(城郊居民委員會)。
1955年9月,設立得勝門居民委員會。
1955年下半年,改為得勝初級農業合作社。
1957年,升級為高級農業合作社。
1958年,改為岳州人民公社郊區分社得勝農業生產大隊。
1962年,屬岳陽市郊區。
1963年3月,改為岳陽縣城關鎮郊區公社得勝大隊。
1975年12月,以原城北辦事處的東茅嶺居民委員會與城南辦事處的勝利居民委員會合併成立東茅嶺街道辦事處。
1976年10月,改為岳陽市東區。
1984年4月,岳陽市南區成立,原東區改為南區東茅嶺街道。
1996年,岳陽樓區成立,原南區改為岳陽樓區東茅嶺街道。

行政區劃

2011年末,東茅嶺街道轄6個社區:炮台山、年豐巷、東茅嶺、橋頭、學坡、柴家山。
截至2020年6月,東茅嶺街道轄6個社區:學坡社區、橋頭社區、炮台山社區、東茅嶺社區、柴家山社區、年豐巷社區,街道辦事處駐東茅嶺路22號。

地理環境

  • 位置境域
東茅嶺街道地處岳陽樓區西部,東起迎賓路,西抵京廣鐵路,南接青年中路,北為巴陵中路,轄區東西最大距離2.81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89千米,總面積5.3平方千米。
東茅嶺街道

人口

2010年末,東茅嶺街道總人口43157人。
2011年末,東茅嶺街道總人口5.26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8602人,城鎮化率92.4%。另有流動人口8871人。總人口中,男性24923人,占47.4%;女性27687人,占52.6%;14歲以下4944人,占9.4%;15—64歲42163人,占80.14%;65歲以上5503人,占10.46%。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47726人,占91.81%;其它民族4884人,占總人口的8.1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9925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東茅嶺街道完成財政總收入557萬元,比上年增長43.19%。

商業

2011年,東茅嶺街道共有商業網點1239個,職工31684人;集貿市場5個。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東茅嶺街道有幼稚園16所,在園幼兒1050人,專任教師216人;國小2所、國中1所。

文體事業

2011年末,東茅嶺街道有文化站7處,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6處,各類圖書室9個,藏書6萬餘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20人。
2011年末,東茅嶺街道有學校體育場3個,看台設座椅1300張。90%的居民委員會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5%。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東茅嶺街道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0個,其中市級醫院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個,門診部(所)27個,專業衛生人員864人,其中執業醫師402人,執業助理醫師78人。

社會保障

2011年,東茅嶺街道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178戶,人數1721人,支出439.47萬元,比上年增長16%,月人均220元,比上年增長26%;醫療救助47人次,城市醫療救助1721人次,共支出6.88萬元,比上年增長52%。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32人,撫恤事業費支出99.51萬元,比上年增長140%。社區服務設施34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6個。6個社區居民全部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參保率97%。

交通

東茅嶺街道境內有240國道經過。

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東茅嶺街道因街道辦事處駐地位於原“東茅嶺”的東茅嶺居民委員會得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