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大學人文大樓

東海大學人文大樓原址為視聽大樓,不過東海學生多半以校內校舍代號的V大樓稱呼。V大樓1972年12月動工,於1973年11月落成啟用,由前東海建築系主任漢寶德設計。

由於當時漢寶德深受紐約“白派”風格影響,加上當時東海沒有財力在建築的細部多下功夫,使得整棟建築完全以白色、簡潔的線條構成。
1999年,東海校方決定拆除老舊的V大樓,興建人文大樓。2001年人文大樓進行競圖,並於2002年11月12日開工,2004年3月中旬竣工,由姜樂靜建築師、黃明威建築師及晴天工程團隊負責。由於規劃使用面積約3,000坪,若以V大樓原有占地面積來計算,可能會需要一棟樓高達七層的建築物;考量到這棟建物可能對路思義教堂景觀的衝擊性,設計團隊透過地基下挖以及東面植栽保留的方式,使得總地板面積達4,000坪的人文大樓,從德耀路看起來只有四層樓的高度,避免破壞教堂的天際線。
人文大樓基地略呈梯形,利用地面層營造開放空間,並配合東海校園原有建築軸線及步道系統,與行政中心、舊圖書館在開放空間上具軸線關係。另在東南角朝教堂的方向設計了一開口,有一道四十五度角的斜牆,讓學生們可以看見教堂。
人文大樓興建後,總計地上5層、地下1層,樓地板面積約為原先V大樓的10倍,規劃有大、中、小教室,國際會議廳(茂榜廳)及展示廳各1間,中、小會議室各2間,碩博士研討室17間、教師研究室52間與圖書室……等。人文大樓獲得2004年遠東建築獎“校園建築特別獎”佳作,以及同年之台灣建築獎佳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