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正教教階制度

公元4世紀時,基督教會在羅馬亞歷山大里亞、安提阿、耶路撒冷君士坦丁堡等五個教區設立牧首,管理教區事務,後來逐漸形成制度。1054年東西方教會正式分裂後,羅馬教區牧首以“教皇”身份成為西方教會的首腦,其他4個教區仍然保持牧首制,牧首製成為東正教會的主要管理制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正教教階制度
  • 作用:東正教會的主要管理制度
  • 起源時間:公元4世紀
  • 基督教會:基督教會
俄羅斯教會原先屬於君士坦丁堡教區,由君士坦丁堡牧首派遣都主教管理,1589年開始實行獨立的牧首制。東正教會的神品按修士未婚和已婚分為黑白兩種:黑神品有修士、修士輔祭、修士大輔祭、修士司祭、修士大司祭、主教、大主教、督主教、都主教、牧首 ;白神品有誦經士、副輔祭、輔祭、大輔祭、司祭、大司祭、司祭長等。黑神品教士不能結婚,但能晉升主教以上的職位。白神品無權晉升主教。牧首,又譯宗主教,是東正教最高首領,俄羅斯東正教首腦稱“莫斯科及全俄大牧首(Патриарх Московский и всея Руси);重要城市的主教稱都主教;地位低於都主教的稱大主教;督主教是牧首派駐國外教區的代表;教堂負責人也有稱主教或神父的;大司祭、修士大司祭、司祭往往是神父中的長老,教堂堂長,修道院院長主持人之類的;修士大輔祭、輔祭是主教的助手;離家進修會服務的男教徒稱修士;離家進修會的女教徒稱修女;誦經士是東正教會的下級服務人員。除做教會的一般事務工作外,主要參加唱詩活動,舉行祈禱時,唱誦《聖經》中的詩篇和其他經文。
東正教教階制度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