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岩高蘭

東北岩高蘭

東北岩高蘭(學名:Empetrum nigrum L. var. japonicum K. Koch)是岩高蘭科,岩高蘭屬岩高蘭的變種,常綠匍匐狀小灌木,高可達1米;多分枝,小枝紅褐色.葉輪生或互動對生,線形,先端鈍,邊緣略反卷,葉面具皺紋,有光澤,花單性異株,苞片鱗片狀,卵形,萼片外層卵圓形,暗紅色,花瓣狀,花絲線形,花葯較小;子房近陀螺形,花柱極短,果成熟時紫紅色至黑色。

分布於中國東北大興安嶺;蒙古、俄羅斯、朝鮮和日本也有分布。生長在海拔775-1460米的石山或林中。

東北岩高蘭果甜,可食用或入藥。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栽培技術,主要價值,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常綠匍匐狀小灌木,高20-50厘米,稀達1米;多分枝,小枝紅褐色.幼枝多少被微柔毛。葉輪生或互動對生,下傾或水平伸展,線形,長4-5毫米.寬1-1.5毫米,先端鈍,邊緣略反卷,無毛,葉面具皺紋,有光澤,幼葉邊緣具稀疏腺狀緣毛,葉面中脈凹陷;無柄。
東北岩高蘭東北岩高蘭
單性異株,1-3朵生於上部葉腋,無花梗;苞片3-4,鱗片狀,卵形,長約1毫米,邊緣具細睫毛,萼片6,外層卵圓形,長約1.5毫米,裡層披針形,與外層等長,暗紅色,花瓣狀,先端內卷,無花瓣;雄蕊3,花絲線形,長約4毫米,花葯較小;子房近陀螺形,長約0.6毫米,上部徑0.8毫米,無毛,花柱極短,柱頭輻射狀6-9裂。果徑約5毫米,成熟時紫紅色至黑色。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東北大興安嶺;蒙古、俄羅斯、朝鮮和日本也有分布。生長在海拔775-1460米的石山或林中。
東北岩高蘭東北岩高蘭

栽培技術

地:整地是造林的重要環節。整地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造林質量的高低和成林速度的快慢,通過整地,可以創造適宜東北岩高蘭成活和成長的環境條件。造林整地分為全面整地、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3種,翻挖土壤深度達30厘米以上。全面整地就是全面翻挖種植地後,再打好定植溝,按1米×0.5米的株行距,以長1米,寬0.5米,深0.3米的規格開挖定植溝,每公頃定植20000株。坡度較大的造林地上,進行全面整地易引起水土流失,尤其是山高坡陡,以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較為適宜。帶狀整地是沿等高線整地,採用此法能減少水土流失,先確定定植距,再進行整地,挖定植穴;塊狀整地是針對30°以上的陡坡地,採用此法能減少水土流失,先確定定植點後,再進行整地,挖定植穴。
東北岩高蘭東北岩高蘭
植苗:擬在春秋兩季進行,一般在春季土壤化凍30厘米以上進行,採用穴植,扶直,使苗木根系舒展,覆土2/3時,將苗木略向上提,使苗根下垂、踩實,隨後在坑面上撒一層浮土,以防水分蒸發,並要求坑面外高內低,利於蓄水,也可先把苗木沾泥漿後栽植,配置呈“品”字排列,埋土深度要超過苗木原根際土印1-2厘米,切忌出現窩根、露根現象,提高植苗成活率。
東北岩高蘭東北岩高蘭
撫育管護:加強土壤水肥管理,對土壤進行消毒、細緻整地,精耕細作,施足基肥,土壤細碎,地面平整,便於排灌。栽植樹種及時澆水、合理灌溉。鬆土、鋤草,改善土壤狀況,提高土壤保墒和透氣性能,適時適量追肥。促進苗木生長。栽是基礎,管是關鍵,要及時加強保護,防治病蟲害。

主要價值

食用:東北岩高蘭果甜,可食或入藥。
科研:東北岩高蘭為珍稀植物,對於研究植物區系,植物地理都有一定的科學價值。
東北岩高蘭東北岩高蘭

保護級別

保護級別:該種列入中國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1984年7月公布《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名錄》Ⅱ級。
瀕危原因:東北岩高蘭在中國分布範圍狹窄,僅產大興安嶺山頂,而在長白山雖有記錄,已很難找到。
保護措施:建議加強保護,禁止隨便採挖,並進行引種馴化試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