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菊(杯菊)

杯菊(杯菊)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杯菊(Cyathocline purpurea (Buch.-Ham. ex De Don) O. Kuntze.),雲南玉溪等地區稱紅蒿枝或小紅蒿,用全草消炎止血。產於雲南、四川、貴州和廣西。印度有分布。生山坡林下、山坡草地、或村舍路旁或田邊水旁。海拔150-2600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杯菊
  • 學名:Cyathocline purpurea (Buch.-Ham. ex De Don) O. Kuntze.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 :桔梗目 Campanulales
  • :菊科 Compositae
  • 亞科:管狀花亞科 Carduoideae
  • :紫菀族 Trib. Astereae
  • :杯菊屬 Cyathocline
  • :杯菊
  • 分布區域:中國雲南,四川,貴州,廣西及印度
形態特徵,整體,莖葉,花果,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整體

一年生草本,高10-15厘米。或無明顯主根而側根多數,或主根明顯而直伸。

莖葉

莖直立,粗挺而堅細,基部徑有時可達6毫米,通常自基部分枝,分枝斜升。全部莖枝紅紫色或帶紅色,被粘質長柔毛,上部的毛較密。中部莖葉長2.5-12厘米,卵形,倒卵形或長倒卵形,二回羽狀分裂,一回全裂,二回半裂;一回羽片排列稀疏或密集,對生或偏斜,或一側裂片不發育而成櫛齒狀,羽軸上常有不規正的櫛齒,櫛齒或大或小,或疏或密;二回羽裂片斜三角形,全緣或有微尖齒。自中部向上或向下的葉漸小;全部葉下面沿羽軸及側脈上被短柔毛,上面的毛稀或幾無毛;全部葉無葉柄,基部擴大耳狀抱莖。

花果

頭狀花序小,多數或少數在莖枝頂端排列成傘房狀花序或圓錐狀傘房花序而花序徑1-2.5厘米;花序梗被白色粘質開展的長或短柔毛。總苞片半球形,直徑2毫米;總苞片2層,近等長,長約2毫米,邊緣膜質,有緣毛,外面被稀疏白色多細胞長毛或無毛,頂端染紫色。頭狀花序外圍有多層結實的雌花,花冠線形,紅紫色,頂端2齒裂;中央花兩性。
瘦果長圓形。無冠毛。
花果期近全年。

分布範圍

產於雲南、四川、貴州和廣西。印度有分布。生山坡林下、山坡草地、或村舍路旁或田邊水旁。海拔150-2600米。
杯菊

主要價值

雲南玉溪等地區稱紅蒿枝或小紅蒿,用全草消炎止血。
藥用價值
性味: 苦,涼。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消炎止血,除濕利尿,殺蟲。主治急性胃腸炎,中暑,膀胱炎尿道炎咽喉炎,口腔炎,吐血,衄血
用法用量: 0.5~1兩;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乾品研粉敷。
雲南玉溪等地區稱紅蒿枝或小紅蒿,用全草消炎止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