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狀細胞

杯狀細胞

杯狀細胞亦稱杯細胞,是混在黏膜上皮中的粘液分泌細胞,底部狹窄,頂部膨大,充滿粘原顆粒,HE(蘇木精—伊紅)染色為藍色或空泡狀,多為空泡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杯狀細胞
  • 別稱:杯細胞
  • :原生生物界
  • 分布區域:黏膜上
杯狀細胞
goblet cell
肥大細胞圓或卵圓形,細胞核常呈三角形,常成群聚集在小血管旁,胞質內充滿粗大的嗜鹼性顆粒,顆粒中含有黏蛋白(一種糖蛋白,PAS反應陽性),故稱黏原顆粒,醛復紅染色呈紫色。黏蛋白分泌後,與水結合形成黏液,有潤滑和飽和作用。廣泛見於動物各種器官中。柱狀細胞間有許多散在的杯狀細胞。分泌的粘液或其前驅物質貯存於細胞的形狀猶如酒杯,有核的基底部較細而接近分泌物的貯留部從邊緣部分膨大,故有此名。
杯狀細胞
雖然是分散孤立的細胞,但具有顯著的分泌機能,所以也把這種細胞稱為單細胞腺。脊椎動物腸上皮中的杯狀細胞積極地攝取葡萄糖和胺基酸,將形成的糖蛋白貯存於杯狀部,不久就放入管腔中。鱗翅目昆蟲的中腸上皮也有稱為杯狀細胞的,這與脊椎動物的不同,杯狀部內腔具有非常發達的刷狀緣,可起到腸管腔與體液間陽離子交換的作用。
杯狀細胞
杯狀細胞(goblet cell)的超微結構:細胞核,細胞質,分泌顆粒。
杯狀細胞在HE染色時,黏原顆粒被染料溶解,所以呈現出空泡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