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松(柏目柏科植物)

杜松(柏目柏科植物)

杜松(學名:Juniperus rigida S. et Z.)是柏科、刺柏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達10米,樹冠圓柱形,老時圓頭形。大枝直立,小枝下垂。其葉為刺形條狀、質堅硬、端尖,上面凹下成深槽,槽內有一條窄白粉帶,背面有明顯的縱脊。球果,熟時呈淡褐黃色或藍黑色,被白粉。種子近卵形,頂端尖,有四條不顯著的棱。

分布於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北部、山西、陝西、甘肅及寧夏等省區。生於比較乾燥的山地;在東北常分布在500米以下,在華北、西北地區則分布於1400-2200米地帶。朝鮮、日本也有分布。

木材堅硬,邊材黃白色,心材淡褐色,紋理緻密,耐腐力強。可作工藝品、雕刻品、家具、器具及農具等用材。可栽培作庭園樹。果實入藥,有利尿,發汗、驅風的效用。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種子,嫁接,壓條,栽培技術,病蟲防治,主要價值,園林,建材,藥用,植物文化,

形態特徵

灌木或小喬木,高達10米;枝條直展,形成塔形或圓柱形的樹冠,枝皮褐灰色,縱裂;小枝下垂,幼枝三棱形,無毛。
杜松杜松
葉三葉輪生,條狀刺形,質厚,堅硬,長1.2-1.7厘米,寬約1毫米,上部漸窄,先端銳尖,上面凹下成深槽,槽內有1條窄白粉帶,下面有明顯的縱脊,橫切面成內凹的"V"狀三角形。
雄球花橢圓狀或近球狀,長2-3毫米,藥隔三角狀寬卵形,先端尖,背面有縱脊。
球果圓球形,徑6-8毫米,成熟前紫褐色,熟時淡褐黑色或藍黑色,常被白粉;種子近卵圓形,長約6毫米,頂端尖,有4條不顯著的稜角。

生長環境

杜松是強陽性樹種,耐蔭、耐乾旱、耐嚴寒、喜冷涼氣候。深根性,對土壤的適應性強,耐乾旱瘠薄土壤,能在岩縫種頑強生長,可以在海邊乾燥的岩縫間或沙礫地生長。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北部、山西、陝西、甘肅及寧夏等省區。朝鮮、日本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日本。

繁殖方法

種子

將果實晾曬十幾天后,用石塊進行揉搓,除去果皮、果肉,選出種子。杜松的種皮堅硬,透水性差,所以用強迫高溫浸種的方法打破種子的休眠。
杜松杜松
首先用高錳酸鉀溶液浸種滅菌後,撈出洗淨,用80℃的熱水進行浸種,浸種3天后,再用40℃的溫水浸種7至10天后進行沙藏,其中可以進行變溫混沙或低溫層積催芽、種子經過一冬的沙藏後,已吸水膨脹,3月下旬可將種子搬出室外,隨著氣溫回升,種子很快萌動,有部分種子裂開後即可播種。

嫁接

杜松嫁接砧木應選用臭柏(沙地柏)。最佳嫁接期為3月下旬至4月下旬。首先採1至2年生,長約10至15厘米接條,摘去下部3/4的葉子,注意順著葉片生長的方向順著摘,不然會帶下樹皮。用酒精棉球擦洗刀片,將接穗基部用刀削一短斜面,然後翻轉來,以左手的拇指和中指捏住穗條的頂部,穗身墊放在食指上,右手拿住刀柄,從頂芽針葉附近逐漸切到穗心,然後順著穗心縱向削去半邊接穗,削麵要求平直光滑,一刀完成。再摘砧木嫁接部位的全部針葉,左手握住砧木,右手握刀,平貼砧乾從上而下通過韌皮和木質之間切開,露出白色形成層,割斷砧木削開的皮部,使之成尖齒狀。
切口深淺要合適,切面的長度要用接穗切面一致,再將接穗基部楔形部分對準砧木削麵下部的齒狀凹中,把接穗切面貼在砧木的切面上,使形成層相互對正,並不再移動。然後左手把住砧木,用大拇指按住接穗和塑膠薄膜帶一端,右手執另一端,從下向上纏繞,纏時一環壓一環,並儘量勒緊,纏到上端超出切口後,再從上往下纏繞,到下端後結一個活扣。
杜松扦插條繁殖成活率很低。但是杜松嫁接條繁殖成活率很高。方法是將杜松兩年生接條剪下,剪時應帶砧木厚條,其長度為接條1/3,呈倒“T”字形,後用清水浸泡2至4添後扦插,插刀深度是接條四分之一。

壓條

選取健壯的枝條,從頂梢以下大約15-30公分處把樹皮剝掉一圈,剝後的傷口寬度在一公分左右,深度以剛剛把表皮剝掉為限。剪取一塊長10-20公分、寬5-8公分的薄膜,上面放些淋濕的園土,象裹傷口一樣把環剝的部位包紮起來,薄膜的上下兩端紮緊,中間鼓起。
約四到六周后生根。生根後,把枝條邊根系一起剪下,就成了一棵新的植株。

栽培技術

杜松栽植一般帶土移栽,先要挖坑整地。土層厚度不低於50厘米,規格為苗高的1/2,栽後回填土澆足水,施好基肥(以有機肥為主),4月、10月為最適合栽植時期,選擇樹形良好的健壯苗木,帶完整土球,土球大小為苗木冠徑的2/3。運輸時應在樹冠上噴霧保濕,用萜布蓋好。從起苗到運輸存放時間不宜過長。
杜松杜松
栽植深度比原樹深10厘米左右,土要踩實,但不能破壞土球。栽後應產立即澆水,澆第一次水時要澆透,且要防止苗木側斜,等水滲完在坑表面撒一層乾土,防坑裂漏風。之後每隔10天澆水一次,連續澆水3次,栽植成活後一般不需要再澆水。
移栽杜松大苗時還需要搭支撐架,以固定大苗,防止傾斜,歪倒,抗風吹倒伏。帶土移栽成活率高,但需要精心管護,撫育,修坑,除草,按時施肥,注意病蟲害防治,按所需造型及時修剪。

病蟲防治

赤枯病
症狀:杜松的赤枯病主要危害杜松的幼株幼葉,但是老葉也會遭受一定的危害,在赤枯病的初期葉片會出現淡黃色的或者是黃褐色的斑點,也有一部分葉片呈現綠色或者是淺黃綠色,後期會變成棕紅色,這赤枯病總共有葉尖枯死型、葉基枯死型、段斑枯死型和全針枯死型四種症狀。
防治方法:對杜松的病害進行防治主要就是進行噴灑農藥,噴灑農藥的適宜時間就是在每年的6到7月份上旬,最好是採用連續噴灑的方式進行防治,有助於病害的治理。

主要價值

園林

杜松可作為園林綠化樹種,其枝葉濃密下垂,樹姿優美,北方各地栽植為庭園樹、風景樹行道樹和海崖綠化樹種。長春、哈爾濱栽植較多。適宜於公園、庭園、綠地、陵園墓地孤植、對植、叢植和列植,還可以栽植綠籬,盆栽或製作盆景,供室內裝飾。

建材

杜松的木質堅硬,邊材黃白色,心材淡褐色,紋理緻密,耐腐力強。可作工藝品、雕刻品、家具、器具及農具等用材。

藥用

藥材基源:杜松的枝葉及球果。
主要化學成分:杜松球果含1%-2%揮髮油,其中由60多種化合物組成,包括月桂烯,香檜烯,α-和β-蒎烯以及桉油醇,亦含鞣質、二萜烯、糖類、樹脂和維生素C。
藥用成分:有效成分為松香酸(abieticacid)的異構體,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功效作用:杜松有祛風、鎮痛、除濕、利尿、補益、和對尿道的強抗菌作用等功效。主治風濕關節痛、痛風、腎炎、水腫、尿路感染等疾病。杜松對霍亂、傷寒熱等接觸性傳染疾病的治療上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在西藏,它被用以防瘟疫;在蒙古,婦女臨盆時會以杜松來助產;它也是咬傷的特效藥。其次法國醫院曾拿杜松的枝條焚燒,以清潔空氣。杜松有益於治療膀胱炎,並有助於消除液體滯留,但在腎病的情況下,應避免使用。它對消化系統有溫煦、鎮靜的作用。可止腹絞痛和扶助胃功能。內服或外用,都有助於治療慢性關節炎,痛風和風濕疾病。稀釋的精華油外用,對皮膚有輕微的溫煦作用,它還刺激月經來潮、有增加經血的傾向。

植物文化

民俗:把杜松枝扔進火中能避邪,將它燃燒以防止瘟疫。
神話:聖經中曾提及杜松補給疲憊心靈的效果,在列王紀19章第4節及第5節中,記載了精疲力竭的伊萊賈倒臥在一棵羅騰(即杜松)樹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