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亞泉卷

杜亞泉卷

《杜亞泉卷》是周月峰創作的人物傳記類書籍。

基本介紹

  • 書名:杜亞泉卷
  • 作者:周月峰 
  • ISBN:9787300187235 
  • 類別:人物傳記
  • 定價:84.00元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06-26
  • 著作權方:人民大學出版社
圖書簡介,作者簡介,目 錄,編輯推薦,

圖書簡介

從晚清、北洋時期到南京國民政府,不管是政局抑或時代潮流,其變化都可說是翻天覆地。杜亞泉身歷其中,個人命運隨著這“互起互伏,波波相續”的“過渡時代”而沉浮,也在觀察與思考著這過渡時代,同時構想著未來。正如蔡元培所描述的,杜亞泉雖專攻數理,頭腦較冷,卻始終不肯以數理自域,常好根據哲理以指導個人,改良社會。(註:參見蔡元培:《書杜亞泉先生遺事》,見高平叔編:《蔡元培全集》(六),360頁,北京,中華書局,1984。)杜氏活躍於清末至五四的言論界,影響很大。但在很多年中均處於“失語”狀態,“不但他的生平和功業很少人提及,就連他的名字也似乎湮沒無聞了”(註:王元化:《杜亞泉與東西文化問題論戰》,見田建業等編:《杜亞泉文選》,2~3頁,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1993年,王元化先生在讀到杜亞泉的資料時感嘆“讀得越多,就越感到杜未被當時以至後代所理解,更未被注意”(《王元化集》,第8卷,《日記》,193頁,1993年8月4日,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正是“失語”的最好詮釋。)。上世紀90年代後,思想界逐漸注意到杜氏之言行。不過,杜氏言行與時代風氣互動互競的一面仍值得我們進一步關注。

作者簡介

周月峰,1979年生,浙江海寧人。浙江大學歷史系本科、碩士,北京大學歷史系博士。現為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講師。主要研究領域為清末至五四時期的思想、文化與社會。

目 錄

導言
《亞泉雜誌》序(1900)
《定性分析》後記(1901)
無極太極論(1901)
中國士流改進策(1901)
《支那文明史論》凡例(1901)
潯溪公學開校之演說(1902)
《文學初階》敘言(1902)
物質進化論(1905)
倫理標準說(1905)
初印《妖怪學講義總論》序(1906)
比較中法度量權衡說帖上會議政務處(1908)
《各省諮議局章程箋釋》序言(1908)
致某君書(1909)
減政主義(1911)
政黨論(1911)
《中國文字之將來》譯者按(1911)
論今日之教育行政(1911)
論政策(1911)
論蓄妾(1911)
革命戰爭(1911)
中華民國之前途(1912)
論共和折衷制(1912)
《社會主義神髓》譯者按(1912)
生活困難之研究(1912)
中央財政概論(1912)
論依賴外債之誤國(1912)
論命令之性質及範圍(1912)
論省制及省官制(1912)
論人民重視官吏之害(1912)
共和政體與國民心理(1912)
省制仿普魯士州制之商榷(1912)
論切音字母(1912)
獨立命令論(1912)
再論減政主義(1913)
吾人將以何法治療社會之疾病乎?(1913)
論中國之社會心理(1913)
論社會變動之趨勢與吾人處世之方針(1913)
現代文明之弱點(1913)
精神救國論(1913)
國民今後之道德(1913)
理性之勢力(1913)
個人之改革(1914)
接續主義(1914)
策消極(1914)
大戰爭與中國(1914)
大戰爭之所感(1914)
破除享福之目的(1914)
社會協力主義(1915)
自治之商榷(1915)
論思想戰(1915)
國家自衛論(1915)
差等法(1915)
戒早婚(1915)
度量(1915)
政爭(1915)
戰爭與文學(1915)
波海會(1915)
隱逸(1915)
商會(1915)
國民對外方法之考案(1915)
國家意思之發表(1915)
禁酒與禁菸(1915)
產業組合(1915)
談名利(1915)
消極之興業談(1915)
命運說(1915)
職業智識(1915)
知事試驗(1915)
國情之歧異(1915)
讀色納嘉《幸福論》書後(1915)
勸業委員會(1915)
吾人今後之自覺(1915)
歐戰之感想(1915)
慈善事業(1915)
國民共同之概念(1915)
家庭與國家(1916)
再論新舊思想之衝突(1916)
愛與爭(1916)
論國音字母(1916)
陸先生應麟傳(1916)
力之調節(1916)
天意與民意(1916)
集權與分權(1916)
論民主立憲之政治主義不適於現今之時勢(1916)
梁任公先生之談話(1916)
靜的文明與動的文明(1916)
予所想望於大總統者(1916)
《中西驗方新編》敘言(1916)
外交曝言(1917)
豫言與暗示(1917)
中國人果惰乎?(1917)
男女及家庭(1917)
選舉與考試(1917)
個人與國家之界說(1917)
婦女職業(1917)
農村之娛樂(1917)
戰後東西文明之調和(1917)
家庭之改革(1917)
自由結婚(1917)
文明結婚(1917)
說儉(1917)
未來之世局(1917)
惲代英《結婚問題之研究》附志(1917)
今後時局之覺悟(1917)
國會之解散(1917)
游場與公園(1917)
交友(1917)
真共和不能以武力求之論(1917)
宣戰與時局之關係(1917)
國內調查(1917)
防盜(1917)
謹告閱者諸君(1917)
義勇農(1917)
戰爭時代多產男子之實據(1917)
力之經濟(1917)
殖民(1917)
墓地(1917)
推測中國社會將來之變遷(1918)
矛盾之調和(1918)
政治上紛擾之原因(1918)
死之哲學(1918)
迷亂之現代人心(1918)
《工藝雜誌》序(1918)
金權與兵權(1918)
中國之新生命(1918)
勞動主義(1918)
國家主義之考慮(1918)
國文典式例(1918)
對於未來世界之準備如何?(1918)
教育之指導(1918)
僑居都市者對於鄉里之責任(1918)
言論勢力失墜之原因(1918)
答《新青年》雜誌記者之質問(1918)
大戰終結後國人之覺悟如何?(1919)
歐戰後中國所得之利益(1919)
中國政治革命不成就及社會革命不發生之原因(1919)
中國興業之先決問題(1919)
新舊思想之折衷(1919)
智識階級之團結(1919)
何謂新思想?(1919)
論通俗文(1919)
對《何謂新思想?》一文的附志(1920)
中國醫學的研究方法(1920)
不寐書懷(1922)
歸鄉臥病(1923)
《新中華學院簡章》序言(1924)
對於李石岑先生演講《舊倫理觀與新倫理觀》的疑義和感想(1927)
關於情與理的辯論(1927)
《人生哲學》編輯大意(1929)
貢獻給今日的青年(1932)
讀孫先生家驥哭其德配陶夫人聲繹文書後(1933)
杜亞泉年譜簡編

編輯推薦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讀書明理的士大夫,或今所謂知識分子,尤為敏感,在空前的危機與挑戰面前,皆思有所獻替。於是發生種種救亡圖存的思想與主張。有的從所能見及的西方國家發展的經驗中借鑑某些東西,形成自己的改革方案;有的從歷史回憶中拾取某些智慧,形成某種民族復興的構想;有的則力圖把西方的和中國所固有的一些東西加以調和或結合,形成某種救亡圖強的主張。這些方案、構想、主張,從世界上“最先進的”,到“最落後的”,幾乎樣樣都有。就提出這些方案、構想、主張者的初衷而言,絕大多數都含著幾分救國的意願。其先進與落後,是否可行,能否成功,盡可充分討論,但可不必過為誅心之論。顯而易見,既然救國的問題最為緊迫,人們所心營目注者自然是種種與救國的方案直接相關的思想學說,而作為產生這些學說的更基礎性的理論,及其他各種知識、思想,則關注者少。圍繞著救國、強國的大議題,知識精英們參考世界上種種思想學說,加以研究、選擇,認為其中比較適用的思想學說,拿來向國人宣傳,並贏得一部分人的認可。於是互相推引,互相激勵,更加發揮,演而成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