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苦寒

《村居苦寒》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作。此詩寫酷寒季節農民生活的艱辛,與自己的溫飽相對照,深感不安和自愧,表達了對勞動人民的深深同情,也反映了自己作為一個基層官吏享受俸祿的慚愧不安之情。全詩語言通俗,敘寫流暢,不事藻繪,純用白描,詩境平易,情真意實。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村居苦寒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紛紛
竹柏皆凍死,況彼無衣民。
回觀村閭間,十室八九貧。
北風利如劍,布絮不蔽身。
唯燒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乃知大寒歲,農者尤苦辛
顧我當此日,草堂深掩門
褐裘覆絁被,坐臥有餘溫。
倖免飢凍苦,又無壟畝勤
念彼深可愧,自問是何人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五日”句:形容天氣極度寒冷,連經冬不凋的竹子和柏樹都凍死了。
②回觀:遍觀。村閭(lǘ):村落、村莊。閭,里巷的大門,因以作里巷的代稱。
③蒿(hāo)棘(jí):泛指柴草。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多種。棘,荊棘,多刺的灌木。
④農者:種田的人。苦辛:痛苦酸辛。
⑤顧:可是。當:值,在。此日:指在酷寒的時候。
⑥草堂:茅草蓋的房子,舊時自稱山野間的住所。深:隱藏。掩門:閉門。
⑦褐(hè)裘(qiú):布面的皮袍子。絁(shī)被:綿綢被子。
⑧壟(lǒng)畝勤:種田的辛苦,壟畝,田畝,田間。
⑨彼:指農民。深:甚。
⑩是何人:是什麼樣的人。這句的意思是說自己無壠畝之勤,卻憑什麼過著優裕的生活。

白話譯文

元和八年的十二月,接連五天大雪紛紛。
竹子柏樹都被凍死,何況那缺衣的農民!
遍觀村里所有人家,十有八九戶小家貧。
寒風吹來好似利劍,衣衫單薄不能遮身。
只有點燃蒿草取暖,終夜愁坐盼望清晨。
我才知道大寒年歲,農人更加痛苦酸辛。
反思自己在此時刻,緊緊關上草堂屋門。
穿著皮袍蓋著棉被,不論坐臥都有餘溫。
慶倖免遭饑寒之苦,且又不必躬耕力勤。
想起他們我很慚愧,叩問自己算是何人?

創作背景

唐憲宗元和六年(811)至八年,白居易因母親逝世,離開官場,回家居喪,退居於下邽渭村(今陝西渭南縣境)老家。退居期間,他身體多病,生活困窘,曾得到元稹等友人的大力接濟。這首詩,就作於這一期間的元和八年(813)十二月。
唐代中後期,內有藩鎮割據,外有吐蕃入侵,唐王朝中央政府控制的地域大為減少。但它卻供養了大量軍隊,再加上官吏、地主、商人、僧侶、道士等等,不耕而食的人甚至占到人口的一半以上。農民負擔之重,生活之苦,可想而知。白居易對此深有體驗。他在這首詩中所寫的“回觀村閭間,十室八九貧”,同他在另一首詩中所寫的“嗷嗷萬族中,唯農最辛苦”(《夏旱詩》)一樣,當系他親眼目睹的現實生活的實錄。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全詩可分為兩大部分。
“八年十二月”至“農者尤苦辛”為前一部分,描寫了農民的艱難生活。這首詩寫在北風如劍、大雪紛飛的寒冬,缺衣少被,夜不能眠的村民,痛苦地掙扎在死亡線上。“竹柏皆凍死”,說明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嚴冬。“十室八九貧”,說衣不遮身的農民,只能靠燒蒿棘艱難度日,可以想像那些衣不蔽體的百姓怎么抵擋得了這嚴寒的襲擊。
“顧我當此日”到“自問是何人”是第二部分。詩人目睹村民的“苦寒”,回首看看自己:居住在私宅草堂,大門深閉;身穿褐色皮袍,蓋著絲織綢被,或坐或臥都很暖和。每天待在宅內,不僅倖免了像村民那樣的凍飢之苦,而且沒有在壠畝田間辛勤耕作之累。最後感嘆地說,想著你們村民的境況,自己深感慚愧,不禁自問:我是什麼人呀?此幾句寫出了詩人的內疚心理,表達了對村民們的深切同情。
古典詩歌中,運用對比手法的很多,把農民的貧困痛苦與剝削階級的驕奢淫逸加以對比的也不算太少。但是,像此詩中把農民的窮苦與詩人自己的溫飽作對比的卻極少見,尤其這種出自肺腑的“自問”,在封建士大夫中更是難能可貴的。除對比之外,這首詩還具有這樣幾個特點:語言通俗,敘寫流暢,不事藻繪,純用白描,詩境平易,情真意實。這些特點都體現了白居易詩歌特有的通俗平易的藝術風格。

名家點評

《野客叢談》:樂天詩有記年月日者,於以見當時之氣令,亦足以裨史之闕。如曰:“皇帝嗣寶曆,元和三年冬。自冬及春夏,不雨旱爞爞。”有以見憲宗即位三年,久旱如此。又詩曰:“元和歲在卯,六年春二月。月晦寒食天,天陰犴飛雪。連宵復竟日,浩浩殊未歇。”又以見元和六年二月晦為寒食,當和暖之時,而𩃎霈大雪,其氣候乖謬如此。又詩曰:“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紛紛。竹柏皆凍死,況彼無衣民!”又見元和八年十二月大雪寒凍,民不聊生如此。按東漢書,延熹間大寒,洛陽竹柏凍死。襄楷曰:“聞之師曰:柏傷竹槁,不出三年,天子當之。”樂天此語,正所以紀異也。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生於河南新鄭,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後遷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袷遺及左贊善大夫。後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曆初年任蘇州刺史,後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人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有《白氏長慶集》傳世。
白居易畫像白居易畫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