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傳(梁啓超著)

李鴻章傳(梁啓超著)

《李鴻章傳》是由梁啓超所著的書籍,從李鴻章的早年落拓,寫到他參加鎮壓太平軍、甲午海戰,創辦洋務運動,周旋於世界外交舞台直至死去的一生。作者把李鴻章同古今中外要人霍光、諸葛亮,秦檜,曾國藩、張之洞俾斯麥伊藤博文等做了對比,指出李鴻章也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心,能夠忍辱負重,但是他沒有長遠的眼光,不知道為後世立百年大計,僅滿足於修修補補。總之他的失敗也就是晚清政府的失敗,是晚清政府不了解世界大勢,不懂得民主政治的必然結局。

基本介紹

  • 書名:李鴻章傳(梁啓超著)
  • 譯者:霧滿攔江
  • 著作權:中南博集天卷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 字數:253000
  • 紙書價格:32.0
  • 作者:梁啓超
  • 類型:傳記
  • 出版時間:2013-09-01
  • 書號:978-7-5438-9696-3
他從刀筆小吏到洋務領袖,權傾一時,是清末的“精糊匠”還是“總設計師”?
一個乘承儒家文化傳統的文人,一個深諳中國封建官場之道的官僚,一個外國人眼中的“東方俾斯麥”,一個國人心中頗具爭議的歷史人物。
最權威的歷史學家、國學大師梁啓超傾力創作!重讀晚清第一權臣,近代史最具爭議的人物——李鴻章!
建功立業者總有其獨特的人生沉浮進退、得失成敗之道,看李鴻章如何在外交內政上縱橫捭闔!
梁啓超說:“四十年來,中國大事,幾無一不與李鴻章有關係。”從一個人可以看到一個民族的四十年,這樣的人物無論如何都應該被重視和銘記。
李鴻章對於中國的意義,就如同格拉斯頓之於英國、俾斯麥之於德國、迪亞斯之於墨西哥、麥金利之於美國。
在晚清四十年中,沒有人比李鴻章對中外關係的影響更為巨大;這些年中,雖然新人輩出、新鮮事物輩出,但一切浮雲散盡後,你會發現李鴻章還在原位屹然不動,他與慈禧太后兩人,是僅有的憑藉個人影響力就能左右各國對華政策的人。
然而,歷代提起李鴻章,多是貶抑之詞:“賣國賊”、“奸臣”。對此,或許異國角度更能看得清晰,“對李鴻章公務生涯的回顧,將得出一個令人悲傷的結論:他無數次地將中國人從無知而導致的麻煩中拯救出來,卻每次都被指責受賄及不忠。”(美國《華盛頓郵報》)
“73歲高齡的李鴻章,面對國內朝廷的詬病,在外仍努力支撐殘局,挺身而出負責議和談判事宜,不幸又被刺傷,卻還能從容應對,不辱使命。”(日本一家報紙)
晚清重臣李鴻章故去之後,留下了一樁眾說紛紜的歷史公案。或以平發平捻為李鴻章功,或以數次和議為李鴻章罪。有感於此,兩個月後,梁啓超著就《李鴻章傳》一書。作者仿西人傳記體例,而以太史公《伯夷列傳》之筆法,敘議結合而評論公允,可謂是李鴻章傳記中的經典之作。
本書從李鴻章的早年落拓,寫到他鎮壓太平天國,創辦洋務運動使其聲望達到頂點,再到甲午戰爭撞碎其強國夢,迅速由盛而衰,最後只能周旋於列強的外交舞台直至死去的悲壯一生。
甲午年洋務運動的破產,讓人感到“以一人而敵一國”的無望與悲慟,梁啓超也由此發出“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的感嘆。
在本書中,梁啓超把李鴻章與曾國藩、張之洞、俾斯麥、加富爾、伊藤博文等人做了比較,指出李鴻章是懷著忍辱負重、死而後已之心為清政府“修修補補”的,只不過他缺少長遠的政治眼光,不懂得為後世立百年大計。
李鴻章不懂得現代民主政治的特點和國民的地位、國民在現代國際競爭中的作用、政府與民眾的關係,因此在國際競爭中處處落於下風。處處受制。總之他的失敗也就是晚清政府的失敗,是晚清政府不了解世界大勢,不懂得民主政治的必然結局。
最深刻的惋惜,最中肯的評價。真實再現晚清版“國進民退”,重溫背負百年歷史黑鍋的晚清改革總設計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