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西寧(西部戰區陸軍戰旗文工團團長)

李西寧(西部戰區陸軍戰旗文工團團長)

李西寧,女,漢族,1957年7月出生,四川成都市郊人。大專學歷,中共黨員

2016年8月,曾任西部戰區陸軍戰旗文工團團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西寧
  • 出生地:四川成都市郊
  • 出生日期:1957年7月
  • 信仰:共產主義
  • 性別:女
  • 職稱:國家一級編劇
人物履歷,獲得榮譽,結緣雜技,雜技創新,任免信息,

人物履歷

曾任成都軍區戰旗雜技團團長;
中國雜技協會副主席;
雲南省文聯副主席;
雲南省雜技協會主席
國家一級編劇

獲得榮譽

編排的《雙飛燕》、《跳繩》、《女子大跳板》等在國內外雜技比賽中獲34枚金獎;
帶領全團多次圓滿完成了赴國外演出任務,受到外交部文化部和成都軍區的表彰;
2003年被解放軍總政治部樹為全軍“踐行三個代表”的典型。

結緣雜技

李西寧最初從事的是體操。憑著良好的身體素質,11歲時她被送進了當地業餘體校,並且很快就在成都市中學生田徑比賽中獲獎。讓李西寧引以為傲的,還有在中學時讀的大量中外文學名著:“我喜歡讀外國戲劇,也喜歡詩歌和美術,有時候還耍幾下樂器。”而這些愛好一直延續至今。她坦言,這很好地滋養了她的雜技藝術思維創作。1986年,廣州軍區戰士雜技團了解到在成都某體育院校當體工隊教練的李西寧在藝術體操形體教學上的良好效果後,電報三番五次地從廣州發往成都,借調她去給雜技演員上形體課。那時李西寧還談不上對雜技有興趣,拖延了很長時間後,借教學休整的空隙,李西寧去了廣州。對於歷來以祖傳父、父傳子為傳承特點的雜技界,祖祖輩輩與雜技毫無關聯的李西寧開始有些惶惑,也帶著些新奇。在她看來,雜技遠沒有藝術體操、舞蹈高雅,還算不上藝術。李西寧說:“那時還不知道雜技的博大精深和雜技人的樸實可愛,命運就神差鬼使地讓我跟雜技結緣了。”實際上,這個結緣從一開始就使她的雜技藝術生涯與部隊緊密相連。

雜技創新

從雜技創編到給學員演員授課,李西寧總是身兼數職。機會多,但任務也重。這對沒有專門參加過雜技正規學習的李西寧來說,吃力是很顯然的。但這並不影響她精力充沛地展開工作。她的記憶力很好,舞台上的燈光、色彩、音樂的節奏等等,她都能記得很清楚,藝術體操、舞蹈跟雜技的相通也使她的經驗變成了對雜技的藝術感悟。偶爾讓李西寧感到困惑的,是不經意的孤獨。在雜技創編的大膽嘗試中,來自傳統雜技的不同聲音會衝擊她的思考。一些觀念認為,雜技表演中傳遞道具的助演不應喧賓奪主,只需承擔傳遞道具的職責就可以了。可李西寧並不這么認為。在為戰士雜技團編排的雜技《手技》中,李西寧給傳遞道具的助演賦予了各種表情和形體動作,使之與主演表現為月光下一對竊竊私語的男女,充滿了浪漫氣息。而《柔術轉碟》把人體的輕柔和藝術的氛圍結合起來,讓道具變成“蘑菇”,在輕柔歡快的歌聲中演員們手上的“蘑菇”越來越多,順勢延展身形,象徵“采蘑菇的小姑娘滑倒了”,既體現柔術的特點,也營造出“采蘑菇的小姑娘”童話般的意境。在法國巴黎舉辦的第四屆國際“未來”雜技節中,該節目獲得7位評審的一致滿分,以絕對優勢榮獲“共和國總統獎”。
在其編導的雜技作品中,藝術相通的特點在李西寧的思維里體現得淋漓盡致。她自己承認:“愛好廣泛讓我增長了許多藝術閱歷,經驗多了就像雲彩多了,可能就會有閃電。”而這個“閃電”經由她的逆向思維,往往表現得很有意思。比如說,她由雜技《繩技》聯想到把小繩子變成大繩子,再變成彎月似的,於是又想到富有雲南民族風情特點的“跳月亮”習俗,如果編上故事,把月亮“跳”圓,主題就有了。這誕生了後來她創意策劃的節目《阿細跳月》。正是這樣的思維,使李西寧在巴黎羅浮宮參觀採風獲得的靈感成就了頗有雕塑感的雜技《綢調——藍色遐想》,以人類永恆的“情愛”立意,表現了人類對美好愛情的嚮往。同樣的技巧動作,在為部隊官兵所做的節目編排中,李西寧又把情節改成了戰士在戰場上與敵人廝殺後壯烈犧牲的悽美舞劇,反映了“戰爭與和平”的主題。李西寧的大膽實踐,使中國雜技開始從單純追求技巧難度走向了技巧、舞美、意境和內涵的多元綜合……

任免信息

2015年11月,李西寧任中國雜技協會第七屆副主席。
2016年8月,李西寧以西部戰區陸軍戰旗文工團團長身份出現。她在本輪軍改前擔任原成都軍區戰旗文工團團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