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存

李永存

李永存(薄雲)1948年生人,1967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曾受多位名家指點,擅長中國畫及油畫,其作品曾在中國、法國、日本、德國、美國、荷蘭、瑞士及中國港台地區多次聯展及個展,出版多本個人畫集,多幅作品被中國美術館、瑞士世界經濟論壇圖書館、德國商業銀行等中外企業及機構收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永存
  • 別名薄雲
  • 出生日期:1948年
  • 畢業院校:中央美術學院
  • 擅長領域:中國畫及油畫
  • 職務:清華美院教授
簡介,兼通兩種文化,清華美院教授李永存評價,Arthor Lee評價,個性特點,一段難忘的經歷,偏執和獨特造就天才,

簡介

作品特點
畫家李永存(薄雲)曾參加過上世紀70年代末民主運動中著名的前衛藝術運動——星星美展。他的作品讓人感到一種強烈的、無法抗拒的宿命感。他的畫揭示了這個秘密,更重要的是,他並非悲觀地在宿命面前束手等待,他在畫中表現出一種雄渾的氣勢,那是人在強大宿命面前的自覺、自尊和抗爭。人們常常被他作品中如夢的背景、迅急的筆觸等神秘的效果所吸引,這就是他獨特所在,他在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和自己的風格。
著名畫家李永存著名畫家李永存

兼通兩種文化

清華美院教授李永存評價

在瑞士達沃斯第35屆世界經濟論壇的會場上,一些頗具聲望的東西方藝術家亦活躍其中,讓在場眾人備受矚目的一位來自中國的畫家,他的演講及作品好似氣勢無比、滾滾向前的錢江大潮,無疑對國內外畫壇當前虛偽的繁榮、缺乏真誠的藝術,以及過分迎合市場的時風帶來了一股強有力的衝擊。這位走向世界的中國畫家就是當今畫壇的弄潮兒——清華美院教授李永存(薄雲)。

Arthor Lee評價

法國自由藝術評論家Arthor Lee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展覽會上,對李永存(薄雲)的作品非常欣賞。
他評價說:“他的畫產生於對中國傳統繪畫的深刻理解,並在自己繪畫中自然地表現出如同宋代繪畫博大精深的意境。儘管東西方的物質交流已有很長時間,但真正的文化和精神交流只是近百年來的事,近百年來中國的知識分子才真正對西方有興趣,並認真研究西方的文化,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成為兼通兩種文化的人,李永存正是這樣的人。他用一種現代人,包括西方人能理解的方式表達傳統中國人對宇宙、自然、人生的看法,他的畫卻是對世俗審美和主流文化的反叛。他的作品深沉優雅,有令人不得不反覆琢磨的美。他靈魂的孤獨,使他與自然和古典哲學家所說的那個超乎萬物的主宰世界的精神更加接近,在他的畫中觀者可以感到那個鼓舞著我們積極向上的、令人敬畏的神聖而神秘的力量,這也許是他的作品迷人的真正原因。” 李永存在展會後接受採訪時頗有感觸地說:“用西方的框來裝中國的精神這將是中國畫發展的一個方向。我的畫就是關於中國精神的一種表達。中國精神在我看來就是天人合一。”
李永存(薄雲)作品《紅色的記憶》李永存(薄雲)作品《紅色的記憶》

個性特點

一段難忘的經歷

李永存在美術界的聲望,遠不如他所用筆名“薄雲”來得響亮。1979年5月, “星星美展”在中國美術館東側小花園的一段鐵柵欄展出,它是中國現代藝術的發端,也是“薄雲”在美術界響亮的開始。 “星星美展”中的藝術家李永存(薄雲)、鐘阿城、曲磊磊、艾未未、馬德升、王克平等人,是最早爭取藝術自由並開始接受現代主義風格的群體,他們憑藉對藝術的直覺,對新的風格進行實驗。在上世紀70年代末,它構成了對“文革”美術的顛覆,使80年代新潮美術運動得以展開空間,並且有力地推動了中國藝術的進步。
李永存說:“在‘星星’最初的幾個鐵桿分子裡以及第一屆‘星星美展’中,我是惟一學院派出身的人,但我並不認為這有什麼意義,‘星星’看人的標準有點不同,沒人管你什麼背景,畫技如何,只看你這個人怎么樣和是不是他們的同類。”的確,李永存是一個善於獨立思考並能按照自己的願望去做事的人,他始終堅持創作的原則就是——表現自我。
薄雲(李永存)作品《夏天的白日夢》薄雲(李永存)作品《夏天的白日夢》
“在當時有人說我們很激進,但從你們的作品中又看不出激進。實際上,我們的所謂‘激進思想’只是要求尊重我們的創作自由,允許我們表達我們想要表達的東西,允許我們有平等的展出機會。我們作品的價值在於我們確立了一個新的藝術原則:個人的審美最重要,要表達人們內心的情感。我們的作品是平和的,看看我們的作品你會明白,我們只是一些有維權意識的藝術青年。20多年‘星星’之後的歷史也證明了,我們對政治沒有興趣,也沒有人以政治作為自己的題材。相反,我們蔑視現在那些迎合取悅西方社會的所謂‘政治波普’,那不是中國人對政治問題的思維。”
在“星星美展”之後的一段時間裡,薄雲(李永存)創作了許多帶有憂傷色彩的以江南水鄉為題材的繪畫作品。實際上那個時期的繪畫風格是和他當時的審美思想緊密關聯的。他和“星星美展”中的其他人一樣,不是用作品抨擊政治時弊,提出救世良方,而是用自己的作品表達著自己對生活、對世界的非個人的觀察和感受。如今“星星美展”被許多人視作為一種可資炫耀的歷史資源,它是中國現代藝術以思想碰撞現實的歷史,是一段讓李永存永遠不會忘記的經歷,對於當今藝術界具有某種象徵的意味。

偏執和獨特造就天才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李永存畫起了抽象水墨,同期進行的是抽象油畫的創作。從那時起,他的作品不再是那沉重憂傷的風景,而更注重表達一種情緒和思想了。他這樣認為:“實際上任何視覺的形象都是傳達感情的。中國人在宣紙上寫字,毛筆的乾濕濃淡,行筆的速度,已經完全脫離了內容,傳達的是感情,這個很容易理解。後來我發現抽象的東西容量更大。比如我畫的江南風景,看起來它也是虛構的,但它只是江南,只是某種濕潤的氣候。也許我傳達的很到位,但如果是抽象的,它的容量就更大。它表達的東西就可能更豐富,就可能是人生中的某種感悟。但我覺得有些畫抽象畫的人是胡畫、瞎畫,誤會了抽象的含意。抽象畫有它更森嚴的法則,抽象畫要表達某種東西。不是說看起來什麼都不是就是抽象畫了,那是矇事。我之所以喜歡抽象是因為我心裡有某種東西是具像所無法傳達的,而你把它畫出來了,心裡就如釋重負了,可能還有另外一個功能,就是對我也是一種心理療法。當覺得心理有問題的時候,在畫上得到了某種解脫。” 在李永存看來,人精神生活的支撐最為重要,志向事業是人投身生活的出路。他做事講究原則性,非黑即白。正是這樣的性格,使他在繁雜的工作生活中,遇到了諸多的不快和麻煩。他反叛傳統藝術,排斥空洞無情感的繪畫作品。他沒有當官的野心,始終按照他的人生格調行事做人,他更不願違心地應對著龐雜的人際關係。 他說:“在藝術上要有感動人的精神層面的東西,忠實於藝術和自己,要有自己的真性情,有的人違心於藝術,以藝術醉心於權術,到頭來,只能是個技術家。另外一個也很重要:藝術追求是要講獨特而偏執的。偏執和獨特造就了藝術天才。人的孜孜以求是成就藝術事業的前提條件。”
薄雲(李永存)作品《無題》薄雲(李永存)作品《無題》
薄雲(李永存)常年遊走於中西方文化之間,他越來越認識到中國傳統藝術精神的可貴和傳統需要新的突破與創造的必要性以及由此肩負的中國文化傳播的使命。李永存將中國繪畫中的意境融入西方現代藝術的節奏,在中國的水墨畫境裡植入強烈的色彩而使其產生視覺衝擊,從而對中國抽象水墨畫做出了新的解釋。他運用手中的畫筆向西方世界展示了一個中國抽象水墨畫家獨特的審美價值和藝術魅力,將它提到一個新的知識高度,並成功打入西方藝術市場。其作品已廣為歐美博物館、收藏家及企業家矚目並收藏。商報記者 金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