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本和

李本和

李本和 1954年10月生於開封。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老子書畫院副院長,中國書法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山東書法家協會會員,山東國畫書法院副院長,齊魯書畫研究院書法副主任,全國傑出愛國人士榮譽稱號。香港-海峽兩岸文化藝術交流協會顧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本和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開封
  • 出生日期:1954年10月27日
  • 職業:國家一級美術師
  • 別號:沙江
人物簡介,媒體關注,書法家李本和為善者文化基金捐獻書法作品,墨點蒼茫驚四座 滂沱大氣落九州,作品評價,李本和作品簡論,骨力雄健 筆氣通達--李本和書法賞析,作品欣賞,

人物簡介

李本和自幼酷愛書法藝術,四十餘年臨池不輟。書法以隸書、草、篆、行、魏碑為主。秉承了武中奇的書法風格和影響。成為當代實力派書法家。在創作上不隨時流、恪守法度、深入學古,追求古雅天然,平淡高華的藝術境界,其書法作品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作品30多次入展並獲獎,書法作品曾入選國際書展。全國書展。中國自詠詩書法交流展等重要展覽並獲獎。《中國書法》、《書法報》、《書法導報》等專業刊物均作過專題介紹,其書法作品曾被中南海.總參謀部.武警總部及多家博物館和紀念館所收藏!

媒體關注

書法家李本和為善者文化基金捐獻書法作品

中國愛心書畫網收到李本和先生捐獻的兩幅書法作品。因為工作較忙,李先生特委託愛心人士鄭富軍先生將作品送到中國愛心書畫網,希望藉助此平台奉獻愛心。李先生書法作品蒼勁有力,氣勢恢宏,蘊含著他對中國書法藝術的獨特理解。據了解,李本和先生,別號沙江,生於1954年10月27日。現是齊魯書畫研究院書法家、書法研究室副主任,山東省書協委員、山東蘭竹畫院書法家、山東龍泉畫院書法家。
李本和
李先生義捐兩幅書法作品,體現了他對中國愛心書畫網的關注和支持,並對山東省慈善總會善者文化傳播基金的發展盡獻了一份自己的力量,由衷的感謝李先生的善行義舉! 記者 李愛珍)

墨點蒼茫驚四座 滂沱大氣落九州

(記者 蘇詩鈺 報導)今天上午8時許,山東著名書法大家李本和攜弟子劉鴻來到中國老子書畫院,將自己精心創作的40幅價值110萬元的書法精品,無償捐贈給中國老子書畫院。
李本和,沙江,1954年10月生於開封。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老子書畫院院士,中國書法美術家協會理事,山東國畫書法院副院長,齊魯書畫研究院書法副主任,海峽兩岸文化藝術交流協會顧問。並被有關部門命名為“傑出愛國人士”榮譽稱號。
李本和
李本和是一位具有博愛之心的書法大家,時常義捐書法作品。早在中國老子書畫院成立不久,李本和就來到老子書畫院,為老子書畫院捐贈過20幅值值50萬的作品。
中國老子文化發展公益基金管委會常務副主任蘇凊傑熱情接侍了李本和的捐贈。學者岀身的蘇清傑對記者說:李本和的義舉令人感動!我從李本和老師的身上,真正感受到了什麼是真正意義上的字如其人!可以說, 李本和的書法文化氣息、品格趣味,都是他人品和學養的集中體現和流露。他的作品不但蘊涵著無窮的魅力,而且從深厚底蘊中顯示出少有的峻健和神韻。他的書法作品也最大限度地彰顯岀 “大愛無彊”的老子哲學思想。中國老子書畫院也正是因為有眾多象李本和這樣的愛心人士的關愛和無私捐助,才得以在眾多的書畫院中快速發展,並取得驕人的成績。作為老子文化基金管委會的副主任,對李本和先生的捐贈,只有兩個字:謝謝!

作品評價

李本和作品簡論

李本和自幼酷愛書法藝術,50年來臨池不輟。書法以隸書、草、篆、行、魏碑為主。並秉承了武中奇集隸、楷、行、歐、顏、魏諸體於一爐的“破體”書風,落筆嚴峻而結體莊和,行墨澀而取勢排宕。書峻雄偉、剛健質樸、緊中見放,動靜相依、錯落有致、抑抑應節、氣勢開豁、取其自然,盎然天趣。在汲取唐碑風骨、魏晉神韻,博涉諸家的基礎上,形成了氣勢渾厚、挺拔蒼勁的獨有的藝術風範。李本和在創作上不隨波逐流、恪守法度、深入學古,追求古雅天然,平淡高華的藝術境界 ,其書法作品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作品先後30多次在全國性書法展覽中入展,並獲中國自詠詩書法交流展等重要展覽大獎。《中國書法》、《書法報》、《書法導報》等專業刊物均對李本和作過專題介紹,其書法作品曾被中南海、總參謀部、總政治部、武警總部以及多家博物館和紀念館所收藏。
李本和
也許是軍人岀身的緣故,縱觀李本和書法作品,著實蒼勁有力,氣勢恢宏,具有濃烈的漢魏遺風,並蘊含了他對中國書法藝術的獨特理解,而且充滿著陽剛之美。他功力深厚,筆法豐富,意趣生焉,一字之中,點之豐腴而不臃滯,勁拔而不蒿寒,簡繁得宜,自然天成。一行之中,起伏有度、錯落有致、氣貫意連。行行之間,迎讓顧盼、相互拂照、協調有序。通篇之氣則激揚跌宕、虛實呼應、穿插互融,從而達到天人合一的絕妙佳境。人稱李本和的書法神氣韻皆備,時時透過書法傳遞的豪氣和真情,是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典範,也是中國書法界的驕傲。用業內評論家的話說:李本和坎坷歲月字中留,萬里濃情一錦收。墨點蒼茫驚四座,滂沱大氣落九洲。蘭庭聚雅書詩意,竹苑交心客如流。變幻風雲三寸筆,辛酸磨礪幾春秋! 很少能看到這樣力透紙背功底紮實的書法高手了!正如因為如此,國內外不少收藏家都十分看好李本和的墨寶。

骨力雄健 筆氣通達--李本和書法賞析

學書二十餘年,讀書無數,研習過不計其數的古碑帖,同時也品讀過不少的書論,結識了很多學書之人,謂之曰“書友”。常與書友小聚討論書法藝術,談論最多的不外乎是怎么去品讀書法,怎么去欣賞一副好的作品,書法的真正內涵是什麼。其實,那一切的一切,都不外乎:書法的骨力如何。
李本和
《老子》第三章“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強其骨,愛精重施,髓滿骨堅。《老子》第五十五章“骨弱筋柔而握固”,次兩處之“骨”指筋骨,骨力,骨氣,“骨”對於身體,治理國家是那么的重要,況乎書法?魏晉六朝衛鑠在筆陣圖中這樣說到“善於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謂之墨豬:多力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唐.孫過庭在《書譜》凡作書,無論何體,必須筋骨血肉具備,筋者鋒之所為,骨者毫之所為。
自殷商時期,甲骨文的出現,便開啟了書法的大門。書法之骨也就從甲骨文之“骨”傳承久遠。可看看當今書壇,書法之骨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但自從認識書法大家李本和老師之後,我這才感受到書的骨力之所在。
我和李本和老師相識多年,說來是他十多個弟子中年齡最小的“大弟子”——第一個拜李本和為師的弟子。老師雖然六十有四,但弟子中年齡最大的已經六十有一,尚未而立之年的我,曾有半年時間和本和先生朝夕相處,天天把酒揮毫,被李老師的書法、做人大為讚賞和感動,當時就想為李老師寫點什麼,只因當初文學功底有限,愧不敢動筆。時隔兩年之後,再次和老師相聚,觀老師創作,感受頗多,李本和老師的作品比兩年前更加圓潤厚重、雄健,真正做到了“骨力雄健”。能做到雄健實屬不易,然而李老師不僅達到“骨力雄健”而且升華到了“筆氣通達”。
李本和老師學書五十餘年,對真書,篆書、隸書情有獨鐘,張遷碑,鄭文公碑,泰山金石峪研習頗深,兼學二王,取法魏晉,最大的成就就是在學武中奇先生的基礎上,融入自己對書法的理解,以及對美學的認識,成功的形成了自己的書法風格,被業內謂之為“本和體”。在法古的前提下,不斷的創新,將真草行隸篆巧妙的運用到一副作品中,渾然天成,骨力雄健,筆氣通達。看一副先生在中國老子書畫院創作的一副作品:山高人為峰
李本和
這是一副行楷書作品,我更願意謂之為真書作品。整幅作品給人感覺是大氣磅礴,結構嚴謹,主要以魏碑筆法為主,兼行書。“山”字,魏碑的筆法結構,多用中鋒處理,原型來源於武中奇先生,但實則相對於武中奇先生,更加的緊湊,厚重,取勢斜倚,最後一筆豎用斜顯奇,但將整個字向右力挺,形成了“奇險”。“高”字橫折鉤,用隸書的筆法,最後鉤用魏碑,整個筆畫下沉且較細,和“山”相對。“人”字較小,且粗重,留有一定的空白,給人以空靈的感受。“峰”實則行草書,但山字旁卻用隸書處理,右半部分,用魏碑結構,行書筆法,整個字顯得有力度,而且還很瀟灑,吾謂之以點睛之筆。最後一筆的飛白,使整個作品顯得富有朝氣活力,從而很巧妙的避免的“墨豬”的弊病。“筆氣通達”,“氣”實之為韻味,書法家的精神。作品同時也體現出李本和老師多年軍旅生涯的氣息:正直,直率,錚錚鐵骨無不在作品裡面體現出來。
下為本和老師一副隸書作品,雖謂隸書,但其中多有篆意,“參”字的上部分,“禪”字右邊均為篆書的結構和筆法,“道”則採用行書的筆法,使整個作品顯得更加的活躍,雖然從單個字的結構很難和相應的碑帖相互比較,但是,我們從中處處可以找到很多出處。
李本和
傳統和創新是一個相互矛盾且又相輔相成的,時人學書常說“進得去,出得來”,“進得去”是指我們在學書過程中能潛心到古人的筆法章法中去,“出得來”謂之學了古人的東西,能活學活用,將學到的筆法章法,以及古人的才學為我而用,融入到自己的創作中去。本和先生在這點上分的體現出來,有古意,有創新,有自己的美學認識,所以才有如今“本和體”的“骨力雄健,筆氣通達”。
書法是一門在“黑白”之間的藝術,也是中國的“魂”,沒有捷徑,也不能做作,完全是展現書法家個人的人生經歷,文學修養、感情抒發,不僅需要深厚的書法功底和國學底蘊,還需要正直的為人,方能成為一個德藝雙馨的書法家。我的老師李本和無愧於這樣的書法家。
(作者/劉鴻:著名書法家、書畫評論家)

作品欣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