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挺(中央電視台副總編輯)

李挺(中央電視台副總編輯)

李挺,男,現任中央電視台副總編輯,高級記者。1962年生於山東省曲阜市。1984年7月山東大學哲學系畢業分配至中央電視台,在中央電視台人事處、廣播電影電視部幹部司任幹事;隨後在中央電視台經濟部、新聞採訪部任記者;1993年任新聞編輯部第一副主任;1994年任新聞編輯部主任;1995年任新聞節目中心副主任;2000年12月任新聞節目中心主任;2005年5月任現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挺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山東省曲阜市
  • 出生日期:1962年
  • 職業:高級記者
  • 畢業院校:山東大學哲學系
個人經歷,主要成就,工作表現,

個人經歷

1996年晉升為主任記者,2000年晉升為高級記者。多次組織、策劃台里重大節目,採訪、製作的《大連火車站亂收費》、《走馬上任新部長》等新聞獲全國電視新聞獎。1994年至1996年間,組織、策劃了《晚間新聞》、《早間新聞》等節目的改版,雙語節目《時事縱橫》的創辦,《新聞聯播》的直播,在《國慶50周年大閱兵》眾多大型直播節目中擔任總負責人。2003年5月1日負責創辦了新聞頻道。1996年,被中直機關授予"優秀青年幹部"稱號,1997年被團中央等10部委評為"全國傑出青年崗位能手",1998年獲第三屆"韜奮新聞獎"提名獎,2000年獲中國新聞編輯優秀成果最高成就獎"韜奮新聞獎"。2001年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李挺同志在中央電視台從事新聞工作的16年間,始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政治堅定、勤懇 務實、敬業奉獻、銳意創新,為提高中央電視台的新聞節目質量做出了突出貢獻。他負責組 織過 “國慶50周年慶典直播”、“98抗洪系列報導”、“97香港回歸特別報導”、 “ 98(珠海)航展直播”、“三峽工程大江截流特別報導”、“澳門回歸特別報導”等許多 重大題材的宣傳報導。他積極進行新聞欄目創新,在他組織和直接參與下,中央電視台新聞 節目全部實現現場直播,《晚間新聞》、《世界報導》等收視率大大提高,多次進入中央電 視 台節目排行榜前十名;改版的《早間新聞》、《整點播報》、《東方時空》形式新穎,受到 觀眾的普遍歡迎。他嚴格遵守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拒收現金禮物,嚴拒有償新聞,為新 聞工作者樹立了良好的職業榜樣。

主要成就

榮獲第四屆“韜奮新聞獎”
全國十大崗位能手
中直機關優秀青年幹部
他擔任負責人的“國慶50周年慶典直播”、“’98抗洪系列報導”、“’97香 港回歸特別報導”,榮獲中國新聞獎特別獎。
他擔任負責人的“98(珠海)航展直播”、“三峽工程大江截流特別報導”、 “香港回歸特別報導”,榮獲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獎電視新聞獎特別獎

工作表現

新聞崗位上一乾就是16年
從一名普通的記者,到部門主任,再到掌控中央電視台新聞中心的領導,從日常採訪一條簡 單的訊息,到組織國內外重大事件的聯動報導,李挺走過了一條不平凡的成才之路。
在牢牢把握輿論導向的前提下,李挺積極適應社會的變革,大膽改革,勇於創新,使中央電 視台的新聞節目質量有了明顯提高,宣傳水平日益提升,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組織 上和同志們對他的評價是:政治上穩定可靠,業務上積極進取,作風上嚴於律己,充分展現 了跨世紀一代青年的風範。李挺以自己出色的業績為新聞工作者樹立了良好的職業榜樣。
將政治意識貫穿工作始終
做為一名有著多年黨齡的共產黨員,做為一名新聞一線的青年幹部,李挺不僅對黨、對國家 具有堅強的信念,而且自覺地把這種信念升華為一種政治意識,並將其貫穿於日常工作的始 終。
在中央電視台這樣一個黨和國家的重要喉舌部門工作,李挺深知肩負責任的重大。多年來, 不管是當一名普通的新聞記者,還是擔任各級領導幹部,他始終把“講政治”、堅持正確的 輿論導向、堅持把關意識放在工作的首位。
當還是新聞採訪部一名記者的時候,李挺就已表現出很強的政治敏感性。1992年初,鄧小平 同志視察南方並發表重要講話,由此引發了新時期中國改革的第二次浪潮。李挺在得到鄧小 平視察南方的訊息後,及時趕赴深圳,就深圳的改革情況做了深入採訪,采編了《改革開放 在 深圳》五集系列報導,在《新聞聯播》等重點欄目中播出。這一系列報導鮮明生動而又形象 地告訴觀眾:深圳成功的關鍵,在於走市場經濟的道路。系列報導在鄧小平同志南方講話傳 達的同時播出,在全國引起了很大反響,起到了很好的輿論引導作用。
在走上領導崗位後,李挺同志的政治意識和把關能力更是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近年來, 中央電視台組織的多次重大報導活動,都有李挺的身影,更有他的智慧與思想凝聚其中。無 論是重大新聞事件,如香港回歸、三峽工程大江截流、澳門回歸、建國50周年慶典的直播報 道,還是一些配合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的宣傳戰役,如紀念改革開放20周年、揭批邪教法輪 功等等,李挺同志都是作為主要負責人參與其中,並把這些重頭報導工作組織得井井有條, 取得了很好的宣傳效果。為此,他多次受到上級表揚。如果說重大報導是對政治意識的集中 檢驗的話,日常新聞的審查則是對把關能力的全面檢驗。面對紛繁蕪雜的社會變動,面對形 形色色的人和事,面對日復一日經年累月的新聞審看工作,要時刻把握好輿論導向是非常困 難的,但李挺卻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
在政治上,李挺不僅自己立場堅定,而且領導和帶動周圍的同志一起提高、一起進步。他利 用一切可能的場合,組織本部門的同志學習黨的理論政策,加強政治把關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他根據多年的經驗總結出具體操作中的三個要點:準確把關、整體把關、主動把關。正是 在這種有意識的培養引導之下,他所領導的編輯、記者隊伍不斷成長,使中央電視台的新聞 報導顯示出良好的風貌。
在不斷進取中突破創新
政治上,李挺表現出色;業務上,李挺也是成績斐然。
在採訪部任記者的時候,李挺長期負責能源報導。在這期 間,他幾乎跑遍了我國的大型油礦和煤田,有些同事開玩笑地稱他是半個石油專家。1988年 初,在我國西部塔克拉瑪乾沙漠,經過石油地質工作者數十年的艱苦努力,一個大型油田的 輪廓初步顯現。為了把這一振奮人心的訊息及時報導出來,李挺深入茫茫沙漠,來到石油勘 探一線,住乾打壘,上井架,又是拍攝,又是採訪,最後做成了15分鐘的專題片《走出死亡 之海》。這是我國電視界對我國西部大沙漠的石油勘探情況的首次翔實報導。李挺認為,電 視新聞記者只有深入實際,走向生活,掌握第一手資料,才能使報導準確、客觀,才能發現 我們所處的偉大時代發生的日新月異的變化。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意識,李挺採制的《走 馬上任新部長》、《京九鐵路全線鋪通》、《關於國企的報導》等多條新聞曾榮獲全國電視 新聞一、二等獎。
1993年底,李挺被調任新聞編輯部第一副主任,開始了從局部新聞操作者向整體節目指揮者 的角色轉變。從部門主任到中心副主任、主任,事實證明,在“指揮員”的位置上,他做得 和當“戰士”時一樣的出色。
面對職位轉變帶來的全新挑戰,李挺強烈地意識到:“如果不能適應變化並推陳出新,就會 影響電視新聞的改革”。於是,“創新”成了李挺貫穿始終的理念。在他的組織或直接參 與下,中央電視台新聞改革以欄目創新和重點報導的組織為兩翼,發生了突破性的變化:
——1994年,《晚間新聞》改版。改版後的《晚間新聞》加大了社會新聞的報導量,同時發 揮電視媒體優勢,實行新聞直播,把截稿時間延長至節目播出中。另外,根據電視特點,《 晚間新聞》改進了畫面構圖、播音節奏等,使節目的可視性更強。經過一年多的努力,不僅 淨化了螢幕,也使晚間時段新聞的收視率大大提高(平均提高了3到5個百分點),《世界報導 》、《晚間新聞》多次進入中央電視台節目排行榜前十名。一些媒介紛紛刊發訊息,稱其為 “夜晚悄悄發生的新聞變革”等等,對晚間新聞段的改版進行了詳細報導並給予充分肯定。
——1995年,《早間新聞》改版,《21點新聞》、《24點新聞》等整點新聞也有了改進。19 95年4月3日,雙語節目《時事縱橫》創辦,為數千萬殘疾人提供了及時了解天下事的新聞節 目。
——1996年1月1日,《新聞聯播》實現直播,從而實現了中央電視台新聞節目全部直播,電 視台新聞節目的播出水平因此邁上了一個新台階。
——2000年11月27日,在社會上具有廣泛影響的電視新聞“雜誌”《東方時空》改版播出, 以嶄新的形象出現在中央電視台的螢幕上。新版《東方時空》繼承了原有節目創辦7年來形 成的“關注社會、激濁揚清、銳意進取”的優秀傳統,在保留原節目精華的基礎上,大膽進 行探索和實踐,策劃設計了全新的節目形態和樣式,內容涵蓋新聞、專題、資訊等多種內容 ,播出時間由原來的40分鐘擴展到150分鐘。與此同時,一檔全新的、25分鐘的國際新聞欄 目《國際時訊》順利推出。12月3日,每周日中午播出的一周新聞總匯《時事縱橫》節目改 版,由原來的10分鐘增加為20分鐘,新名稱為《本周》。這個新欄目拋開以往簡單羅列、就 事論事的傳統風格,力求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從觀眾最基本新聞收視需求出發,將一周內的 大事、小事、好看的事和實用的資訊,用深入淺出的方式講述出來。
幾年來,通過幾檔新聞欄目的改版和播出時間調整,第一套節目新聞含量更加提高、新聞欄 目的布局更趨合理,為未來中央電視台開辦新聞頻道做了有益的探索。
就任新聞中心副主任後,李挺組織參與了一系列的重大題材的宣傳報導,如鄧小平同志治喪 活動的報導、香港回歸北京分部的報導、三峽工程大江截流的報導、中共十五大報導、98抗 洪報導、珠海國際航空展直播、建國50周年慶典直播、澳門回歸特別報導、迎接新世紀報導 等等。作為這些重大報導的參與者、組織者,李挺在正確把握了輿論導向的同時,在報導形 式和風格,節目的整體編排等諸多方面進行了探索創新,做了很多有益的嘗試,體現了一個 組織者、指揮者較高的思想業務水平和駕馭新聞節目的能力。
勤懇務實,敬業奉獻
新聞中心是中央電視台的龍頭,各種繁重的宣傳任務都壓在這裡。對於新聞中心的主任來說 ,不僅要有駕馭巨觀報導的能力和求實創新的精神,還要有甘於奉獻的敬業精神。而說起李 挺,大家都用“拚命三郎”來稱呼他。
在對香港回歸重大事件的72小時特別報導中,在北京總演播室負責節目後期播出的李挺,整 整72個小時、三個晝夜沒有合眼,始終堅守在播出第一線,協調前後,指揮若定。
在三峽大江截流的直播前,為了以最佳的角度展示截流的壯觀場面,李挺不忍叫醒辛苦一天 的司機師傅和同事們,在夜裡獨自一人步行十幾里,查看現場的機位設定。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50周年慶典直播中擔任總負責人的李挺,於宏闊恢弘、高屋建瓴總體 把握的同時,依然不失樸素風度和務實風範,發揮日常工作接觸中央和地方領導同志多的優 勢,跑前跑後承擔了大量對內對外的協調銜接工作。籌備報導之時,正值夏天,北京酷暑難 耐,李挺卻將自己的無數汗水灑在了天安門廣場上,灑在了通縣的閱兵村里,灑在了閱兵演練的長安街上,灑在了悶熱的電視轉播車裡……為了使節目生動感人,他夜裡還要帶領編導 和攝像逐字推敲解說詞,逐個畫面地切磋角度,逐個鏡頭地分析腳本,連續幾個月沒睡過一 個安穩覺。
在《東方時空》改版中,李挺作為新聞中心的主任,作為一名廳局級幹部,依然堅守一線, 傾注全力,從節目的設計到製作,從人員的調配到系統的運作,一個一個環節地梳理檢查, 一個一個細節地核實,確保了《東方時空》改版的成功。
中央電視台是宣傳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陣地,作為精神文明的宣傳者,自己首先要成為精神 文明的實踐者。李挺不僅這樣要求大家,更是這樣常常督促自己、對照檢查自己。“作為乾 部,在利益和榮譽面前要退一步,讓民眾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這樣才能有號召力和凝聚 力。”李挺常常這樣告誡大家,也常常這樣勉勵自己。?
李挺在中央電視台幹了十多年,與外界打交道自然就多,尤其是“官”越做越大,找的人就 越來越多。有要求發新聞宣傳推介自己的,也有被曝光後要求取消批評報導的;有上級找上 門來的,也有同事朋友幫忙撮合的;甚至有帶著現金、禮物的。每遇到這種情況,李挺都嚴 格遵循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始終頂住壓力,全部婉言謝絕。
李挺常說,媒體特性決定了我們的工作環境是個賣方市場,求我們辦事的人多,無論是正面 報導,還是批評報導都有搞有償新聞的可能性,這就要求我們站穩立場,堅持本色,堅定意 志。
1996年,李挺被黨中央中直機關授予“優秀青年幹部”稱號,1997年被共青團中央等十部委 評 為“全國十大崗位能力”,1998年獲第三屆“韜奮新聞獎”提名獎,2000年獲得第四屆“韜 奮新聞獎”。“韜奮新聞獎”,這可是中國新聞編輯優秀成果的最高成就獎!
站在時代的前沿
回憶起16年的新聞從業歷程,李挺對這個時代充滿了感激。
他說,這16年,是中國改革、發展最為迅速的年代,是社會生活發生劇烈變化的年代,作為 一名普通百姓,他感覺對世界的探求、對生活的認知既無窮無盡又興味盎然。
他說,這16年,也是電視媒體進入大發展的年代,電視機的家庭普及率越來越高,社會影響 力越來越強,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在反映社會、記錄歷史的過程中挑戰自我,更讓他感到 興奮和愉快。
“只有站在歷史的前沿,與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合拍,才能更好地傳遞信息,反映現實,才能 更好地發揮新聞的引導作用,才能更好地展示個人的才華”。李挺16年新聞工作的深刻感悟 ,其實也可以看作是他獲得韜奮獎的一個主要原因。
把握時代的變化
1984年,李挺從山東大學畢業,分配到中央電視台。李挺曾對自己今後的工作有過 許多構想,但惟獨沒想到會幹上電視新聞這一行。儘管大學所修的專業是哲學,但李挺絲毫 沒 有“隔行如隔山”的畏懼,相反,四年的哲學訓練給他提供了觀察世界、觀察社會和人生的 獨特視角,他很快進入“角色”,表現出一名新聞記者的政治敏感性。
1992年初,鄧小平同志視察南方並發表重要談話,由此引發了第二次改革的浪潮。李挺得知 小平同志的訊息後,及時趕赴深圳,就深圳的改革情況做了深入採訪,采編了《改革開放在 深圳 》五集系列報導,鮮明地提出:深圳成功的關鍵,在於走市場經濟的道路。報導與小平同志 視察南方談話傳達的同時播出,引起了很大反響,起到了很好的輿論引導作用。
李挺同志經常說,作為一名記者,要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要勇於揭露醜惡現角, 利用媒體優勢,推進輿論監督。1993年,他組織採制了《這樣收費合理嗎》一片。線索來自 一位北京乘客,這位中組部的退休幹部在從大連回北京時,大連火車站售票處在票價之外多 收了80元錢,乘客返回北京後到中央電視台向採訪部經濟組反映情況。當時正值中央重申要 制止農村亂收費現象的蔓延,而大連火車站的做法說明,亂收費現象不僅農村存在,而且城 市也存在,也同樣 需要制止。李挺就是基於這樣一個判斷,立即決定對此事進行採訪。節目播出後社會反響強 烈,鐵道部迅速採取措施加以糾正,中央領導也指示要加大糾正行業不正之風的力度,制 止城市亂收費。這條新聞獲得1993年全國電視好新聞一等獎。
在採訪部當記者的時候,李挺長期負責能源報導。在這期間,他幾乎跑遍了我國的大型煤礦 和油田,有些同事開玩笑稱他是半個能源專家。
1988年初,在我國西部塔克拉瑪乾沙漠,經過石油地質工作者數十年的艱苦努力,一個大型 油田的輪廓初步顯現。為了把這一振奮人心的訊息及時報導出來,李挺深入茫茫沙漠石油勘 探一線,住乾打壘、上井架,拍攝了15分鐘的專題片《走出死亡之海》,這是我國電視界首 次翔實報導我國西部大沙漠的石油勘探情況。李挺認為,電視新聞記者只有深入實際,走向 生活,掌握第一手資料,才能使報導準確、客觀,才能發現我們所處的偉大時代發生的日新 月異的變化。正是有了這樣的意識,李挺採制的《走馬上任新部長》、《京九鐵路合線鋪通 》、《關於國企的報導》等多條新聞都曾獲全國電視新聞一、二等獎。
不願重複過去
1993年底,李挺被調到新聞編輯部任第一副主任。從前期採訪到後期編輯,從一般 記者走上領導崗位,工作和職位的雙重變化,使李挺感受到新的挑戰。“如果不能適應變化 並推陳出新,就會影響電視新聞的改革。”正是抱著這一理念,李挺開始了對“晚間新聞” 改版。
李挺在與節目組同志認真研究後,確定了改版的兩個基調:一是突出新聞性,使觀眾易於接 受。改版後的“晚間新聞”加大了社會新聞的報導量,實行新聞直播,把截稿時間延長至 節目播出中;另外,根據電視特點,“晚間新聞”改進了畫面構圖、播音節奏等,使節目的 可視性更強。經過同志們一年多的努力,不僅淨化了螢幕,也使晚間時段新聞的收視率大大 提高(平均提高了3到5個百分點),“世界報導”、“晚間新聞”多次進入中央電視台節目排 行榜前十名,一些媒介評價說這是“夜晚悄悄發生的新聞變革”。
1995年,李挺又組織策劃了“早間新聞”的改版,加大信息量並突出了簡捷明快的特點。李 挺還組織策劃了對“21點新聞”、“24點新聞”等整點新聞的改進,提高了中央電視台滾動 新 聞的總體水平。1995年4月3日組織創辦了雙語節目“時事縱橫”。為數千萬殘疾人提供了了 解天下事的新聞節目。1996年1月1日組織策劃實現了《新聞聯播》直播,從而實現了中央電 視台新聞節目全部直播,電視台新聞節目的播出水平因此邁上了一個新台階。
1996年,李挺任新聞中心副主任後,組織參與了一系列重大題材的宣傳報導。在正確把握輿 論導向的同時,在報導形式和風格,節目的整體編排等諸多方面探索創新,進行了很多有益 的嘗試。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中央電視台作了長達72小時的特別報導,創造了當時中央台 同 類節目的“八個之最”,比如連續播出時間最長,節目包裝最成功,特色最鮮明,而負責這 個播出和包裝的,就是中央台香港回歸報導北京分部執行指揮李挺。
1997年11月8日,三峽工程大江截流,中央電視台連續14小時直播報導,不間斷的動態報導 和厚重的背景介紹,高空航拍、移動直播和船載演播室等新技術的大膽嘗試,被認為是開創 了中國電視新聞報導的新紀元。
1999年10月1日,國慶50周年慶典隆重舉行,中央電視台9套節目同時並機向海內外直播,這 是中央電視台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直播報導。通過現場架設的35個電視轉播機位,完整 展現了國慶慶典的壯觀場面,真實紀錄了令人難忘的歷史瞬間。整場直播在重視新聞規律、 電視規律的基礎上重視了藝術規律,每幅畫面都很講究,有些畫面還以極強的創造力和感染 力成為歷史經典鏡頭。
李挺牽頭組織的每一次重大報導,我們都能發現與前一次的不同之處。他認為,我們對電視 的認識、對報導的認識沒有到頭的時候,總有創新的餘地,總有無窮的創造空間。關鍵在於 要善於總結過去,分析差異,並時時吸納電視報導的新技術、新手段,將創新進行到底。
永遠是開始
還是在編輯部當主任的時候,有段時間部里的其他主任紛紛外出,只有李挺一人留 守,為了從早到晚十多次的滾動新聞,連續半個月,每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連家都沒回 一次;在香港回歸72小時的直播中,李挺始終堅守在北京總演播室的播出一線,協調前後方的聯繫 ,指揮節目調整和演播室切換,72小時未合眼;為全面展示三峽截流的壯觀景象,李挺夜不能寐,他沒有叫醒司機,徒步十多公里,到工地 現場察看機位設定,凌晨歸來時兩眼通紅,兩腿是泥……
李挺工作起來那玩命勁兒是出了名的,辦事也很注重方法。說起方法,李挺愛講他的“三段 論 ”,雖說這“三段論”顯得有點“哲學”,可卻是很實用的:一、對任務明確透徹的認識和 理解;二、制定周密可行的計畫;三、嚴謹的實施過程。
正是靠著這“三段論”,李挺負責的重大報導都取得了圓滿成功。就說1999年“天字號” 宣傳任 務的“首都各界民眾慶祝國慶50周年紀念大會”大型直播,其報導的規模和難度是前所未有 的, 本該早些時候啟動的研討和準備工作又因其他一些重要報導而受到牽制和影響,國慶直播在 人力和時間的分配上面臨極大壓力。面對困難,惟有向前。李挺在台領導的支持下,積極 部 署,合理調配,精心策劃,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以嚴、細、實的工作作風,帶領大家圓滿完 成了直播報導任務。
還有一個例子。
1998年珠海航展,中央電視台要直播飛行表演,但如何拍好轉瞬即逝的飛機,大家都沒有底 。幾場演練下來,看著演練的錄像帶,似乎誰都不滿意。經過幾天認真觀察和琢磨的李挺這 時發話了,他說,要拍好飛行表演,要注意六個字,那就是“關係、過程、細節”。所謂“ 關係”,就是要交代出飛機與環境、與地面的關係,所謂“過程”,就是要表現飛機從起飛 ,到 空中飛行,再到降落的完整過程,所謂“細節”,就是要展現飛行員的精神風貌。按照這個 思路,編導和攝像重新設計了節目和機位,拍出來後,整個直播果然如行雲流水般流暢。在 以後的飛機穿越天門洞、國慶50周年慶典飛行編隊表演,以至於最近的飛機穿過太湖橋洞的 數場直播中,李挺都如此指導,效果很好。
1996年,李挺被中直機關授予“優秀青年幹部”稱號,1997年被團中央等10部委評為“全國 十大崗位能手”。當最近李挺又獲得“韜奮新聞獎”時,不少同事和朋友紛紛向他祝賀,但 李挺只是謙虛地擺擺手。他心裡清楚,榮譽只屬於過去。因為,對一位電視新聞工作者而言 ,報導沒有止境,永遠只是開始。
採訪李挺很難。一是他忙,尤其在香港回歸報導前後;二是他會反過來求人家:“ 別寫我。”一些新聞記者便是這樣被他支走的;實在被纏得沒辦法,他才會退而求其次:“ 那就寫寫我們這個集體吧。”
李挺所在的集體是中央電視台新聞中心,這確實是個值得一寫的集體。中央電視台一套節目 辦 成精品頻道,新聞中心的4個骨幹新聞時間欄目功不可沒。李挺的說法也確實很有道理:“ 電視與其它媒體相比,個人所起的作用小得多。製作電視節目是一種群體行為。”
上大學時,李挺所修的專業是哲學。那時,善於“務虛”的李挺對於自己今後的位置有過許 多構想,惟獨沒想到會幹上電視新聞這一行。
事情開始於1984年,李挺實習時在中央電視台人事處幫忙,接待剛分到台里的大學生,與他 “並肩作戰”的還有現今《東方時空》的製片人孫玉勝。“幫忙”期結束後,他們接到通知 :你們倆不用再往別處分了,就在人事處乾吧!
1987年,李挺到《經濟半小時》欄目做記者,1989年到了新聞中心。李挺說,作為一名記者 ,要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一次,一位退休幹部從大連回北京時,大 連火車站售票處在票價之外多收了80元,乘客向中央電視台反映了情況。李挺立即對此事進 行 採訪。《大連火車站亂收費》這條新聞播出後反響強烈。這條新聞獲得1993年全國電視好新 聞一等獎。
此後,李挺採制的《石圪節的好礦風》系列報導、《走出死亡海》、《走馬上任新部長》、 《京九鐵路全線鋪通》、《關於國旗的報導》等作品又相繼獲獎。
“我想乾一些具體的工作,做些實際的事情”
抱著這種想法的李挺在被任命為新聞中心編輯部副主任的時候,竟與領導談條件:“我不去 ,我想做記者。”條件沒談成,反而離具體的記者工作越來越遠了。在編輯部的時候,李主 任還可以值一值夜班,從頭天早上8點一直工作到第二天晚上6點,一個星期值2~4個 班,就這樣幹了3年。可後來調到新聞中心當副主任之後,晚上忙到九十點鐘可以回家,李 挺倒覺得有些失落。
這次香港回歸報導,李挺作為總指揮部領導下的北京分部負責人之一,負責北京21個系統的 具體組織協調工作。中央電視台250機房旁邊由維修間改成的指揮中心——D238房間,成了 他們那3天之中須臾不離之地。
在香港方面,因為連降暴雨,前期採訪和信號傳送遇到了很大困難。現場直播“江澤民主席 專機抵達香港”時硬是取了 超常規做法才得以及時傳送到全國觀眾眼前。那次,因條件的限制,在香港機場的直播 點只能把兩路圖像信號分別傳到北京,而無法同時傳送現場解說的聲音。北京方面因不清楚 現場情況,不敢解說。香港分指揮部在緊急情況下當機立斷,決定由中央電視台香港報導中 心解說之後,把一路音頻信號再傳到台里的250機房合成。編輯們一邊看著兩路圖像切 換 鏡頭,一邊把香港傳來的解說同時傳送出去。李挺說:“我在台里十幾年,沒有遇到過這種 情況,我們北京分部切換合成時也非常緊張。”
李挺對中央電視台有個親切的稱呼——“家裡”。“家裡這次播出壓力也特別大,因為各路 信號都要在這裡匯集,再由這裡播出去。”他說,“這種壓力不同於高考那種壓力,那隻關 繫到某個人的前途問題。而這次的事情太大了,假如有任何操作之誤,個人承擔什麼責任都 於事無補。”
3天直播,籌備期將近一年,衝刺階段有一個多月。李挺說,留在“家裡”的主要工作人員 在最後10天都很少回家,在最後3天裡,每個人的睡眠時間加起來也不會超過10個小時。
到了7月2日晚上8點鐘,李挺對一位工作人員說:“你去買些鮮花,買些香檳酒。”同時交 待:“你買回來以後,把東西藏在柜子後面別拿出來。如果後一段時間有什麼問題出現,就 不要拿出來了。”雖然2日晚上只剩一些彙編節目的播出了。他們還是不敢放鬆。到了7月3 日凌晨5點30分,李挺讓人把鮮花和香檳酒擺了出來,從播出線上下來的編輯們儘管眼睛熬 得布滿了紅絲,但情緒高漲,他們在辦公室里開了個小小的“慶祝會”。
李挺說:“我們這裡沒有結束,永遠都是開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