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初梨

李初梨

李初梨,1900年4月生,四川省江津縣人。原名李祚利,曾用名李初黎。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15年赴日本留學。1925年入京都帝國大學文學部學習,1927年回國。曾任中聯部副部長、黨委書記。第一、第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四、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會委員。中共七大、八大代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初梨
  • 別名:原名李祚利
  • 出生地:四川省江津縣
  • 出生日期:1900年4月
  • 逝世日期:1994年5月15日
人物生平,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新中國成立後,人物貢獻,

人物生平

土地革命時期

1927年參加創造社,創辦《文化批判》。在中共中央新成立的文化工作委員會領導下工作,創辦上海藝術大學,同時在華南大學、民眾大學任教。並為革命文學團體創造社辦的《思想月刊》撰稿,著重介紹馬克思主義理論。1928年被選舉為中國著作家協會執行委員。1929年11月至1930年5月任中共上海閘北區委宣傳部部長。半年後調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任秘書。1931年初,黨的六屆四中全會閉幕後,調任黨中央和江蘇省委共同組織的巡視團滬東巡視組組長。3月上旬因叛徒出賣,在上海被捕。在獄中三次絕食,拒絕國民黨所謂“反省”、“悔過出獄”等威脅利誘。1936年11月出獄後,由黨組織送到延安,任新華通訊社社長。
李初梨

抗日戰爭時期

1938年任陝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西北》周刊編輯負責人。曾任八路軍駐陝辦事處中共中央代表林伯渠的秘書、《新中華報》主編等職,從事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宣傳工作。1939年1月任中共中央南方工作委員會委員。1940年起任中共中央南方工作委員會秘書,同年5月至1945年8月任中共中央軍委總政治部敵工部副部長。1941年10月出席在延安召開的東方各民族反法西斯代表大會並被選為各民族反法西斯大聯盟執行委員會委員。12月任中共中央海外工作委員會委員。1943年任延安日本工農學校副校長,協助校長、日本共產黨中央委員野坂參三開展對日軍俘虜進行系統教育和改造工作,並主講自然科學、政治經濟學、政治常識、黨課、時事報告等。1945年4月至6月作為中直、軍直代表團成員出席中共七大。抗戰勝利後赴東北工作,1945年末任中共中央東北局民族部部長。不久任中共遼寧省委委員,遼寧省政府外事廳廳長,從事日僑、日俘的遣返工作和留用工作。

解放戰爭時期

1946年4月至5月任中共長春市委委員。同年4月起先後參加軍事調處執行部瀋陽小組、雙城小組的工作,並任軍調部長春執行分部中共首席代表。軍調工作結束後,奉命從事對滇軍的統戰工作。1947年2月至1948年11月任中共吉林省委委員、省委秘書長兼管少數民族工作(至1948年7月)、省委城工(敵工)部部長(至1948年2月)。1948年8月至11月任中共吉林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後任中共中央東北局宣傳部副部長。

新中國成立後

歷任國家華僑事務委員會辦公廳主任。1951年3月至1959年1月任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副部長、黨委書記兼馬列學院第一分院副院長,協助建立中聯部和開展國際交往,同時為兄弟黨培養幹部。1964年因病經組織批准離職休養。離休後從事文物收藏工作。1983年將多年收藏的500餘件文物精品全部捐獻給重慶市博物館。1994年5月1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人物貢獻

建國初期,關心社會流散文物,節衣縮食、精心蒐集珍藏,並把文物收藏、整理、保護作為畢生志趣和事業。文化大革命中,與文物同遭磨難,仍不改保護燦爛中華文化遺產的初衷。1983年,慨然將其30餘年蒐集的書畫、拓本、陶瓷、硯台、青銅器等568件文物無償捐獻給重慶市博物館收藏。1990年再次向重慶市博物館捐獻43件文物。是中共第七、八次代表大會代表,第一、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四、五屆全國政協常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