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蘭

朱麗蘭

1935年8月生,女,浙江吳興(今湖州)人,生於上海。1956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前蘇聯奧德薩大學高分子物理化學專業畢業。大學文化。研究員。 1997年8月被選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是中共第十四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五屆中央委員。

主要從事高分子反應動力學、高分子材料剖析、性能結構形態關係的研究。直接參與和領導國家“863計畫”、基礎研究計畫、火炬計畫的制定,負責組織實施。其研究項目曾多次獲國家部委級獎。1993年獲美國美洲中國工程師協會頒發的“傑出服務獎”。

譯有《有機化合物光譜鑑定》,著有《當代高技術和發展戰略》並發表了幾十篇論文。

曾任國家科技部部長,現為中國發明協會理事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麗蘭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上海
  • 出生日期:1935年8月
  • 職業:科學家
  • 畢業院校:蘇聯奧德薩大學
  • 信仰:共產主義
  • 代表作品:當代高技術和發展戰略 
人物經歷,從事工作,人物軼事,

人物經歷

曾就讀於上海中西女中。
1955年高中畢業後到前蘇聯奧德薩大學攻讀高分子物理化學專業。
中國發明協會理事長朱麗蘭參加調研中國發明協會理事長朱麗蘭參加調研
1961年畢業回國後到中國科學院化學所搞科研,歷任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組組長、室副主任、副研究主任、副研究員、所長,兼職教授。
1979年─1980年作為訪問學者在西德弗拉堡大學高分子化學研究所進修。
1986年起任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1991年1月起兼任國家科委黨組副書記。
1993年5月起兼任國家科委黨組書記。
1995年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1996年3月任國家科技領導小組成員。
1996年5月任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
1998年3月―2001年2月任科學技術部部長。
2001年2月任第九屆全國人大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2003年3月當選為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主任委員。

從事工作

主要從事高分子反應動力學、高分子材料剖析、性能結構形態關係的研究。直接參與和領導國家“863計畫”、基礎研究計畫、火炬計畫的制定,負責組織實施。其研究項目曾多次獲國家部委級獎。1993年獲美國美洲中國工程師協會頒發的“傑出服務獎”。
譯有《有機化合物光譜鑑定》,著有《當代高技術和發展戰略》並發表了幾十篇論文。

人物軼事

國家科委副主任
這天,朱麗蘭被宋健找到了辦公室。
宋健笑著對朱麗蘭說:“你得準備離開化學所,到國家科委來當副主任。”朱麗蘭一聽,頗感吃驚。忙說:“不行、不行,這事我連想都沒想過,我哪兒行呀?”
“我看你就行!”宋健說,“你不僅要來科委當副主任,而且,863計畫,還要由你來負責組織實施!從現在起,你就是中國863計畫的‘執行導演’!”
直言快語的朱麗蘭開玩笑說:“宋主任,你這不是存心讓我入‘地獄’嗎?”“你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宋健也爽朗地笑了,“搞科學嘛,就得獻身!誰讓我們都愛上了科學呢?那就讓我們一起‘入地獄’吧!”
1986年7月1日,朱麗蘭當上了國家科委副主任。
請李鵬當組長
朱麗蘭對專家對同事,從來都是心直口快,有啥說啥;在領導面前也是有什麼講什麼,從不隱瞞自己的意見和觀點。
一次,她向中央領導同志匯報“863”的有關情況。為了使“863”的某個項目能引起中央領導人的重視,得到中央的批准,她當著李鵬的面,直截了當地陳述了自己不同的意見。最後她還坦誠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希望儘快成立國家科技領導小組,最好請李鵬總理擔任組長。
李鵬聽了後問:“為什麼要我當組長呢?”她回答說:“你要當組長的話,什麼事情就好辦了。”李鵬問:“為什麼呢?”她說:“美國就是柯林頓當組長呀。”李鵬又問:“真有那么大的威力嗎?”她說:“當然?,因為許多事情都是在國家層次上拍板嘛!”
儘管當時不少人都為朱麗蘭的直言捏著一把汗,可結果是,李鵬被說動了。後來她說:“我有什麼辦法呢?只有那么一次匯報的機會,失去了,事情就可能永遠辦不成。為民請命,就得冒點風險,所以我也只好豁出去了!”
當面接受批評
有一次,當專家們在會上談到某個領域的計畫不行時,自動化領域首席科學家蔣新松當眾指著她說:“這個計畫不行,為什麼就不改?這個問題你朱麗蘭應該承擔責任!”朱麗蘭馬上表態說:“你說得對。當初這個計畫我沒把好關,我應該承擔責任。”她正想砍掉這個計畫,沒想到科學家對她提出批評後,反而幫了她的忙。
朱麗蘭的這種大度,這種真誠,這種不怕批評敢於接受批評的姿態,反而贏得了專家們的信賴和尊敬。難怪有人說:“和朱麗蘭打交道有個好處,一點不累。她心裡想什麼,你不用猜,她贊成什麼反對什麼,都是小蔥拌豆腐,一清二楚。她不像有的領導,說話辦事總是喜歡‘打太極拳’,讓你半天也琢磨不清到底是什麼意思。”
喜歡“斗”來“斗”去
朱麗蘭說:“一個領導,要多聽批評,多聽不同的聲音。一個問題,只有在爭論聲中,才可能更接近真理,更接近科學,從而避免我們少犯錯誤。”於是每當她與專家們就某個學術問題發生針鋒相對的爭辯,或者看見別的專家在相互爭辯時,她心裡便有一種愉悅感、踏實感。
一次,有兩位專家因某個問題爭吵了起來,最後竟“吵”到她的辦公室去了,要找她評理。她看著那兩位為工作而“吵”得臉紅脖子粗的老專家,不但不生氣,不發火,心裡反而感到十分地高興。她先請兩位專家坐下,接著再給兩位專家倒上茶水,然後才說道:“我看你們吵得好。吵比不吵好。你們現在吵夠了,吵清楚了,問題就好解決了,以後扯皮的事情也就少了,沒有了。”
甚至在科委黨組學習會上,有了問題她也強調和提倡展開爭論。她說,有意見有想法,說了比不說好,當面說比背後說好,爭論比不爭論好。以至於科委副主任鄧楠和她開玩笑說:“你朱麗蘭是最善於挑起爭論的了。總是喜歡領導民眾‘斗’民眾,領導領導‘斗’領導。”
於是有人說:“朱麗蘭好就好在當了領導不像領導,還是科學家的樣子,還是科學家的派頭。”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