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冬亮

朱冬亮

朱冬亮,男,1971年生,廈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農村社會學(側重農村土地制度、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保障、社區建設、家庭社會學和家庭社會工作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冬亮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71年
  • 職業:教授
  • 研究方向:農村社會學
人物經歷,主講課程,主要貢獻,科研項目,主要橫向課題,代表性論文,專著教材,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1990-1994年:廈門大學人類學系就讀,主修文化人類學。
1994-1995年:將樂縣第二中學任教。
1995-1998年:廈門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研究生,獲法學碩士學位。
1998-2001年: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攻讀博士學位。
2001年至今,廈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社會學系、馬克思主義學院任教,2003年升任副教授。
2006年,入選福建省首屆高等學校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2008年,晉升教授。
現為廈門大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思政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講課程

《社會學概論》;《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當前中國熱點民生問題透視與分析》;《家庭社會學》;《定性調查研究方法》、《公共危機管理》等。
曾經應邀到高校、政府機構、企業等單位講授和諧社會建設、和諧社區建設、民生問題、城鄉社會保障制度、獨生子女教育、家庭社會工作、社區建設政策、科學發展觀等課程。

主要貢獻

科研項目

縱向課題(主持國家、省部級課題10多項):
(1)2009,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農村治理視角下的土地使用權流轉模式及績效評估研究:閩、贛、鄂、豫四省30村調查”(項目批准號:09BZZ022)。
(2)2009,主持教育人文社會科學2009年規劃項目“新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中的林地流轉模式及績效評估研究:閩、贛、鄂、浙4省20村調查”(項目編號:09YJA840027)。
(3)2010,作為第一合作者兼子課題負責人參與2009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中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研究:以微觀透視巨觀”(項目編號:09&ZD045)。
(4)2010,主持福建省2010年軟科學研究項目“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對福建省新農村和生態文明建設影響研究”(項目編號:2010R0085)。
(5)2009,作為子課題四負責人參與胡榮教授主持國家社科基金2008年重大招標項目“農村社會全面進步中的社區建設研究”(項目編號:批准號08&ZD031)。
(6)主持廈門市科技局軟課題:“廈門農業產業化龍頭產業集群發展現狀及政策研究”(項目編號:3502Z20095008)
(7)2003,作為第一合作者,參與張友琴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城市化進程中的農村社會保障問題研究》(課題批號:03BSH029)的調查研究。
(8)2006-2007:主持省社科基金項目“城市化視野中的‘城中村’親職教育——基於教育社會學的研究”(項目編號:2006B2129)。
(9)2006年至2008年,獲“福建省高等學校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資助,主持“福建省集體林權改革評估及進一步推進中國集體林權改革的對策及建議”的課題項目研究。
(10)2007.5-11:主持廈門市重點課題“建設和諧廈門的基本理論和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項目編號:廈社研課I2007I1)。
(11)2007.8-12:參與葉文振教授主持的省重點社科研究項目“海峽西岸鄉村和諧文化調查研究”(項目編號:2007A022),並負責統稿完成3.4萬字的調查研究報告。
(12)2008.1-5:主持廈門市重點課題“‘加強平安廈門建設的實施意見’執行情況的調查分析、績效評估與政策的調整”(項目編號:廈社研課I2008I1號)。

主要橫向課題

承擔廈門市政府和思明區政府委託的特色商業街發展規劃、和諧社區建設發展規劃以及編制晉江市社區建設“十一五”發展規劃等10多項課題研究。

代表性論文

2001,《農民眼中的“三十年不變”——基於信訪材料的分析》,《中國農村經濟》第1期。
2001,《土地延包“三十年”的再認識》,《農業經濟問題》第2期。
2002,《土地調整:農村社會保障與農村社會控制》,《中國農村觀察》第3期。
2003,《當前農村土地糾紛及其解決方式》,《廈門大學學報》第1期。
2005,《“三高”青年女性婚姻問題--成因及對策分析》,《中國青年研究》第10期。
2006,《積極發揮社團與中介組織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馬克思主義與現實》第3期。
2006,《中國社會學和人類學的百年發展與互動》,《廈門大學學報》第4期(《新華文摘》2006年第20期全文轉載)。
2006,《建國以來農民地權觀念的變遷》,《馬克思主義與現實》第6期。
2006,《現代化的斷裂:城中村親職教育行為分析——以廈門市為例》,《華中師範大學學報》第6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7年第2期轉載)。
2007,《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中的社會排斥機制分析》,《廈門大學學報》第3期。
2007,《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中的林權升值因素分析:對福建林改的思考》,《東南學術》第3期。
2007,《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制度實施與成效反思——以福建為例》,《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第3期。
2008,《福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中的農民抗爭及對策分析》,《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第6期(第一作者)。
2008,《妥善解決新問題新矛盾——對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先行地福建省的調研》,《農村工作通訊》第20期。
2009,《村級群體性決策失誤:關於新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一個解釋框架》,《探索與爭鳴》第1期(第一作者)。
2009,《關於當前新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探討》,《中國社會科學(內部文稿)》第1期。
2009,《新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與耕地承包制改革的對比分析及啟示》,《馬克思主義與現實》第2期。
2009,《新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中的林權糾紛及原因分析》,《甘肅行政學院學報》第6期。
2009,“集體林權糾紛現狀及糾紛調處中的地方政府角色扮演”,《東南學術》第5期。
2009,“期望理論視角下的農村高中生棄考行為研究”,《中國青年研究》2009年第9期。
2009,“災區社會重建刻不容緩”,《科學時報》2009年5月8日第4版(周末評論,全文2100字)。
2009,“集體林權糾紛現狀及糾紛調處中的地方政府角色扮演”,《東南學術》第5期。
2010,“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研究30年回顧”,《林業經濟》第5期。
2010,“論社區慈善事業的構建——以廈門市湖裡街道社區捐助中心為例”,《相互嵌入的政府、市場和社會——深圳市西鄉街區治理改革的探索與思考》(唐娟陳文主編),中國社會出版社,2010年(第一作者)。
2010,“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研究30年回顧(續)”,《林業經濟》第6期。
2010,“天保工程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檢視與反思”,《林業經濟》第12期。
2011,“廈門市農業產業化龍頭產業集群發展現狀及政策實施績效分析”,《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1年第5期。
2012,“集體林改與新農村生態文明建設——以福建省為例”,《福建江夏學院學報》2012年第1期。
2012,“集體林改背景下生態公益林改革研究及反思”,《福建行政學院學報》第2期。
2012,“我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態勢與績效評估——基於22省(區、市)1050戶農戶的入戶調查”,《林業經濟》第5期。
2012,“紮根理論視角下的農村家庭加工業契約治理”,《華中師範大學學報》第5期。
2012,“本土知識視閾下的農民林權抵押貸款實踐——以浙江省Q縣L鄉為例”,《林業經濟》第8期。

專著教材

(1)《社會變遷中的村級土地制度》(專著),2003年,廈門大學出版社
(2)《家庭社會工作》(合著),2005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3)《以人為本 和諧社區》(編著),2005年,廈門大學出版社。
(4)《和諧社會理論與廈門實踐》(專著),2008,廈門大學出版社
(5)《新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與農民利益表達——福建省將樂縣個案研究》(合著)(國家“十一五”規劃“中國鄉村考察報告”重點系列圖書之一),201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6)專著:《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與農民利益表達——福建將樂縣調查》(合著,第一作者,國家“十一五”規劃“中國鄉村考察報告”重點系列圖書之一,全書48.7萬字,個人承擔近30萬字撰寫),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10年。

獲獎記錄

2002,論文:《土地調整:農村社會保障與農村社會控制》(《中國農村觀察》第3期),獲廈門市第五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2005,專著:《社會變遷中的村級土地制度——閩西北將樂縣安仁鄉個案研究》,獲廈門市第六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2005,專著:《社會變遷中的村級土地制度——閩西北將樂縣安仁鄉個案研究》,獲福建省第六屆優秀社科成果三等獎。
2007,論文,《中國社會學和人類學的百年發展與互動》,獲福建省第七屆優秀社科成果三等獎。
朱冬亮
2007,論文,《中國社會學和人類學的百年發展與互動》,獲廈門市第七屆優秀社科成果二等獎。
2007,論文,《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制度實施與成效反思——以福建為例》,2007年中國社會學年會論文二等獎。
2009,《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中的社會排斥機制分析》(《廈門大學學報》2007年第3期,獲得福建省第八屆優秀社科成果佳作獎(等同於三等獎)。
2010,專著:《和諧社會理論與廈門實踐》,獲廈門市第八屆優秀社科成果二等獎。
2011,專著:《新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與農民利益表達——福建將樂縣調查》,福建省第九屆優秀社科成果三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