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與張士誠兩淮之戰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十月至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二月,在朱元璋統一江南之戰中,朱元璋所部義軍攻取張士誠淮水流域各州縣的一次規模較大的作戰。

基本介紹

  • 名稱:朱元璋與張士誠兩淮之戰
  • 地點:淮水流域各州縣
  • 時間:1365年
  • 主要指揮官:朱元璋
歷史背景,戰役過程,

歷史背景

朱元璋滅亡陳理政權奪取武昌(今湖北武漢)後(參見武昌之戰),先後占領了襄陽(今湖北襄樊)、沔陽(今湖北沔陽)等要點,全部控制了長江中游。為穩定江漢局面,與四川明玉珍通好,爾後轉兵東南進攻張士誠。朱元璋根據張士誠所占區南北狹長,中隔長江、南北兵力不便支援的弱點,制定了“先取通泰諸郡縣,剪士誠時翼,然後專取浙西”(《明太祖實錄》卷18)的戰略方針。

戰役過程

二十五年十月十七日,朱元璋以張士誠軍犯界等為藉口,命徐達、常遇春率以步舟師水陸並進,渡過長江,進攻淮東。二十一日,疏通河道,擊潰張士誠軍一部,進抵海安(今江蘇海安),克海安後進圍泰州新城(今江蘇泰縣北),敗張士誠援軍,擒其元帥王成。張士誠為分朱元璋進攻淮東的兵勢,以舟師400艘,駐泊在長江北岸范蔡港(今江蘇沙洲西),另以小舟在孤山(今江蘇靖江北)附近水域巡弋,企圖誘徐達調部回防長江水寨,然後乘機反攻。朱元璋不為所擾,仍將主力置於海安,泰州一帶,使張士誠無機可乘。閏十月二十六日,徐達攻克泰州,擒其守將嚴再興,並乘勝進逼興化(今江蘇興化)、高郵(今江蘇高郵)。張士誠為調動朱元璋軍,減輕江北的壓力,分別向宜興(今江蘇宜興)、安吉(治今江蘇安吉東北)、江陰(今江蘇江陰)等地發起進攻。朱元璋派精銳馳援宜興、自率一部到江陰指揮,徐達渡江後,在宜興城下擊敗張士誠軍,俘3000餘人,並於十二月回師江北,繼續攻高郵。張士誠派徐義率部往援,徐義率軍屯駐太倉(今江蘇太倉)畏敵不進。至正二十六年正月,張士誠水陸並進,以水師進駐君山(今江蘇江陰澄江門外),以步騎兵出馱沙(今江蘇靖江縣境)企圖攻江陰。朱元璋親自率軍馳援,軍至鎮江(今江蘇鎮江),知張士誠已撤走,遂派康茂才率水師追擊,又以一部設伏於江陰山麓之中,康茂才率軍,追至浮於門,與張士誠海舟500艘相遇,張士誠軍乘潮攻朱元璋軍,康茂才督軍力戰,擊敗張士誠軍,其兵多棄舟登岸,被伏兵殺之殆盡。二月,朱元璋軍攻占高郵,徐達留常遇春守泰州等地,自率精兵向縱深發展。四月,徐達兵至淮安(今江蘇淮安),乘夜襲敗徐義軍,並乘勝進抵淮安城,守將梅思祖降。爾後朱元璋軍長驅直入,相繼攻克興化、通州(今江蘇南通)、濠州(今安徽鳳陽)、徐州(今江蘇徐州)等地,從而占領了全部淮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