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韻一得

本韻一得出自《本韻一得》·二十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本韻一得
  • 作者:龍為霖
  • 朝代:國朝
  • 性質:古籍
四庫提要
國朝龍為霖撰。為霖字雨蒼,成都人。由拔貢生官至潮州府知府。是書為所定新韻。卷首載《答趙國麟論韻書》,有“此道自漢以後,如漆室長夜,千數百年於茲”之語,其自命甚高,故歷代相傳之舊法,無一不遭詆斥,亦無一不遭變亂。大抵以十二律分平聲,以七音分入聲,又以四聲不備五音分陽平、陰平為二,以合五聲之數。驟而觀之,以樂律定聲音,以聲音定部分,端緒井然,言之成理,似乎得聲氣之自然。其附會不能遽見,亦不能遽攻。然探其本而論之,律之作也,應陰陽之氣而寫之以音,此出乎天者也。至於文字之作,其始用以記載,別而為形,因而宜諸語言,別而為聲,其聲由點畫而起,不由律呂而起,此定於人者也。故古人律呂之妙,窮析毫芒,而音則並無平仄。此韻不與律俱生之明證矣。顏之推《家訓·音辭篇》曰:“鄭玄注《六經》,高誘解《呂覽》、《淮南》,許慎造《說文》,劉熙制《釋名》,始有譬況假藉以證音字,而古語與今殊別,其間輕重清濁,猶未可曉。孫叔然創《爾雅音義》,是漢末人獨知反語。”此韻之始萌,不言配律也。封演《聞見記》曰:“魏時有李登者,撰《聲類》十卷,凡一萬一千五百二十字,以五聲命字。”此乃漸配五聲,然每聲之中,尚未析平仄也。《南齊書·陸厥傳》曰:“沈約等文皆用宮商。以平、上、去、入為四聲,以此制韻。”《梁書·沈約傳》曰:“撰《四聲譜》,自謂入神之作。”此今韻平仄之始,亦不言葉樂也。自釋神珙始作等韻,其圖今載宋本《玉篇》之末,相傳為北魏人,而其《自序》中乃稱昔梁沈約創紐字之圖。又有南陽釋處忠撰《元和韻譜》。元和為唐憲宗年號,則當為晚唐時人。故唐一代詩人未言字母,至宋而其說乃大行。以韻配律,漸起於是矣。然沈括《夢溪筆談》曰:“樂家所用,隨律命之,本無定音。常以濁者為宮,稍清為商,最清為角,清濁不常為徵、羽。切韻家則定唇、齒、牙、舌、喉為宮、商、角、徵、羽,其間又有半徵、半商者,如來、日二字是也。”是盛談等韻之時,尚以韻與樂律截然分為兩事。今為霖乃因字母有七音之例,遂更廣其例,以十二律為斷。舉隋陸法言以來上、下平聲五十七部並為十二部。夫樂之有十二律,不猶天之有十二宮乎?古聖人畫地分州,建侯樹國,各因其山川之勢,初不取象於天。迨其後測驗之術興,乃以列宿分野隸十二宮之次。聲韻之始,隨呼吸取讀,亦猶分州建國也。及其配以音律,亦猶列宿分野也。其理不必不相通,而其勢不能以彼改此。今以韻通於律,遂並為一十二部以應律,亦將以地理通於星野,而合併天下之千百郡縣,割裂天下之疆界,合為十二州以應天乎?況自漢以來,有韻之書不一,有韻之文亦不一,一旦盡舉而廢之,獨標一為霖之書為千古韻學之聖,即其說果通,亦斷斷難行於天下。況倒置本末,並其理亦牽合乎?至於入聲並十二為七,尤為乖理。聲生於口,一呼皆備四聲。字生於六書,非有所取義,則無其字。故二百六部之中無入聲者二十七。此二十七部無平、上二聲者又四。非無其聲,無其字也。為霖必一一配合,使無入者皆有入,亦誤以字生於聲,而不知聲生於字,復倒置其本末也。今撮其大概,略為駁正如右,庶講韻學者不至以新說改古法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