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替

會替

會替,顧名思義,即指替人開會的一群人。與影視劇中的“裸替”和“武替”同屬網路派生詞語。會議是規劃決策、傳達檔案、布置任務、溝通協調、宣傳動員的工作手段,在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不知從何時起,領導幹部找“替身”開會成為官場一種獨特的現象,甚至一些地方出現專門替領導開會的“會蟲”。2008年10月17日,重慶市奉節縣21名領導因找“替身”開會作電視檢討,一時間“會替”成為了輿論關注的焦點話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會替
  • 釋義:替人開會的一群人
  • 產生於:網路
  • 解決辦法:以文代會等
產生,社會影響,解決方法,網路調查,

產生

2008年2月28日據《南方都市報》訊息,“廣東廣州召開全市質監工作會議,有一些區領導卻只派了個區政府辦工作人員來參會,但簽到時卻是簽了區領導的名,這種冒名頂替的行為讓副市長曹鑒燎非常不滿,稱管打假的卻自己也來“造假”。
2008年10月17日,重慶奉節縣縣委、縣政府召開全縣重大項目暨鄉鎮“10+1”工程建設大會。會前數日,縣兩辦聯名下發通知,要求“一把手”參加。有10個部門的25名“一把手”,因找“替身”參加會議,被責令在奉節縣電視台新聞中公開作檢討,每人30秒,檢討內容是“無組織紀律觀念”。
之所以出現領導“替會”現象,並非時尚,在多數情況下實屬無奈。究其原因,主要在於:
第一,“會海”之累。“文山會海”是被詬病多年的現象,但從未得到根治。會議雖說是管理的重要手段,但是有些領導人過分強調這種手段。比如,本來已經就某事項印製了檔案,下發執行即可,卻又召集會議宣讀檔案,然後若干與會領導再分別喋喋不休地強調其重要性,既耽誤了與會人員的工作,也是對下級不信任的表現。再如,時下網路信息技術發達,某些事情通過網上發布信息,或者組織電視電話會議就可以解決問題,但也費時耗力地組織現場會,好像不如此就不足以將事情辦妥。另外,會議過濫還與領導者的心態有關,若一段時間不組織幾場會議,總覺得工作不到位;不經常組織現場會面對面地布置工作,總覺得心裡不踏實。這樣,在實際工作中就製造了大量會議,一來使領導們在“會海”中消耗著大量精力,二來要經常奔波於各會場之間,由於分身乏術,不得不找“替身”開會。現實中的領導可能都有這樣的體會,“一把手”和副手加在一起也常常不足於應對各種會議。
第二,“親臨”之苦。任何會議的組織者都強調自己所主持會議的重要性,都要求“一把手”親臨參加,否則就是對其分管工作的不重視。本來官員為自己的晉升和未來著想,一般是不會因不“親臨”會議現場而得罪上級的,否則可能因小失大。但是,“一把手”本來事務纏身,而且要面臨許多會議,對於某些會議既然“親臨”不成,找“替身”就成為不得已的選擇。實際上,眾多的會議並非個個重要,會議組織者也要擺正心態,在許多時候,與其找“一把手”開會,由於其並不知曉工作細節,還不如找分管的副手,甚至具體分管的工作人員更為合適。片面地強調自己主辦會議的重要性,經常地召集“一把手”開會,將會極大地妨礙機關工作,不利於“一把手”集中精力處理好自己職責範圍內的重大問題。
第三,“無聊”之煩。“文山會海”使得官員苦不堪言,其中有的會議實屬無聊之會。目前機關仍然存在因人設事現象,因人設事所造成的機構經常製造出可有可無的工作,以及一些無聊之會。此外,一些領導人對會議情有獨鐘,大事小事動輒開會,甚至樂意無事生會。久而久之,一些官員因煩生厭,找出應對之策,儘量躲避那些無聊之會,“替身”現象也便應運而生。
當然也不排除個別懶惰領導、不負責任領導無故缺席的現象。對於這些人,在查明事實的基礎上,讓其檢討一下,甚至曝曝光,對於促進其工作,改變懶惰和不負責任的不良習氣還是必要的。

社會影響

“會替”開會折射出“會海”的嚴重性。會議過多過濫會引發許多不良後果:
一是會議的示範效應——上行下效。既然上級熱衷於會議手段解決問題,那么下級領導也要被人視為善於運用這一手段。舉凡傳達精神、宣傳鼓動、布置工作、溝通協調,無一不通過會議,轟轟烈烈地解決,一來說明領導重視,好向上級交差,二來得到造勢宣傳的效果,使領導者體面地完成任務。而且,上級領導以會擺威也對下級領導具有很強的示範效應,他們也願意嘗試上級開會時的示威效果。
二是會議的疊加現象——濫會催發。上級機關會議對下級來說具有會議的疊加效應。一場會議有幾十個部門參加,就至少催生出幾十個會議,以此類推。疊加效應決定了越是基層,組織和參加的會議可能越多。基層領導常年奔波於各個會議之間,難以真正深入下去,抓調研,抓對策,極大地影響了基層工作的質量。這種疊加效應警示各級領導者,要真正為下級的工作考慮,將會議數量和規模儘量壓縮在最少和最小限度。
三是會議的失效後果——久拖不辦。由於無事不會,會則必有要務,所以對於與會負責人來說,其所親臨的任何會議都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性。但是,任何領導者對於其所參加會議的重要程度都心如明鏡,都會依據政績和晉升標尺來安排各類會議任務落實的先後次序。對於非重要的“重要”工作,可能總是提不到議事日程,而導致久拖不辦的結果。所以會議越多,越是易於抵消其重要性;會議越多,越是容易造成久拖不辦的後果。

解決方法

為消除領導“會替”開會,需要根治“會海”現象。治理會議過濫可以從以下途逕入手。
第一,儘量採取現代科技手段,能夠通過間接的電視電話會議解決問題的,就不要組織面對面的現場會。
第二,以文代會,凡以發布檔案能夠達到布置工作目的的,就不要再組織會議。如今通過實施公務員制度,公務員的素質得到了很大提高,領導者應當相信下級能夠很好地理解和領會上級的意圖和決定,因而沒有必要再組織會議強調其重要性和主要內容。
第三,根據事情的輕重緩急程度和工作的針對性,安排適當的人員參加會議。只要能夠解決管理中的現實問題,就沒有必要要求“一把手”親臨會議。
從治本的意義上說,要明確劃分上下級許可權,授予下級相應的自主權,使下級因地因時制宜地開展工作,這樣可以減少因上級高度集中統一指揮而帶來的大量會議。按照中央的部署,進一步精簡機構,探索實行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制,這樣也會減少會議的數量,因為部門越多,需要協調的事情也就越多、越複雜。進一步轉變職能,按照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能夠自主決定的事項,市場競爭機制能夠有效調節的事項,行業組織或者中介機構能夠自律管理的事項,就不需政府介入和管理的原則調整政府職能,這樣,將會有效地避免因政府職能不適當的配置而造成的會議泛濫狀況。

網路調查

人民論壇雜誌社曾聯合人民網推出了“怎么看領導幹部找替身開會”的專題調查,共有3077人參與投票,其中參與調查的各級幹部為1278人。此外,人民論壇記者還隨機調查了300餘位社會人士,並約請了相關專家進行了分析點評。
69.15%的受調查者認為“領導幹部找‘替身’開會的現象比較普遍”,超過半數的受調查者對這種現象表示“同情”或“諒解”。
本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69.15%票的受調查者表示,領導幹部找“替身”開會的現象“比較普遍”,16.65%的受調查者認為領導幹部找“替身”開會“只是個別現象”。“在你的實際工作過程中,你有沒有替領導幹部參加過會議?”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三成的受調查幹部認為“家常便飯,經常參加”;表示“偶爾為之”的占受調查者的49.92%,近五成;表示“從來沒有過”的不足兩成。
同時,針對幹部群體的調查結果顯示,“有些會議純粹是浪費時間”、“會議時間相互衝突”排在了幹部認為領導找“替身”開會的最為重要的原因,分別排在了第一位和第二位。
本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對領導幹部找“替身”參加會議等活動現象,39.39%的受調查者表示“諒解,有些會議可參加可不參加”,18.3%的受調查者表示“同情,領導幹部的事情很多,分身乏術”。也就是說,57.69%的受調查者對領導幹部找“替身”的現象表示“同情”或“諒解”。
領導幹部找“替身”開會,本來是一種弄虛作假的行為,為什麼卻得到了相當一部分受調查者的諒解?網友們紛紛留言道:“會議太多了,用‘替身’是不得已!應該作檢討的是會議召集人。”“這些會非要‘一把手’參加不可嗎?多年來,我們的會議多如牛毛,‘一把手’開會都開不過來了!就是去了,有幾個又會認真聽呢?”“辨證地看,很大程度是對無聊的文山會海的一種無奈的抵抗。”“現在一些地方不論開什麼會,都要主要領導參加,似乎才能顯示會議的重要和領導的重視,會議所安排布置的工作似乎才能落到實處。這就是部分領導的開會觀念。基層單位領導幹部若不找人替會,可能會在奔會中累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