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西廂記

最新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西廂記

《最新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西廂記》內容生動,情節曲折,纏綿悱惻,跌宕起伏,讀來令人盪氣迴腸,如同身臨其境。《西廂記》是元代著名劇作家王實甫的代表作,也是一部優美動人的言情傳奇小說。唐德宗時,洛陽才子張君瑞在普救寺偶遇故相國崔珏之女崔鶯鶯,二人一見鐘情,在丫鬟紅娘相助下,衝破封建禮教的代言人——老夫人設下的重重障礙,歷盡悲歡離合,最終結為夫妻。

基本介紹

  • 書名:最新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西廂記
  • 出版社:浙江文藝出版社
  • 頁數:206頁
  • 開本:32
  • 作者:王實甫 餘力
  • 出版日期:2003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品牌:浙江文藝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名譯+名家+名師
名譯——譯本權威,最值得中小學生品讀
精選一批國內權威的翻譯大家的譯本,譬如《歐也尼·葛朗台》《高老頭》為大翻譯家傅雷譯本;《安徒生童話》《克雷諾夫童話》為大翻譯家葉君健譯本;《伊索寓言》為大翻譯家任溶溶譯本;《少年維特的煩惱》《歌德談話錄》為翻譯名家楊武能譯本;《泰戈爾詩選》系文學大家冰心、鄭振鐸名家譯本;《歐·亨利》為翻譯名家王永年精心譯本;《魯濱遜漂流記》為滬上著名翻譯家鹿金譯本;《湯姆·索耶歷險記》兒童文學翻譯家徐朴精譯本;《莫泊桑短篇小說精選》為翻譯名家柳鳴九譯本;《哈姆雷特》系文學大學卞之琳傳神譯作;《堂吉訶德》為翻譯名家董燕生譯本,並獲魯迅文學翻譯彩虹獎;《契訶夫短篇小說集》為翻譯名家烏蘭汗等譯;《傲慢與偏見》為翻譯名家張經浩譯本;《巴黎聖母院》為翻譯名家潘麗珍譯本;《大衛·科波菲爾》翻譯名家宋兆霖譯本;《普希金詩選》為查良錚、戈寶權、王守仁一批名家翻譯……
名家——精心選編、開啟人文智慧
譬如《百年中國小說精選》由著名學者錢理群教授主編,錢理群、吳福輝、趙園、陳思和、王曉明、南帆等六名教授親自撰寫思考題;《百年中國散文精選》由著名散文家、評論家顧驤選編;《豐子愷散文》由豐子愷之女,畫家翻譯家豐一吟親自選編;《中國現當代童話精選》由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教授湯素蘭選編等等。
名師——撰寫導讀、緊扣教學
特邀一批中國小名師撰寫導讀和附錄,加強實用功能。為了便於學生閱讀理解,更好地掌握作品的思想內涵、文學特點,增強閱讀與欣賞的自學能力,提高學習與測試的實用程度,導讀部分主要涵蓋了作家個人生平介紹、作品文本解讀、主要人物形象分析、相關知識連結、文學常識背景、同類作品比較閱讀、學業測試提示等等相關內容。擴大視野,增強實用,緊扣教學。

圖書目錄

前言
西廂記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
楔子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西廂記第二本
崔鶯鶯夜聽琴雜劇
第一折
第二折
楔子
笫三折
第四折
第五折
西廂記第三本
張君瑞害相思雜劇
楔子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西廂記第四本
張君瑞夢鶯鶯雜劇
楔子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西廂記第五本
張君瑞慶團圓雜劇
楔子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附錄一鶯鶯傳
附錄二董解元西廂記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附錄三《西廂記》導讀

序言

講到元人雜劇,不能不提到元雜劇的“壓卷”之作——被金聖歎點為“第六才子書”的王實甫《西廂記》。“風月營,密匝匝,列旌旗。鶯花寨,明飆飆,排劍戟。翠紅鄉,雄糾糾,施謀智。作詞章,風韻美。士林中,等輩伏低。新雜劇,舊傳奇,《西廂記》,天下奪魁。”賈仲名為王實甫寫的這首《凌波仙》吊曲,對王實甫及其《西廂記》作了極高的評價。清代的李漁在其《閒情偶寄》中說:“人惟求舊,物惟求新,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稱也。而文章一道,較之它物,尤加倍焉。”雜劇《西廂記》之所以能在當時獲如此高的評價,能夠雄視百代,歷經清代的官方禁毀而流傳不衰,其原因就在於它的“新”,即它的創造性。
王實甫《西廂記》的創造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戲劇衝突、人物形象及其所負載的思想意義的創新。
崔張故事,源遠流長。最早見於唐德宗貞元末年(802—804)與白居易同時代的著名詩人元稹(779—831)所寫的傳奇小說《會真記》(又名《鶯鶯傳》)。《鶯鶯傳》寫年輕的張生寄居于山西蒲州的普救寺,有崔氏孀婦攜女兒鶯鶯回長安,途經蒲州,亦寓於該寺,遇兵亂,崔氏惶恐無托,幸張生與蒲將杜確有交誼,得其保護,崔氏遂免於難。為酬謝張生,設宴時讓女兒鶯鶯出見,張生為之動情。得丫環紅娘之助,兩人幽會。後張生赴長安應試,不中,遂棄鶯鶯,後男婚女嫁。全傳不過數千字,卻情節曲折,敘述婉轉,文辭華艷,對崔張的愛情和鶯鶯性格的描寫,亦楚楚有致、細膩動人,寫出了封建時代少女對愛情的嚮往和追求,也反映了愛情理想被社會無情摧殘的人生悲劇,宣揚了男尊女卑的封建糟粕。總體上,其情節尚局限於崔張的愛情糾葛,老夫人僅僅是個幕後人物。
此後,故事廣泛流傳,產生了不少歌詠其事的詩詞。到了宋代,一些文人直接以《鶯鶯傳》為題材進行再創作,現在能看到的有秦觀、毛滂的《調笑轉踏》和趙令畸的《商調·蝶戀花》鼓子詞。趙令疇主要用《鶯鶯傳》的文字作為說白,中間插進他寫的十二首《蝶戀花》唱詞,曲白相間,說唱《西廂》故事。最值得稱道的是,鼓子詞開頭說:“最是多才情太淺,等閒不念離人怨。”已隱含了對張生薄情的批判,對鶯鶯被遺棄的同情。結尾處又說:“棄擲前歡俱未忍,豈料盟言陡頓無憑準,地久天長終有盡,綿綿不似無窮恨。”明確指出張生是“棄擲”鶯鶯,使她遺恨無窮。原來被元稹視為錯誤的愛情,在鼓子詞中開始被糾正並獲得美的價值。至此,崔張故事蘊涵的思想意義有所進化,但故事情節並沒有新的發展。
到了金代章宗時期,董解元(約1160-1220)的《弦索西廂》(稱《西廂記掐彈詞》、《西廂記諸宮調》)問世了。這就是後來稱之為“北曲之祖”的“董西廂”。“董西廂”是在《鶯鶯傳》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一種第三人敘事的說唱文學。他對《鶯鶯傳》中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都作了根本性的改造,矛盾衝突的性質衍變成了爭取戀愛婚姻自由的青年男女同封建家長之間的鬥爭;張生成了多情才子,鶯鶯富有反抗性;故事以鶯鶯偕張生私奔作結,使舊故事別開了生面。但“董西廂”在藝術上尚嫌粗糙,對愛情的描寫也尚欠純至。
到了元代,隨著都市經濟的繁榮,戲劇更加發達起來。王實甫在“董西廂”的基礎上把崔張故事改為雜劇,對董曲情節進行了調整和剪裁,結構更為合理、緊湊。
雜劇《西廂記》的戲劇衝突有兩條線索。一條是封建勢力的代表“老夫人”與崔鶯鶯、張生、紅娘之間展開的衝突。這是維護封建禮教的封建勢力和反對封建禮教、追求婚姻自主的叛逆者之間的衝突。此外,《西廂記》還有由崔鶯鶯、張生、紅娘之間的種種矛盾、誤會引起的另一條戲劇衝突的線索,這些衝突雖然屬次要,卻是大量的,錯綜複雜的,常常和主要矛盾交織在一起,互相影響,推動戲劇情節一環扣一環地發展,具有強烈的戲劇效果。
《西廂記》把董曲的說唱人物改為戲曲舞台人物。劇中的人物並不多,每一個人物形象都十分豐滿。這主要是因為每一個人物既有鮮明突出的個性特徵,同時又具有多重性,就是說每一個人物的性格都得到了多側面的刻畫。張生的戲劇動作,主要是執著地追求與崔鶯鶯的愛情。他“往常時見傅粉的委實羞,畫眉的敢是慌”,只是見到了鶯鶯,就再也無法擺脫了。這樣,張生就與一般的尋花問柳的風流才子嚴格區別開來,而突出了“志誠種”,甚至是“傻角”的個性特徵。同時,在張生出場時,作品還強調他的“才高難入俗人機,時乖不遂男兒志”的情志;通過對他所見的九曲黃河壯觀景色的描寫,也表現了他的胸襟。這樣,張生就不是某一概念的化身,而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崔鶯鶯的形象也是如此,她的主要性格特徵是作為一個相國小姐而能夠衝破封建禮教的束縛追求自主的婚姻,同時,作品也十分真實地表現了這位相國小姐在反抗封建禮教過程中的動搖和矛盾,這也就是她的“假意兒”的實質。正因為作品充分、細緻地表現了鶯鶯性格的複雜性,這一形象才具有了真實感人的藝術魅力。紅娘的全部活動,概括起來有兩個方面:一是全心全意(甚至忍辱負屈)幫助張生與崔鶯鶯實現愛情理想;二是同老夫人以及鄭恆進行鬥爭。她的最突出的性格特徵——正義感和聰明機智——在這兩個方面的活動中得到表現,作品細膩地寫出了她的堅定、勇敢以及勝利的喜悅,同時也寫出了她的恐懼、氣憤以及蒙受委屈時的痛苦,畫出了一個成功的文學形象。
二、藝術形式與藝術手法的創新。
《西廂記》的結構規模在中國戲劇史上是空前的。它突破了元雜劇的一般慣例,用長篇巨製來表現一個曲折動人的完整的愛情故事。因此它避免了其他元雜劇由於篇幅限制而造成的劇情簡單化和某種程度的模式化的缺點,能夠遊刃有餘地展開情節、刻畫人物。這是王實甫的一個創舉。
元雜劇的通例是一本四折,由一個主角主唱。而《西廂記》則不僅為五本二十一折(有的版本為二十折),而且第二、四、五本中,也突破了一入主唱的通例,即一本之中有幾個角色分唱、接唱或對唱。元雜劇每折一套曲牌,每套曲牌屬一個宮調,元劇共用九個宮調。每套曲詞要一韻到底,不能換韻。《西廂記》全劇使用了三宮三調,即仙呂宮、中呂宮、正宮,越調、雙調、商調。《西廂記》用韻較寬。以周德清《中原音韻》歸納的十九韻部計,除“恆歡”外,其他韻部,都使用過。
在形象描寫方面,我們就可以看出“王西廂”手法的“異”。
鶯鶯形象早在《鶯鶯傳》里就塑造了雛形,“傳”中的“垂鬟接黛”四字就是後來形成董王二曲鶯鶯形象的胚胎。“垂鬟”,指修長的鬢髮。“黛”指眉毛,“接黛”即長眉入鬢。董、王二人根據各自的具體生活感受給予不同的形象化。董曲是:“露著龐兒一半,宮樣眉兒山勢遠。”王曲則是:“宮樣眉兒新月偃,斜侵入鬢雲邊。”董曲是明寫,直接說明是側影——“露著龐兒一半”。王曲是暗寫:“斜侵入鬢雲邊。”看到鶯鶯的長眉入鬢,當然是側影無疑。一說是像山,一說是像月。雖都寫的側影,但給人的具體形象感受大不相同。王曲的側影更為逼真美麗。王曲中的人物的音容笑貌、行為坐臥、情緒情志、心理活動,都寸分具體地和董曲中的人物顯現出不同。這些不同,體現著作者生活、思維、情志的不同。
張生愛慕鶯鶯而夜間偷看鶯鶯在花園燒香。董曲是從鶯鶯的具體形象描寫入手的:“整整齊齊忒稔色,姿姿媚媚紅白。小顆顆的朱唇,翠彎彎的眉黛。滴滴春嬌可人意,慢騰騰地行出門來……”“遮遮掩掩衫兒窄,那些裊裊婷婷體態,覷著剔團的明月伽伽地拜。”用了許多疊字,句句都是刻意求真,寫面色、朱唇、翠眉、窄衫。到了王實甫的筆下,同樣是寫張生對鶯鶯的愛慕,卻偏從總體上寫鶯鶯的風神:“側著耳朵兒聽,躡著腳步兒行,悄悄冥冥,潛潛等等。”“等待那、齊齊整整,娉娉婷婷,姐姐鶯鶯。”他沒具體去寫鶯鶯的面容穿戴,但鶯鶯之美,張生之情,同樣歷歷如見。“疊字”本是董曲的創造,用來寫形;王曲拿來,用於寫神,所謂“寫得真來便不真,不如約略寫風神”。王實甫就是這樣取董曲之長加以點化,而使之成為自己的獨創新曲。
三、《西廂記》尚有其獨特的語言風格。
《紅樓夢》第四十六回寫林黛玉讀《西廂記》,“不頓飯時,將十六出俱已看完。但覺詞句警人,余香滿口”。確實,《西廂記》的語言,一向受人稱讚。明人朱權在《太和正音譜》中說:“王實甫之詞如花間美人”,“鋪敘委婉,深得騷人之體,極有佳句,若玉環之出浴華清,綠珠之採蓮洛浦。”這些都是針對《西廂記》而言的。綜觀《西廂記》全劇語言的藝術成就,最突出的是把典雅的文學語言與白描性的白話口語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既文采華麗,又樸實淡雅的風格。如果說“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富有濃郁的文學語言色彩,那么,同是第四本第三折中,“見安排著車兒、馬兒,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氣……”“霎時間杯盤狼籍,車兒投東,馬兒向西……”則顯然又是充分的白話口語,兩者自然熔為一爐,正是《西廂記》的風格。
《西廂記》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西廂記》的版本,現知明代有六十餘種,明清兩代合計不下二百種,在古典戲曲中恐怕是刊刻最多的。現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版本,是明弘治十一年(1498)刊本,即所謂弘治本,其全名為《奇妙全相注釋西廂記》。明清兩代《西廂記》刻本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是金聖歎批評本,即《貫華堂第六才子書西廂記》,俗稱“金批西廂”,此本除有隨文評點,兩篇序文,“讀法”八十一則,對原文還有多處改動。《西廂記》流傳版本大致有:明弘治十一年(1498)金台岳家刻本,明萬曆三十八年(1610)起鳳館刻本(李贄、王世貞評),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香雪居刻本(王驥德、徐渭注,沈景評),明萬曆間蕭騰鴻刻本(陳繼儒評),明天啟間烏程凌氏朱墨套印本(凌濛初校注),明崇禎十三年(1640)西陵天章閣刻本(李贄評),明崇禎間匯錦堂刻本(湯顯祖、李贄、徐渭評),民國五年(1916)貴池劉氏《暖紅室匯刻傳劇第二種》重刻凌氏本,民國二十四年(1935)上海開明書店排印汲古閣《六十種曲》本。
今以結構為二十一折的弘治本系列刊本為基礎,校以所能見到的其他刊本,並作簡要注釋。限於學力,其中錯誤,敬請方家指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