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辿

曾文辿

曾文辿(公元854—916年),字縫輿,號逸真,江西於都葛垇小溷村人,生於唐大中甲戌歲(854),卒於梁貞明三年丙子歲(916),享年63歲。其父曾德富。兄曾文遄、弟曾文迪,文辿排行第二。曾公幼習詩書,熟究天文經書,黃庭內經諸書。隱居雩都黃龍寺時,緣遇楊公筠松,得其悉心指黠青鳥,遂得堪輿大道。後梁貞明丙子年,曾公與諸徒袁州萬載覲丘山(今江西宜春萬載縣),肖形五牛飲水穴,穴結池心,授指謂子徒曰:“吾死葬此,切記”。時值臘月,果卒。諸徒如命安厝。命其地曰:“曾仙塘”。後經數年,其徒於豫章江西南昌復見文辿師,驚其未逝,之後遂啟其冢,果空棺,始知文辿師屍解,真成地仙矣。著《尋龍記·八分歌》倆卷行世。 後人尊楊(救貧)、曾(文辿)、賴(布衣)、廖(金精)為風水形派四大祖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曾文辿
  • 國籍:唐
  • 民族:漢
  • 出生地江西於都葛垇小溷村
  • 出生日期:公元854年
  • 逝世日期:916年
  • 職業:風水師
  • 信仰:道教
  • :縫輿
  • :逸真
  • 相關人物:呂青雲
簡介,人物,三僚之說,文辿生平,文辿故居,文辿事跡,

簡介

曾文辿(公元854—916年),字縫輿,號逸真,江西於都葛垇小溷村人,生於唐大中甲戌歲(854),卒於梁貞明三年丙子歲(916),享年63歲。其父曾德富。兄文遄、弟文迪,文辿排行第二。曾公幼習詩書,熟究天文經書,黃庭內經諸書。隱居雩都黃龍寺時,緣遇楊公筠松,得其悉心指黠青鳥,遂得堪輿大道。
後梁貞明丙子年,曾公與諸徒袁州萬載覲丘山(今江西宜春萬載縣),肖形五牛飲水穴,穴結池心,授指謂子徒曰:“吾死葬此,切記”。時值臘月,果卒。諸徒如命安厝。命其地曰:“曾仙塘”。後經數年,其徒於豫章江西南昌復見文辿師,驚其未逝,之後遂啟其冢,果空棺,始知文辿師屍解,真成地仙矣。著《尋龍記·八分歌》倆卷行世。
後人尊楊(救貧)、曾(文辿)、賴(布衣)、廖(金精)為風水形派四大祖師。

人物

三僚之說

曾文辿是三僚曾氏開基祖,也是楊救貧的首座弟子。楊救貧雲遊天下,本無意駐足,但曾文辿卻想找一塊吉壤定居。
有一天,曾文辿發現三僚這個地方不錯,就告訴師傅楊救貧說他找到了一個“前有金盤玉印,後有涼傘遮蔭”地方,如果住下來,子孫可以世代為官。楊救貧過去一看,果然是一塊山環水繞的肥美盆地,盆地中間有一座長條形的石峰,盆地後部有一棵涼傘形的松樹,樹下是一塊圓形巨石。他告訴曾文辿說:“這裡果然是我們堪輿人的世居之地。你看前有羅經吸石,後有包裹隨身,住在這裡,子孫世世代代端著羅盤背著包裹出門。”
楊筠松和他的二個弟子一起,在盆地中間搭茅棚居住,他們把茅棚稱為“寮”,師徒仨人是三座茅棚,附近的人們就把這裡稱作“三寮”(現在寫作三僚)。

文辿生平

曾文辿原是於都肖縣(今於都曲洋鄉)人,自幼讀書,原想通過科舉仕進,因逢戰亂,隱居在於都縣黃檀寺讀書,不問世事,後偶遇楊筠松先生,羨其學問,遂拜楊公為師,隨其學習堪輿術。他將全家遷往三僚村定居時,楊救貧特地為徒弟擇址定向,並作了一份地鉗記流傳至今:
“僚溪山水不易觀,四畔好山巒;
甲上羅經山頂起,西北廉幕應;
南方天馬水流東,仙客拜朝中;
出土蜈蚣艮寅向,十代年中官職旺;
今卜此地為爾居,代代拜皇都;
初代錢糧不興大,只因醜戌相刑害;
中年富貴發如雷,甲木水栽培;
兔馬生人多富貴,犬子居翰位;
今鉗此記付文辿,三十八代官職顯。”

文辿故居

曾文辿唐末五代時遷三僚,時歷宋元明清,迄今千多年來,特別是明清兩朝以來,文辿後裔蕃衍千枝萬派,分布全國各地,已成萬丁著族,人文蔚起,忠烈滿堂,卓然俊拔之士達於中外,足見楊筠松當年的預測不謬也。現在許多海外易經考察團專程到三僚村,都是拿著這份鉗記,尋找中間提到的“天馬水”、“出土蜈蚣”、“羅經山”、“甲木水”的所在。

文辿事跡

割據贛州的盧光稠慕名聘請楊救貧弟子為他擇基修築贛州城後,又懇求楊救貧為其選一塊“天子地”。這一段歷史掌故,贛州府志記載甚詳:“唐都監楊筠松避地於虔,謁盧光稠,為其卜地雲出天子,盧遂改葬其母,復問還有此地否?曰:有,一席十八面;曰:何面出天子?曰:面面出天子。盧恐他姓得之,遂毒楊。楊覺,攜其徒曾文辿及去之,至一處間,問何地名,曾答:藥口。曰:藥到口死矣。仇不可不報也。小子志之。說盧王於贛州磨車灣安水碓,十字路口開一井,則世世為天子矣。曾曰:何謂也?曰:磨車灣安碓,單打盧王背,十字路口開井,盧王自縊頸,後盧果疽發背,痛不能忍而縊死。”楊救貧逝世後,曾文辿遵其所囑,回贛州說服盧王城內磨車灣安了水碓和十字街鑿了井,破了贛州的“天子氣”並制煞了盧光稠。他擔心盧王報復,遠走萬載縣西山隱居,後人稱其隱居處為曾公塘。曾文辿著有《八分歌》、《泥水經》等書傳世。
文辿四大局論
四大局乃木火金水四局。如死帝旺向水出本庫雖通竅,生冠過前會旺衰通本庫正房房興旺,切忌下砂高。倘若下砂高丁財亦薄,休囚,二子平三子必敗大福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