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評傳/中國古代軍事家評傳叢書

曹操評傳/中國古代軍事家評傳叢書

《中國古代軍事家評傳叢書》所選軍事家涵蓋了中國古代歷史的大部分時期,反映了中國兵家思想發展的基本線索,也從一個側面折射出中國歷史的發展進程。如果傳主有多重身份,也只以其軍事事跡為主,以突出本叢書特色。 余桂元著的《曹操評傳》是此叢書之一,採取夾敘夾議的方式,既介紹曹操的事跡,也介紹其軍事思想,並作出評論。在寫作方法上,既講人,也講故事,語言生動,敘事精彩,引人入勝。

基本介紹

  • 書名:曹操評傳/中國古代軍事家評傳叢書
  • 出版社:解放軍出版社
  • 頁數:165頁
  • 開本:16
  • 作者:余桂元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06567245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曹操是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
余桂元著的《曹操評傳》介紹曹操的事跡和他的軍事思想,並對他的行為作出評論。

圖書目錄

總序
第一章 亂世的奮鬥足跡
一、動盪亂世
二、宦官家庭
三、任俠少年
四、初試鋒芒
五、討伐董卓
六、逐鹿中原
七、統一北方
八、三分天下
第二章 不凡的戎馬生涯
一、鎮壓“黃巾”
二、興兵誅暴
三、收編“青州”
四、平定徐淮
五、決勝官渡
六、遠征烏桓
七、遺恨赤壁
八、巧取關中
九、經營合肥
十、撤兵漢中
十一、解救襄樊
第三章 豐富的軍事思想
一、好兵法注《孫武子》
二、挾天子以令諸侯
三、修耕植以蓄軍資
四、善用人唯才是舉
五、握軍權不圖虛名
六、嚴治軍賞罰分明
七、欲攻敵必先謀敵
八、善詭詐兵無常形
第四章 英雄的是非評說
一、文學效應
二、舞台形象
三、翻案文章
四、歷史真相
五、英雄能臣

文摘

曹操,又名吉利,字孟德,小字阿瞞,生於155年,死於220年。其子曹丕稱帝建魏後,追尊他為武帝,所以史書上常常稱他為“魏武帝”。又因為他生前曾被封為漢家的公、王,所以又被稱為“魏公”、“魏王”。
時代需要英雄,時勢造就英雄。為了弄清魏武帝曹操的所作所為,並給予恰當的評價,我們有必要簡略地追述東漢自中期以來的歷史,概略地了解東漢末年的社會大勢,把曹操這個人物,放到一定的歷史環境中進行剖析。看看東漢末年這個時代,出現過哪些社會問題,給人們提出了什麼樣的歷史使命?又是怎樣把曹操這樣一個歷史人物推向歷史舞台前台的?
曹操出生的155年,及此前此後的那一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典型的動盪亂世。
東漢中期以後,由於土地兼併趨勢加劇,政府租賦剝削嚴重,再加之意外災害的襲擊,小生產者迅速破產。破產的農民,離開土地,不得不在社會上流蕩,他們往往“裸行草食”——在流亡途中赤裸著身軀,啃嚼著草根樹皮,境況極其悲慘。這些破產流亡的農民,不斷舉行起義。例如:漢桓帝時代,永興二年(154年),泰山、琅邪爆發了公孫舉、勞丙領導的農民起義,人數多達三萬;延熹五年(162年),長沙、桂陽、蒼梧、南海、南郡等地區爆發了卜陽、潘鴻、李研領導的農民起義,人數竟達十餘萬。越是到東漢末期,農民起義規模越大。到184年,終於爆發了全國性的黃巾大起義。
東漢後期,隨著階級矛盾的日益尖銳和激化,統治階級內部士夫官僚和外戚、宦官之間的鬥爭也愈演愈烈。同時,由於要用武力鎮壓農民起義,這就為地方上的州牧、郡守擅兵執權,逐漸形成割據局面,提供了可能。
東漢、唐朝和明朝,都是中國古代史上宦官專權出了名的王朝。所不同者,東漢王朝在宦官專權的同時,還夾雜著一層外戚專權的弊端。外戚與宦官專權,這就使得當時的政治異常的黑暗。東漢的外戚,雖然都出身於元勛貴族,但其勢力的消長,卻是隨著太后、皇帝的生死存亡的變化而轉化的。當新皇帝即位或取得實際政權後,就有新的外戚要進入政權,而舊的外戚由於和新皇帝的關係較為疏遠,他們就不得不隨著舊皇帝或太后的死去而面臨失勢的境地,這當然是他們不甘心的。新皇帝長大之後,為了要求還政於己,還須運用各種手段,調動各方面的力量來剷除舊外戚的勢力。可是皇帝自幼生長於深宮之中,要想消滅久秉大政、威行內外的舊外戚,一般來講很難謀之於外廷群臣,於是不得不退而依賴宮廷中親近的宦官。所以,東漢歷史上就出現了92年和帝利用宦官鄭眾殺外戚竇憲,125年順帝利用宦官孫程等十九人殺外戚閻顯,159年桓帝利用宦官單超等五人殺外戚梁冀等多次變亂。梁冀被消滅以後,東漢王朝的統治大權,落入到宦官集團手中。 外戚也好,宦官也好,他們都是剝削人民、霸占土地的能手。相形之下,宦官的貪殘橫暴,比外戚更為厲害。他們不但兼併土地,強占房屋,還掠奪良民,搶人妻兒。例如:宦官侯覽先後通過各種途徑侵奪老百姓的房屋三百八十一所、田地一百一十八頃,自己又建起達十六區之多的宅第。由於他們的親屬和黨羽奪占了州郡大半土地,無數農民失去土地,變成赤貧,有的人因而不得不去做“自賣人”。
東漢統治集團內部,有個階層叫做“士夫”,他們往往先從師受經傳,或遊學全國政治文化中心洛陽的太學,然後以經名行修應命徵辟,歷任地方守令、中央郎吏,以至卿相高位,逐漸形成世家望族。這一部分人,主觀上希望加強中央專制主義政權力量。當宦官專權,中央集權體制惡化,社會危機日益嚴重的時候,士夫官僚中的一部分人和太學生們,紛紛起而反抗。這些士夫官僚一般都比較有統治經驗,而三萬太學生,其中的一些人又比較接近下層社會,因此,他們提出的政治改良要求,往往能取得廣大人民民眾的支持。對此,宦官集團十分恐懼。為了保持其為所欲為的權勢,他們對士夫階層採取了鎮壓手段。在166年和169年的兩次大規模行動中,宦官們幾乎把當時那些較有統治經驗的士夫們一網打盡,全部摒諸政權之外,這就是東漢歷史上有名的“黨錮之禍”。從兩次黨錮之禍的發生,到189年,前後二十多年間,東漢政局幾乎成為宦官勢力的天下。
P01-03

序言

《中國古代軍事家評傳叢書》總序
戰爭,隨著人類社會的產生而出現,當人類社會中不同利益集團的矛盾難以調和,底層民眾和統治階級的矛盾得不到有效解決的時候,戰爭就成了人們解決矛盾的最終手段。人類最早的戰爭出現於原始社會,黃帝部落大戰蚩尤部落,起因便是爭奪中原地區的牧場和耕作土地。黃帝部落在涿鹿之戰中最終擊敗了蚩尤部落,統一了各部落,促進了各部落的交流與融合,黃帝成為各部落公認的首領。後世尊稱黃帝為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便是由此而來。這次最初的部落融合便是由戰爭來完成的。
逐利是人類的本性,當人類社會進入階級社會的時候,這種本性便會更加明顯,因而,戰爭在階級社會裡也是發生得越來越頻繁,規模也越來越大。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不同國家之間爭奪地盤的進攻與防禦,外族入侵的侵略和反侵略,底層人民因不堪壓迫憤而揭竿起義爭奪起碼的生存權。在這林林總總、大大小小的戰爭里,在這各種各樣、原因各異的戰爭里,不能缺少的因素便是人,是作戰的人,決定戰爭的勝負離不開領兵作戰的各路將領。
中華五千年的歷史上,從戰爭中誕生了無數統兵將領,有的建功當世名垂青史,更多的則是默默無聞湮沒於漫漫歷史煙塵中。而那些能在歷史上留下自己字號的將軍們,各有各的風采,各有各的擅長。一幕幕血腥殺戮,記載下千秋武功;一頁頁史書文字,書寫著萬代軍威。
中華幾千年的戰爭史上,戰爭無數,經典無數。從步戰到戰車、到騎兵、再到步車騎協同,從單純陸戰到水戰、再到水陸協同,從冷兵器到熱兵器,從陸到水再到空,人類的戰爭發展史就是人類社會經濟發展史,就是人類自身開拓爭取更大生存空間的發展史。在這些轟轟烈烈的戰爭畫卷中,我們看到一個個鮮活的身影,一個個身先士卒衝鋒陷陣奮勇衝殺的統兵將領們,他們給後人留下的不僅僅是經典戰例,更有一生戎馬生涯的總結,留下了影響後世的軍事思想。
孫武是春秋時期最富盛名的將軍,更由於其留下了一部五千字的《孫子兵法》,而為後世代代銘記。區區五千言,濃縮的是中華文化中最深刻的軍事戰略思想,這影響綿延數千年仍歷久彌新,時間越久越發現《孫子兵法》思想的博大精深。即使進入21世紀的今天,戰爭手段早已進入高技術精確制導武器時代,早已進入海陸空天電磁五維戰場時代,孫子的軍事思想仍熠熠生輝,時間賦予了孫子軍事思想越來越強的生命力,以孫子思想為代表的中華軍事文化必將和人類社會並存於世。
泱泱中華五千年,名將輩出,自孫子以降,代有英雄各領風騷。歷代名將在孫子軍事思想上,加上自身的軍事實踐,又生髮升華出各具特色的軍事理論,對孫子的軍事學說也是一種豐富和發展,同時也使中華大地的軍事思想異彩紛呈,經典戰例精彩輩出。各位將軍用自己的學識,用自己的血與勇,在自己所處的時代豪氣乾雲,在歷史上重重地留下了屬於自己的印跡。這些將軍的戰爭實踐,有勝利,有失敗,無論結果,都是戰爭史上難得的寶貴資料。歷朝歷代的將軍們,用自己的戰爭實踐,充分展示了戰爭的指揮藝術,揭示了戰爭的共同規律。中華大地的軍事文化,以《孫子兵法》為首,旱已不局限在這片孕育它的土地上,早已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成為全世界矚目的軍事思想精華,受到全世界追捧的思想精粹。
中華軍事思想並不局限於戰爭本身,其實質也是一種哲學思想。自孫武開始的軍事家,軍事思想早已被後人廣泛套用於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從政治軍事再到經濟生活,無所不在,無所不用。很多原本是軍事術語的辭彙,早已演變成日常生活用語,變成了日常辭彙的一部分,這都從另一角度說明了,中華軍事文化對社會生活的深刻影響,說明了中華軍事文化深刻的預見性和涵蓋的廣泛性。
戰爭是社會矛盾激化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但絕不是解決社會矛盾的唯一和必要手段。無論何時,和平都是第一位,生命總是第一位。本系列推出的中國曆朝歷代的著名軍事人物,沒有一位是嗜殺成性的戰爭狂,他們作戰的目的,歸根結底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維護自己統治區域內的社會秩序,給百姓以和平安寧的生存環境。只有和平才能發展,戰爭可以促進社會進步,可以促進民族融合,但是戰爭也給人類社會帶來無盡的災難。經濟的發展推動戰爭手段和戰爭形式的升級,反過來又促進了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但所有的發展與進步必須是在和平的環境下才能獲得,戰終究還是為了和,為了戰而戰只能青史留罵名,遺臭萬年!
戰爭是一種殺戮,而中華軍事思想的一大特點是注重“師出有名”,以道德為先,忠義貫穿始終,為正義而戰。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也。本書選取的幾位歷朝歷代著名軍事人物,各具特色,他們在自己所處的歷史時期,充分施展自己的軍事謀略,巧計迭出,奇謀並舉。從春秋,到戰國、兩漢,再到隋唐,下至明清,讀者可以跟隨作者的筆觸,一一領略宏大的歷史畫卷,重溫血與火的戰爭場面,有溫情,有冷酷,有智慧,有陰謀,有悲情,有忠義,唯一不變的是貫穿中華幾千年始終不散的保國安民的家國情懷。他們是歷史造就的英雄,他們的人,他們的思想,更是中華幾千年歷史給每一個後人留下的最寶貴的財富,永遠不應該被抹殺、被忘記,當然永遠也不可能被抹殺、被忘記。這片土地,是老祖宗篳路藍縷刀耕火種給我們留下的土地,誰也不能奪走它,每箇中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好好守護它。重溫這些歷代英豪,重溫那些躍然紙上的家國情懷,戰爭造就名將,時代呼喚英雄。這便是今時今日推出這套《中國古代軍事家評傳叢書》意義之所在。
是為序。 毛佩琦呂一兵
2013年7月14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