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風雨將臨

巴比松畫派在19世紀30年代出現在法國,有其深遠的歷史意義。在此以前,儘管歐洲的風景畫也已發達,但基本上沒有直面自然的作品.

基本介紹

簡介,發源,藝術個性,特羅揚,缺陷,畫風,

簡介

【名稱】暴風雨將臨
【類別】油畫名畫
【年代】作於1851年
【作者】特羅揚
【規格】53×38厘米
【屬地】現藏莫斯科普希金造型藝術博物館
【簡介】

發源

巴比松畫派在19世紀30年代出現在法國,有其深遠的歷史意義。在此以前,儘管歐洲的風景畫也已發達,但基本上沒有直面自然的作品。法國古典主義畫家普桑與歐洲其他國家的風景畫,很少直接從大自然的感覺中去吸取靈感。

藝術個性

從30年到40年代,巴黎風景畫家之所以投入楓丹白露森林,其中一個動機是反對長期以來虛構的"歷史風景畫"。當然,巴比松畫家們並不完全一致,柯羅的風景充滿著夢幻的詩意;迪亞茲還沒有徹底擺脫浪漫主義影響;米勒與風景畫家杜彼尼是性格絕然不同的兩位農村題材畫家,但他們都樂意在風景中描繪人,強調自然中有人的氣息。康斯坦·特羅揚雖比他們都年輕,但在他們的啟發下,逐步找到了自己的藝術個性:以牛羊形象來展示農村中人的作用。

特羅揚

1833年時,特羅揚(1810~1865)所描繪的聖克魯與塞佛爾的風景畫還顯得比較膚淺。在1841年的沙龍中,特羅揚第一次展出了一幅主題性油畫《托比與天使》。到40年代後,他與杜勃萊一起去朗德,最後,在盧梭的鼓勵下住進了巴比松村,他的風景創作開始發生了變化,漸漸對巴比松的一草一木產生感情,並學會採用巴比松畫家所愛好的深棕色調。直至去荷蘭旅行,與荷蘭畫家交往(約在1847年),特別是結識了荷蘭畫家波特爾之後,他愈來愈動情於牛羊群的描繪。

缺陷

不過,在巴比松畫派中,特羅揚的作品還缺少如巴比松的杜彼尼,杜勃萊、迪亞茲等人那種綜合地理解自然美的眼力。他所畫的都是具體的、真實的農村生活一角,如這一幅《暴風雨將臨》。畫面上渲染了暴風雨前夕的一種景色,它是寫實的,可惜缺乏某種生活的綜合含義。在一種不流動的空氣中,觀者雖覺得已產生悶氣感,但不感到緊張。烏雲密布在遠方,大地還是那樣平靜,尤其是近景上的一池溪水,平靜得象鏡子一樣,遠處有一對穿紅、白兩色衣服的戀人,在池中顯出清晰的倒影。近景右側那個騎牛的牧童,正低著頭與身邊的小狗對話。畫家如實記錄了暴風雨將臨前眼前的一切。只是在天穹與大地兩處,存在著強烈的對比,此種對比的色彩,使全畫顯得十分均衡,略微預示著此種均衡的行將結束。

畫風

特羅揚的風景畫上的自然景色的語言比較含蓄:《去耕作的牛群》,渲染了晨曦與朝霞的對比;在《趕集》(1859年作,現藏蘇聯艾爾米塔日博物館)中,陽光透過濃霧,讓自然處在朦朧之中;而這一幅《暴風雨將臨》,則運用明亮的金黃色、綠色和銀灰色,讓近景的寧靜和遠處的肅殺景象對立起來。這也許是特羅揚所樂意尋求的風景個性。 此幅畫屬於他的代表作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