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財產權商務調查手段合法性研究

智慧財產權商務調查手段合法性研究

《智慧財產權商務調查手段合法性研究》是2014年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武雙。

基本介紹

  • 書名:智慧財產權商務調查手段合法性研究
  • 作者:黃武雙
  •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7247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智慧財產權商務調查活動在訴前證據收集和執行程式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維護權利人合法權益的一種必要方式。本書從內涵界定、適用條件、遇到的問題以及相應策略等方面,對於各種常用的智慧財產權商務調查手段進行梳理,以期對智慧財產權商務調查活動提供一些規範建議,更好地維護權利人的合法權益。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智慧財產權商務調查概述
一、商務調查的起源與發展
(一)商務調查的歷史沿革
(二)我國商務調查的發展
二、智慧財產權商務調查的內涵
(一)調查的主體
(二)調查的對象
(三)調查的手段
(四)各種調查手段簡評
(五)調查的必要性及意義
三、智慧財產權商務調查的特點
(一)商業性
(二)私力性
(三)專業性
四、智慧財產權商務調查的原則
(一)證據材料全面
(二)防範過程風險
第二章 各種調查方式詳論
第一節線人調查
案例引入
一、線人調查概述
(一)定義
(二)分類
(三)特徵
(四)線人與臥底的區別
二、線人調查的必要性
三、線人的管理
(一)線人的招募
(二)線人的考核與備案
(三)線人的控制管理
四、線人調查可能存在的問題
(一)所獲證據缺乏效力
(二)線人犯罪行為的豁免權問題
(三)線人保護制度缺位
五、線人調查的規範指引
(一)線人身份信息的披露
(二)建立線人檔案
(三)完善控制制度
(四)線人的特別保護
六、私人不法取證比較研究
(一)私人不法取證與非法證據排除規則
(二)私人不法取得證據的效力
(三)私人不法取得證據的理論依據
第二節臥底調查
案例引入
一、臥底調查概述
(一)定義
(二)調查目的
(三)特徵
二、臥底調查的必要性
三、臥底調查的管理
(一)前期準備
(二)臥底調查的實施
(三)形成立案的初步證據
四、美國臥底調查流程介紹
(一)計畫和準備階段
(二)信息採集階段
(三)信息甄別和分析階段
(四)違紀處分和糾正階段
(五)預防和教育階段
附錄A
附錄B
附錄C
附錄D
五、臥底調查可能遇到的問題
(一)陷阱偵查行為的抗辯
(二)臥底行為合法性的界定
(三)臥底所獲證據的有效性
(四)不當臥底調查的權利救濟
六、臥底調查的規範性指引
(一)臥底調查的條件及規則
(二)臥底人員的行為準則
(三)臥底調查的保障策略
第三節誘惑調查
案例引入
一、誘惑調查概述
二、誘惑調查手段的必要性
(一)侵犯智慧財產權行為的特點
(二)公權力機關取證的不足
三、誘惑調查的管理
(一)判斷惡意侵權行為是否在先
(二)前期準備工作
(三)具體實施
(四)證據固定
四、可能存在的問題
(一)惡意誘髮型調查的排除
(二)非法取證的界定
(三)所獲證據的證明力
(四)調查成果的轉化
(五)調查機構的地位
(六)惡意訴訟問題
(七)損害賠償額的計算
五、誘惑調查的規範指引
(一)前提條件
(二)需要遵循的規則
第四節密拍密錄
法律規則的演變
案例引入
一、密拍密錄概述
(一)被調查者不知情
(二)需要特殊技術設備
(三)實施地點和對象可以選擇
二、密拍密錄的必要性
三、密拍密錄的管理
(一)前期準備工作
(二)實施密拍密錄
(三)審查所獲材料
(四)決定如何使用
四、可能存在的問題
(一)是否侵犯隱私權
(二)所獲材料能否作為證據
(三)所獲證據材料的證明力
(四)器械的使用
五、密拍密錄的規範指引
(一)所獲資料的使用方式
(二)取證行為不違法
(三)地點的選擇
(四)器械的選擇
(五)錄製的內容
第五節跟蹤守候
案例引入
一、跟蹤守候概述
(一)定義
(二)特性
(三)運用實踐
二、必要性
三、跟蹤守候的管理
(一)前期準備
(二)跟蹤與守候形式
(三)跟蹤與守候方法
(四)跟蹤守候過程記錄
(五)反跟蹤監控
四、可能存在的問題
(一)涉足專有調查權
(二)侵犯他人隱私
(三)違反禁止性規定使用器材
(四)調查人員安全保障
五、跟蹤守候的規範性指引
(一)做好備案許可工作
(二)限制技術設備使用
(三)選好前線調查人員
第六節調查訪問
案例引入
一、調查訪問概述
(一)定義
(二)特徵
二、調查訪問的必要性
三、調查訪問的管理
(一)準備工作
(二)調查訪問的實施
(三)調查訪問的手段
(四)調查訪問的方式
(五)調查訪問的記錄
(六)調查訪問材料的審查
四、調查訪問可能存在的問題
(一)秘密調查訪問是否違反禁止性規定
(二)調查訪問形成證據材料的問題
五、調查訪問的規範性指引
(一)選擇恰當合法身份
(二)規範調查筆錄格式
(三)參照司法機關辦案常規
(四)藉助公證提高筆錄真實性
六、訴前證人證言證據效力比較
(一)美國庭外證言錄取(deposition)
(二)德國的獨立證據調查程式
(三)我國台灣地區證據保全制度
(四)國家或地區相關規定比較
(五)我國證人證言相關規定
第七節資料查詢
案例引入
一、資料查詢概述
(一)公民的資料查詢
(二)律師的資料查詢
(三)公權力部門的資料查詢
(四)調查機構的信息查詢
二、資料查詢的必要性
(一)訴前資料查詢的必要性
(二)執行階段資料查詢的必要性
三、資料查詢的管理
(一)制定查詢計畫
(二)運用不同查詢方式
(三)有效固定所獲資料
四、資料查詢可能存在的問題
五、資料查詢的規範性指引
(一)通過合法渠道查詢
(二)材料審核後使用
(三)公證特殊案件材料
第八節公證取證
案例引入
一、公證制度概述
(一)概念
(二)特徵
(三)目的
(四)效力
(五)適用範圍
(六)商務調查中的公證程式
二、公證制度在智慧財產權案件中的運用
(一)侵權案件中的證據保全公證
(二)權利歸屬公證
(三)智慧財產權轉讓契約公證
三、瑕疵公證的認定及效力
(一)違反《公證法》的禁止事項
(二)其他類型的瑕疵公證
(三)瑕疵公證的司法認定
四、網路環境公證取證問題
(一)對網路環境公證的要求
(二)網路證據保全公證存在的問題
(三)網路證據保全公證瑕疵產生原因
(四)公證制度弊端的消極影響
(五)網路公證相關問題
(六)網路證據保全公證的完善
第九節公眾意見調查
案例引入
一、公眾意見調查概述
(一)公眾意見調查
(二)公眾意見的形式
(三)公眾意見調查的特點與優點
二、公眾意見調查的必要性
(一)著作權領域
(二)專利權領域
(三)商標權領域
三、調查流程
四、調查報告的證據效力
(一)調查報告轉化為證據
(二)調查數據的分類
(三)商標侵權案件適用前景
五、公眾意見調查常見問題及對策
(一)數據收集的常見問題
(二)規範調查手段的域外經驗
(三)我國調查報告的規範
六、結論
後記

作者簡介

 黃武雙,教授,博士生導師,華東政法大學智慧財產權研究中心主任。獲首批全國智慧財產權領軍人才、上海市優秀青年法學家等榮譽稱號;曾赴美國、德國、奧地利、荷蘭、泰國、日本、韓國及我國港澳台地區進行交流訪問。兼任中國科學技術法學會副會長、中國智慧財產權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高等學校智慧財產權研究會人才培養委員會副主任。
  已經出版《美國商標案件金錢償還額的計算:原理與判例》、《商標共存:原理與判例》、《計算機字型字型檔法律保護:原理與判例》、《美國商業秘密判例:公共政策、構成要件與加害行為》、《智慧財產權法:案例與圖表》、《企業專利戰略》等著作,主編《智慧財產權法研究》12卷;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研究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各類橫向課題等10餘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