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雷紹夫

普雷紹夫

斯洛伐克東部城市。在托里薩(Torysa)河畔。人口7.6萬(1983)。建於十二世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普雷紹夫
  • 行政區類別:城市
  • 所屬地區:托里薩河畔
  • 人口:7.6萬
普雷紹夫 / Prešov,特色,歷史,

普雷紹夫 / Prešov

鐵路和公路樞紐。有機械(電力儀表)、紡織、食品、木材加工、縫紉等工業。

特色

它是境內烏克蘭人文化的中心。設有師範學院。有十二至十八世紀的建築藝術古蹟。
普雷紹夫

歷史

人類在現今普雷紹夫一帶的定居痕跡最早可追溯至舊石器時代,在該區發現的最古老的工具和長毛象骨骼約有2.8萬年曆史。斯拉夫人約在公元4至5世紀開始在該區定居,最早的持續聚居地則始建於8世紀。
11世紀後期,該城成為匈牙利王國的一部份,匈牙利士兵在該城定居。1247年蒙古帝國入侵後,大量德國人從斯皮什地區遷移至普雷紹夫。匈牙利國王貝拉四世在1247年的一份檔案是最早記載普雷紹夫的文字紀錄,當時該城被稱為“Epuries”,當時它是屬於沙里什城堡的一個鄉村。[1]1299年,普雷紹夫獲安德烈三世授予市的地位,1374年它被列為帝國自由城市,這導致工藝和貿易的迅速發展。普雷紹夫在15世紀加入一個由巴爾代約夫、萊沃恰、科希策、普雷紹夫和薩比諾夫5個城市組成的聯盟。
紀錄顯示該城最早的學校出現在1429年。1572年,索利瓦爾(普雷紹夫附近的一個城鎮,屬於普雷紹夫的一部分)開始了採鹽活動。普雷紹夫的重要性不斷上升,並因此在1647年成為沙里什縣縣治。信義宗教士於1667年在該城建立了一座重要的學院。
18世紀初,普雷紹夫的人口因為腺鼠疫疫情而下降至約2千人,直至18世紀後半期才得以恢復,工藝、貿易和工業重新發展。
1870年,科希策至普雷紹夫的鐵路開始興建,是普雷紹夫的第一條鐵路。直至19世紀末,該城引進了電力、電話、電報和污水處理系統。1887年的一場大火破壞了城鎮的大部份。1918年普雷紹夫成為新成立的捷克斯洛伐克的一部份。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鄰近城鎮科希策根據第一次維也納仲裁裁決再次被劃歸匈牙利,因此許多公共建築物從科希策遷往普雷紹夫。
在1948年以後的共產捷克斯洛伐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