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史(1573—1644年)(下卷)(全二冊)

《晚明史(1573—1644年)(下卷)(全二冊)》是2003年10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樊樹志。

基本介紹

  • 書名:晚明史(1573—1644年)(下卷)(全二冊)
  • 頁數:1228
  • 定價:60.00元
  • 出版時間:2003年10月
  • 裝幀:精裝
書籍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書籍信息

晚明史(1573—1644年)(下卷)(全二冊)
作者:樊樹志 著
定價:60.00元
頁數:1228頁
ISBN:ISBN7-309-03746-4/K.123
字數:1032千字
開本:32 開
裝幀:精裝
出版日期:2003年10月

內容簡介

本書論述的晚明史,起於萬曆元年(1573年),迄於崇禎十七年(1644年)。今有湯綱、南炳文《明史》和牟復禮(Frederick W. Mote)、崔瑞德(Denis Twitchett)《劍橋中國明代史》,以及司徒琳(Lynn H. Struve)《南明史》和顧誠《南明史》。前兩種《明史》是關於整個明代的歷史,後兩種《南明史》則是關於崇禎十七年以後南明小朝廷的歷史,而晚明史的專著付諸闕如。因此,本書的出版具有創新性。
本書觀察晚明史的一個別開生面的視角,在於晚明與世界的聯繫。16世紀下半葉至17世紀中葉的晚明時期,正處在新航路發現之後的“全球化”起步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國在全球經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除了鄰近國家傳統的朝貢貿易之外,遙遠的歐洲國家如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等國以及它們在亞洲與美洲的殖民地,都捲入了與中國的遠程貿易,而且都毫無例外地處在貿易逆差之中,占世界產量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白銀源源不斷地流入中國。另一方面,地理大發現後的“全球化”進程也表現在文化上,其主要標誌就是以耶穌會為代表的教會向世界包括中國派出傳教士,在傳教布道的同時傳播文藝復興以來歐洲的科學與文化。晚明時期進入中國的耶穌會士,通過澳門這箇中西交流的視窗,對中國的知識界產生了影響。
本書演繹晚明史的主要特色,在於充分表現了敘事史學的結構與魅力。晚明中國在經濟、文化上融入世界之際,一個固步自封的王朝不僅不可能把握機遇,反而是加劇了自身內在矛盾,特別是朝廷上下都忙於政治派系之爭,從萬曆到崇禎的幾十年中幾乎沒有不爭之時。書中以翔實的史料、細緻的筆觸,再現晚明王朝在內憂與外患的雙重壓力之下走向滅亡的全過程,並揭示其深刻的教訓。作者廣泛吸收學術界研究成果,在〖JP3〗關於晚明時期“倭寇”、“市鎮”、“新政”、“黨爭”等一系列問題上提出了獨到的見解。

作者簡介

樊樹志,1937年生。籍貫遼寧瀋陽,出生地浙江湖州。196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歷史系,留校任教,現為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歷史學博士後流動站指導委員會委員、歷史學科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專攻明清史、中國土地關係史、江南地區史。代表作有《中國封建土地關係發展史》(1988年)、《明清江南市鎮探微》(1990年)、《萬曆傳》(1994年)、《崇禎傳》(1997年)、《國史概要》(1998年)。

圖書目錄

下卷
第七章 從泰昌到天啟
一、 神宗的怠於臨朝與疾病纏身
二、 曇花一現的泰昌朝
三、 從泰昌到天啟的過渡
四、 天啟: 畸形的魏忠賢專政時代(上)
五、 天啟: 畸形的魏忠賢專政時代(下)
第八章崇禎: 清查“閹黨”逆案
一、 受命於危難之際的朱由檢
二、 不動聲色逐元兇處奸黨
三、 清查“閹黨”逆案
四、 為東林人士平反昭雪
第九章袁崇煥與毛文龍
一、 從李成梁到熊廷弼
二、 從孫承宗到袁崇煥
三、 同室操戈:毛文龍之死
四、 己巳之變:袁崇煥的悲劇
第十章“黨同逐異,便己肥家”
一、 “今日吏治民生夷情邊備事事堪憂”
二、 “此時不矯枉振頹,太平何日可望?”
三、
——由會推閣員引發的黨爭: 錢謙益案
四、 朝政與黨爭(下)
——由袁崇煥之獄引發的黨爭: 錢龍錫案
五、 權力爭奪: 溫體仁與周延儒的傾軋
六、 溫體仁輔政:“崇禎皇帝遭‘溫’了”
第十一章民變蜂起: 舉棋不定的撫與剿
一、 初起階段的民變與楊鶴招撫的失敗
二、 戰火蔓延山西
三、 從澠池渡到車箱峽
四、 洪承疇、盧象、孫傳庭
五、 楊嗣昌“十面張網”的成功
第十二章攘外與安內的兩難選擇
一、 對清朝和與戰的優柔寡斷
二、 “鹽梅今暫作干城”: 楊嗣昌督師
三、 〖ZK(〗“功雖未成,盡瘁堪憫”
——楊嗣昌之死
四、 “滅寇雪恥”成泡影: 洪承疇降清
五、 秘密媾和與陳新甲之死
第十三章“無可奈何花落去”: 明朝的覆亡
一、 朋黨政治與周延儒的復出
二、 內戰形勢急轉直下: 李自成與張獻忠
三、 挽救命運的失敗嘗試: 出征、南遷、勤王
四、 京師陷落與思宗殉國
五、 從大明到大順到大清的政權更迭
主要參考文獻
索引
後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