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公論

是非公論

《是非公論》該刊於1937年4月創刊於江蘇南京,屬於時政評論類刊物,旬刊。該刊由是非公論旬刊社編輯發行,社址位於南京鐵管巷,瑞福里三號,由中山公記印書館印刷。該刊停刊時間及原因不詳,館藏最後一期為1937年8月出版的第四十七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是非公論
  • 語種:中文
  • 創刊時間:1936年
  • 出版周期:旬刊
  • 作者:是非公論旬刊社
  • 出版社:是非公論旬刊社[發行者]
  • 出版地:南京
辦刊宗旨,欄目方向,

辦刊宗旨

《是非公論》是由是非公論旬刊社創辦的時政評論類刊物,以“實際環境為立論之基礎,以綜合態度為評論之準繩”為宗旨。

欄目方向

主要刊載各類有關政治、經濟、社會等國內外實時動態的評論性文章。該刊在創刊號的《是非自有公論》一文中談到了該刊的辦刊緣由,“我們喜歡喝茶,我們更喜歡談天。談天,自然是天上地下,古往今來,堂皇如國家大事,瑣碎如油鹽柴米,高雅如文章藝術,無聊如兒女風月,無所不談,……有那樣一天,正談得興高采烈的時候,一位朋友提議,我們不如出一種刊物,把我們所謂的是非之類寫出來,拿去質諸當今的高明。這樣,《是非公論》誕生了。”文章如《部長別開門路》,諷刺了中國政治“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惡劣生態,強調吏治的澄清,必須嚴格考試制度,並對完善考試制度提出了明確的主張,如詳細討論了在中央各部成立部長辦事處的計畫等。該刊每期文章數量有限,但多數文章篇幅較長,且質量較高。七七事變發生後,該刊也隨之跟進了對事變的評論,指出盧溝橋事變僅是日本吞併中國的一個藉口,對中國的侵略,自日本從山縣有明乃至田中義一以來便已成計畫,中國必須採取堅決的抵抗。
《是非公論》作為一份時政評論類刊物,出版周期短,且每期內容充實,館藏資源豐富。刊內有關國內外時事的評論文章,反映了抗戰全面爆發前後中國知識分子對時局的認識,對民國史研究具有一定程度的史料參考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