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酒堂詩文集

春酒堂詩文集

本文不足150字,卻生動地記敘了作者帶小童“以木簡束書”趕路的一段生活經歷,揭示出“躁急自敗”,欲速則不達的生活哲理。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春酒堂詩文集
  • 創作年代:清代
  • 文學體裁:散文
  • 作者:周容
原文,譯文,註解,整理總結,

原文

庚寅冬,予自小巷入蛟州城,命小奚以木簡束書從。時西日沉山,晚煙縈樹,望城二里許。因問渡者尚可得南門開否?”渡者熟視小奚,應曰:“徐行之,尚開也;速行則闔。”予慍為戲。趨行及半,小奚仆,束斷書崩,啼未即起。理書就束,而前門已牡下矣。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敗,窮暮而無所歸宿者,其猶是也夫!其猶是也夫!

譯文

順治七年冬天,我從小港出發,打算到蛟川縣城去,讓書童用夾書的木版捆著書跟著我。當時太陽已經落山,傍晚的雲霧環繞著山林。看看離城還有兩里路,便向船夫問道:“還能趕得上南門開嗎?”船夫仔細看了看書童,回答道:“慢慢地前行,還能在城門開著時趕到;走得快了,(在走到之前)城門就關閉了。”我以為他是拿我開玩笑,心裡很生氣。(我)快步趕路,走到了一半路程的時候,書童摔了一跤,捆書的繩子斷開,書也散了,他哭哭啼啼沒有馬上起來。等我們收拾好書,把書捆好繼續前進,城門已經關上了。我心裡頓時恍然大悟,明白了擺渡人所說的“近道”的意思。天下因為急躁而導致自己失敗,直到晚年也沒有成就的人,大概就像我這種情況吧?就和這一樣啊!

註解

①注音:
闔hé 予慍yùn 趨qū行 束shù斷書崩bēng
②釋義:
庚寅:清順治七年(1605年)
闔:閉。
趨:急行。
牡:門閂,鎖鑰。(牡下:上鎖)
徐:慢,緩慢地。
及:達到。
爽然:豁然開朗。
窮:窮盡。
躁急:性急,不冷靜。
慍:惱怒,發怒,生氣。
縈:縈繞。
小奚:小書童。
其猶是也夫:大概就像這樣的吧
木簡:這裡指木板

整理總結

一、全文可分為三層。
第一層:(從開頭到“命小奚以木簡束書從”)寫作者帶著書童趕路。
這一層交代了事情發生的時間(庚寅冬)、地點(小港)、人物(“予”與小奚)、事件(予自欲入蛟川城)。記敘要素,清楚明了。
第二層:(從“時西日沉山”到“而前門已牡下矣”)寫作者不聽“渡者”之言,導致沒能趕在關城門之前進城的經過。
“西日沉山,晚煙縈樹”說明天時已晚,可離城還有“二里許”,時間很緊迫。於是,便有了“問渡者”及“渡者”的奇怪回答:“徐行之,尚開也;速進,則闔。”可是,作者並沒有因“渡者”答話的奇怪而細加思考,反而“慍為戲”,堅持“趨行”,結果,“小奚仆,束斷書崩,啼未即起,理書就束,而前門已牡下矣”。
第三層:(從“予爽然”到文末)寫作者的感悟–––“躁急自敗”。
這一層,作者將自己趕路之事推及到生活中所有類似的事情,揭示出“躁急自敗”,欲速則不達的生活哲理。文中連說兩遍“其猶是也夫”,是為了強調“躁急自敗”的道理,表達了作者極其懊悔、慚愧,感悟至深的心情。
二、寫法探究
1、本文文筆流暢,語重心長,生動的故事中包含著深刻的道理,發人深思。
①設定懸念,文有曲折。
本文兩次設懸:先講述自己在趕路時所遇上的怪事:天色已晚,渡者不勸“予”“速進”,反說“徐行之尚開也,速進則闔”,這是為什麼呢?此為懸念一,後來又說予“趨行”,“而前門已牡下矣”,為什麼作者加快腳步,卻依然沒能進城呢?此為懸念二,這就為後文“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的感悟做了鋪墊,在製造懸念的過程中逐步解開了懸念,自然地揭示出“天下之以躁急自敗,窮暮而無所歸宿者,其猶是也夫!”的主旨。
②描寫生動,言簡意深。
文章敘述清楚,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交代得明明白白。文中也不乏生動的描寫,“西日沉山,晚煙縈樹”一句渲染環境,突出天色已晚,為作者的詢問和趕路做鋪墊。“熟視”一詞描繪出“渡者”仔細打量小童時的神態和心理。而“予慍為戲,趨行”則將作者惱怒的心境和趕路的動作描寫得惟妙惟肖。更妙的是作者將趕路這件生活小事闡發為耐人深思的哲理。為什麼作者加快腳步,卻依然沒能進城呢?是因為他過於急躁而脫離了實際情況,所以才會出現“束斷書崩”的意外,導致了最終的失敗。那些因為急躁而忘記了客觀情況,最終走向失敗的人,不也是這樣的嗎?作者以一件小事引發“躁急自敗”的哲理,敘事簡潔,卻韻味無窮。
2.價值探討
面對快節奏的生活旋律,面對經濟大潮的衝擊,當代青少年心態浮躁的現象越來越嚴重,或表現為遇事衝動,急躁而簡單地處理學習或工作中的困難;或表現為急功近利,不願做長期的艱苦的努力。這篇課文以作者的親身經歷告誡我們,應該怎樣正確地對待生活中的“快”與“慢”。渡者的“徐行之尚開也,速進則闔”這句話,看似奇怪,不可理喻,細細品味,卻充滿了辯證法;“快”中寓“慢”,“慢”中有“快”,“慢”與“快”不僅在行動,更在心態。作者正是因為沒有品出話中的哲理,甚至“慍為戲”而不聽,堅持“趨行”,才導致事與願違的後果。所以說,不論做什麼事,我們都應根據實際情況出發,不急躁行事,否則,將“急躁自敗”,“欲速則不達”。以此推廣開來,編者選編這篇課文的最終目的是想告訴我們:生活充滿了辯證法。所以,我們應養成關注生活,思考生活,辯證地處理生活中的快與慢、多與少、福與禍、得與失等問題的意識和習慣,做生活的主人。
當然,學習作者善於從生活小事中探尋生活的哲理,以此警醒自己,也是本文的價值之一。
3.寓意探究
這篇寓言式的散文以自己的一次趕路經歷,引發出“躁急自敗”的哲理,告訴我們,不論做什麼事情都不能急躁,否則“欲速則不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