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河

昌江河

昌江河,也叫昌江,由北向南貫穿江西省景德鎮的全境,是流經安徽、江西兩省的一條河流。 昌江發源於安徽祁門縣大洪嶺深處,向南流經景德鎮,經鮎魚山至鄱陽縣注入鄱陽湖,全長二百五十三公里。因昌江源自昌門(亦為閶門,即今祁門)匯入鄱江,取其首尾,故名昌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昌江河
  • 又名:昌江
  • 發源於:安徽祁門縣大洪嶺深處
  • 全長:二百五十三公里
河流特點,跨江橋樑,主要城市,景德鎮陶瓷,

河流特點

昌江跟隨地形的變化,主要分上中下三段三種形態:舊城以上山環水繞,水隨山轉,水秀山清。特別在祁門境內,山高河回,水流湍急,河面寬處僅通小木船,狹處只可行竹筏,是為上游;自舊城而下,清流穿市區而過,繞丘陵,過平原,直至凰崗,河寬一百到二百五十米,有急流淺灘,也有碧水深潭,中小帆船可以通過,是為中流;凰崗而下,為濱湖下遊河段,河寬處達三百五十米,十五噸以下的大帆船和中小客輪可長年通航。由於90年代淘金熱的興起,導致河道景德鎮至鄱陽段已有河沙堆積,部分嚴重河段甚至攔腰被河沙截斷,成為水上交通一大阻礙。

跨江橋樑

迄今為止,昌江上比較大型且知名的跨江大橋主要分布在景德鎮段,由北向南依次是:
·浮梁大橋
景北大橋
白鷺大橋
·206國道跨江大橋
古縣渡大橋
湖城大橋(在建)
鄱陽大橋

主要城市

·祁門縣(安徽省)
·景德鎮(江西省)
景德鎮處於鄱陽湖水域的昌江之濱,昌江自興田而下,流經景德鎮市的峙灘、福港、新平、舊城、竟城、呂蒙、鮎魚山諸鄉鎮,城區就在碧水漣漪的昌江兩岸。市境內幹流長約一百一十公里,五十多條支流呈網狀分布,主要有東、西、南、北河。除北河(又名小北港河)外,其餘諸支流都接近城市,形成了四水環城之勢,城市宛如一顆明珠鑲嵌其中。昌江又與皖贛鐵路蜿蜒交錯,似黑白雙龍向前伸展,把市境分割成東南與西北相對爭嶸的兩大城區,成為江南美麗的山城水鄉。
·鄱陽縣(江西省)

景德鎮陶瓷

景德鎮之所以成為世界聞名的瓷都,就是由它從陶到瓷,集天下制瓷工藝之大成,精益求精,歷千年而不墜的地位所決定;而我們知道,就是這條昌江,為景德鎮瓷業的生產和發展,提供了可靠保證。
昌江水系大小河網交錯,為自古以來景德鎮的“水土宜陶”創造了條件。
首先,基於它孕育了優質的制瓷原料。市轄地自北而東,山高林密,山水相依,水量充足,氣候溫和。正是集大自然山水之靈氣,孕育蘊藏了豐富優質的制瓷原料,其中可塑性原料、瘠性原料、熔性原料達四十餘種。特別是馳名世界的高嶺土,質堅如燧石,條痕如玉石,是制瓷的上等原料,世界鹹稱高嶺土。景德鎮東埠的高嶺村,就是世界高嶺土的故鄉。
其次,基於它以水為動力的原料粉碎。昌江中下游,河床穩定,水量充沛,充分利用天然流水落差為動力,在一些支流上安裝大水輪車帶動一排排水碓,用以粉碎瓷石,製作瓷土釉果,大大減少了人力耗費,又保證了原料質量,在原料粉碎上起到了特殊作用。由此,自古以來,昌江兩岸的瓷石礦區,悠悠轉動的大輪水車隨處可見,殷殷如輕雷的水碓聲處處可聞,形成了景德鎮地區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清人鄭鳳儀《浮梁竹枝詞》云:“碓廠和雲舂綠野,賈船帶雨泊烏篷。夜闌驚起還鄉夢,窯火通明兩岸紅。”清朝乾隆年間主持重編《浮梁縣誌》的凌汝綿在他的《昌江雜詠》中說得更真切:“重重水碓夾江開,未雨殷傳數里雷。舂得泥稠米更鑿,祁船未到鎮船回。”這裡的“泥稠”是指制瓷原料瓷土;米更鑿:舂糙米為精米。
其三,基於瓷業用水的保證。“造瓷首需泥土淘煉,尤在精純”,就是要用澄清無雜質的水拌和瓷土做坯,淘洗極精。昌江水質純清,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且有的坯房鑿有水井,充分利用了豐富的地下水。
歷史上,昌江為景德鎮陶瓷產品的內運外銷,原料、燃料(松柴)的供應,商賈頻繁的往來,提供了水上運輸的便利。自唐宋以來到20世紀初葉,景德鎮的交通,主要靠昌江水道吞吐。過去水運主要有三路:一路上達祁門;一路下入鄱陽湖達贛江贛州廣東;一路自鄱陽湖至九江轉長江內銷上下游各城市;還由長江至上海吳淞口出海外銷。因此,這個工商業都市,最初是沿河建窯,沿窯成市。昌江河上運輸十分繁忙,城區沿河有三洲(黃家洲、西瓜洲、拜天洲)、四碼頭(許家碼頭、曹家碼頭、湖南碼頭、劉家碼頭)。每天無數中小船隻穿梭往來,許多精品瓷器,就靠昌江河道上排列如蟻般的小型船隻駁運,轉入長江出海,器行九域,譽滿全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