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雞腳黃連

昆明雞腳黃連

昆明雞腳黃連,中藥名。為小檗科植物昆明小檗Berberis ferdinandi-coburgii Schneid.的根。產於雲南。具有清熱燥濕,解毒療瘡之功效。常用於淋證,帶下,癰癤火毒,濕瘡癢痛,目赤腫脹或燙火傷後,潰爛不愈。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昆明雞腳黃連 
  • 別稱:土黃連、雞腳刺、三棵針、雞腳黃連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毛茛目
  • :小檗科
  • :小檗屬
  • :昆明小檗
  • 分布區域:雲南
  • 採收時間:全年可采
  • 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附註,

入藥部位

根。

性味

味苦,性寒。

歸經

歸心、肺、大腸、小腸經。

功效

清熱燥濕,解毒療瘡。

主治

淋證,帶下,癰癤火毒,濕瘡癢痛,目赤腫脹或燙火傷後,潰爛不愈。

相關配伍

治癰瘡腫痛:雞腳黃連沖爛外敷,或研末水調外敷。《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搗敷或研末調敷。

採集加工

全年可采。

形態特徵

昆明小檗,又名大葉小檗。常綠灌木,高約2米。老枝具棱槽,散生黑色疣點;莖刺細弱,三分叉,長7-15毫米,腹面具槽。葉革質,橢圓狀倒披針形,長4-9厘米,寬1.5-2.5厘米,先端急尖,具1刺尖,基部楔形,上面栗色,有光澤,中脈和側脈凹陷,背面棕黃色,中脈和側脈隆起,兩面網脈顯著,不被白粉,葉緣平展,有時微向背面反卷,每邊具35-60刺齒;葉柄長2-4毫米。花8-18朵簇生;花梗細弱,長1-2厘米,無毛;花黃色; 小苞片紅色,長約1.5毫米;萼片2輪,外萼片披針形,長約3毫米,寬約1毫米,先端急尖,內萼片卵形、長約5毫米,寬約3毫米;花瓣狹倒卵形,長3.5-4.5毫米,寬1.5-2.5毫米,先端缺裂,基部縊縮呈爪,具2枚分離腺體;雄蕊長約3毫米,藥隔先端平截;胚珠單生,近無柄。漿果黑色,橢圓形或卵形,長7-8毫米,直徑5-6毫米,頂端具明顯宿存花柱,不被白粉或有時微被白粉。花果期6-10月。

生長環境

產於雲南。生於山坡及路邊灌叢中。海拔100-2700米。

相關論述

1、《昆明民間常用草藥》:“清熱瀉火解毒。治尿赤淋痛,牙齦腫痛、咽喉腫痛、目赤痛、腮腺炎。”
2、《雲南中草藥》:“清熱解毒,消腫。防治痢疾、腸炎,治燙傷、瘡癰。”

附註

同屬植物粉葉小檗Berberis pruinosaFranch.又名寬葉雞腳黃連。小枝光滑無毛。葉薄革質,橢圓形至橢矩圓形,有刺狀齒,下面有白霜。花黃色,10-25朵簇生於葉腋。分布雲南等地。其根亦同等入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