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調

昆明調流行於昆明市區及呈貢、晉寧等滇池周圍的漢族地區,昆明附近部分少數民族中亦有傳唱。昆明調泛指這一地區的漢族山歌、小調,民間有調子、民歌等多種稱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昆明調
  • 流行地區:昆明市區及呈貢、晉寧等
  • 釋義:該地區的漢族山歌、小調
  • 唱歌地點:在山野田間歌唱
概述,演唱形式,

概述

昆明調多在山野田間歌唱,一般不受季節限制。除平時及插秧、薅秧時節的田間對唱外,大規模的歌唱活動常集中於當地每年舉行的歌會(調子會),如傳統的“三月三”山歌會、六月二十四“跑馬山歌會”、“玉蘭調子會”、“紅石岩歌會”、“觀音山調子會”等。多以“賽歌”的形式出現,甲乙雙方各有若干“歌師傅”指點策劃,即興編詞,互相問答,體現集體智慧。賽歌常相持數日不分上下。

演唱形式

歌詞內容十分廣泛,包括男女情愛、家鄉風光、歷史、地理、生產、生活等多方面的知識、趣聞。昆明調曲目繁多,流傳較廣的有耍山調、猜調、大河漲水沙浪沙、拈魚、趕馬調、送郎調、放馬山歌以及東門腔、西門腔、草海腔等。其中“拈魚”在昆明西山區十分流行,樂曲為民族調式中的宮調式,四二拍,具有典型的民族調式風格。歌詞內容雖簡單,但由於演唱時大量套用虛詞,加強了小調的節奏感和韻律感,同時,唱念結合使整個小調節奏變化多,表達情感豐富,特別是增強了詼諧、幽默的情感氛圍。
昆明調演唱開始常有呼喚式的引腔,曲調具有敘事性特點。曲中常出現“垛句”,民間稱為“垛葉子”,音調近乎說唱,有的似快速“繞口令”,好的歌手每唱到此,會得到觀眾滿堂喝彩。猜調是昆明調的典型曲調之一,以56種事物相互猜答,想像力豐富,令人拍案叫絕。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昆明調的代表作就在全國廣泛流傳,影響甚廣。其傳承方式多為父傳子、母傳女、老歌手傳新歌手,在昆明西山等地區仍十分流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