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件

旋件

旋件,木工領域術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旋件
  • 類型:木匠使用的工具
說明,工具,作業,

說明

俗話說:“砍的沒有旋的圓”、“手巧不如家什妙”。意思很明白:無論怎么刀砍、推刨刮也沒旋的圓滑勻稱;多巧的手藝沒有合適的家具也不行。所謂旋件是用旋台和刀具旋出來的工件,其手藝人稱旋匠,相當現在的車工,是木匠手藝派生出來的新工種、新手藝。
木匠活中有許多需做成圓形,可這些圓形無論是砍、刮、刨、磨都難達到理想的要求。如彈棉花用的弓槌,紡車上的錠子軲轆,錘布用的棒槌,刀、鏟、錐的木把,普通面案的擀麵杖,打點心用的走錘,算盤珠,喇叭桿兒,家具腿,玩具,陀螺(俗稱冰猴兒、地猴兒)等。這些活只有旋才能做好。這些旋活所需木材材質不同,有軟有硬。如刀勺木把兒多用柳木;弓槌、算盤珠、喇叭桿兒需用硬且細膩的木材,多用楮榆、杜木、鐵梨、紫檀等。

工具

旋匠當初幹活工具十分簡陋:只用兩隻木凳,分別釘上露著釘尖的鐵釘,用釘尖從兩端頂住旋件。旋件首先用其他工具砍、刮出近似的“荒子”,兩頭卡在釘子尖上,然後用一隻弓的弓弦繞在旋件上,一手拉弓使其轉動,一手握刀抵在旋件表面,一層層削掉砍刮後的多餘稜角,使其變圓、變光。
隨著生活的變化,需要旋的活越來越多,如此簡陋的方法非常不方便,旋匠們邊乾便改進,制出了旋台,也叫旋床,比使用兩隻凳子更方便、省事、精確。
旋台上的A是固定頂針台,上邊有鑽孔孔a,有b、c、d幾個頂針孔,B是活動頂針台,可以在平行的F、G滑道上,根據旋件的長短需要左右滑動,調整距離。B台上有和A台上遙相對應、對稱的鑽孔孔和頂針孔。《旋床示意圖》中的d孔里按著頂針,距壓板C較近,旋件的直徑較小。如果,旋件的直徑加大,頂針就要離開壓板較遠,根據需要安在c或b頂針孔里。
旋件
旋床示意圖

作業

旋匠開始工作時,坐在坐板E上,根據需要也可另加一塊寬一點的木板為坐板,並可前後移動。將旋件卡在頂針台上以後,用壓板壓住活動頂針台,使其固定。另一端拴一條繩索套,旋件卡好後,壓板壓住活動頂針台,然後將繩索套移動,緊挨頂針台,用腳蹬緊,活動頂針台就臨時固定下來。
一手拿弓,先將弓上的皮條纏繞旋件一圈,手握弓柄和活動柄,可松可緊,控制皮條的鬆緊。拉動弓子,手柄緊時轉,手柄松時停,使旋件單向旋轉。持刀的手倚在壓板上,刀刃吃在旋件上,隨著旋件的單向轉動,按設計切削。根據不同的旋件換用不同的刀具,有單面刃、雙面刃、坡形刃幾種,持刀的手法也隨著變化。幹活時全憑“眼準手穩”,“兩手配合好,幹活別分心”。旋件卡上旋台,其直徑大小可移動頂針調整,其長短可移動頂針台,壓板上刻有尺寸標記。可這些只能大體掌握旋件要求,具體凹凸、花樣、深淺等細活都要“眼裡行事”,要求“眼瞅著、刀走著、心琢磨著”。一樣活計百樣乾,經驗越來越多,花樣越來越多,持刀的手法、技巧越來越多,最後達到隨心所欲,越乾越利索。
旋匠們在幹活中發現,用拉弓旋轉是乾一半兒、閒一半兒,因拉弓是一拉一送,拉弓時握緊活動手柄,繃緊弓弦使旋件旋轉;送弓時鬆開活動手柄,旋件不轉,不但速度慢,因有間斷,旋件的質量也不好掌握。
慢慢地將旋轉動力逐步改進,淘汰了手拉弓,旋台上安裝了腳踏曲軸輪,使旋件不但連續旋轉也提高了轉速,過去拉弓的手,輔助持刀的手,變單手持刀為雙手持刀,穩當、吃準,大大提高了幹活的速度和質量。
過去,木匠們為了使自己活計全面而學會了旋匠;旋匠們因旋件的需要提前要備料,將要旋的提前鋸、砍、刨出雛形,也成了半個木匠。木匠們以乾木工為主,旋匠們只乾旋工,有的在家中旋出日常用的如刀、勺的木把、擀麵杖、棒槌、錠子軲轆等到集市上出售,有的走村串鄉為人加工。
解放後,搞初級社時,許多旋匠被組織進副業組,大批旋出日用品批發到東三省銷售。1955年組織手工業社,1956年併入木業社。到木業社後,改進了旋台,用電機為動力,有的乾脆直接用車床乾起了旋工活,這就不是老手藝範疇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