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曉宇

於曉宇

於曉宇,男,上海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2010年6月,在上海大學任教,擔任講師;2012年4月,晉升副教授;2015年5月,破格晉升教授。2011年在瑞典延雪平大學國際商學院做訪問學者,2013年在美國德克薩斯基督教大學Neeley商學院擔任Research Associate(合作教授:Garry D Bruton教授),研究興趣為創業創新戰略管理

在《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Internet Research》等SSCI國際期刊發表論文20餘篇,在《管理科學學報》、《管理世界》等中文期刊發表論文40餘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10餘項。入選上海市晨光計畫(2011)、曙光學者(2015)、浦江人才(2015)、青年東方學者(2016)、青年拔尖人才(2017)等人才計畫。獲上海大學優秀青年教師(2012)、上海大學青年教師課堂教學競賽一等獎(2015)、上海大學科研創新貢獻獎(2015)、全國百篇優秀管理案例(2014、2015、2016、2017)、上海大學“我心目中的好導師”(2016)、上海市育才獎(2016)、寶鋼優秀教師獎(2017)、霍英東青年教師獎(2018)等獎項。兼任上海市行為科學學會副會長、《Academy of Management Perspectives》等國內外期刊編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於曉宇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內蒙古自治區鄂倫春自治旗甘河鎮
  • 畢業院校:吉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創業、創新、戰略管理
  • 發表論文數目:54篇(截至2019年7月) 
教育背景,工作背景,專業服務,榮譽獎項,學術論文,主持課題,教學案例,教學獎項,教授課程,課程建設,專著教材,媒體訪談,

教育背景

2006年09月-2010年06月,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博士學位
2003年09月-2006年06月,吉林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學位
1999年09月-2003年06月,吉林大學管理學院,學士學位

工作背景

2015年05月-至今,上海大學管理學院教授破格)、博士生導師工商管理系副主任
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德克薩斯基督教大學美國),尼利(Neeley)商學院,Research Associate
2012年04月-2015年05月,上海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2011年11月-2011年12月,延雪平大學瑞典),國際商學院(JIBS),訪問學者
2010年06月-2012年04月,上海大學管理學院講師碩士生導師

專業服務

《Academy of Management Perspectives》,編委
《JIIM:Innovation & Entrepreneurship》,編委
工業工程與管理》,編委
德克薩斯基督教大學尼利商學院,Research Associate
上海市行為科學學會,副會長
上海大學戰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上海大學創新創業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通訊評議人
上海市“科技創新行動計畫”軟科學研究領域重點項目,會議評審專家(2019-) 
全國百篇優秀管理案例,函審專家
上海MBA課程案例庫開發共享平台案例評估專家委員會,委員
20多個SSCI源期刊審稿人:《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等
10多個CSSCI期刊審稿人:《管理科學學報》、《管理科學》、《管理評論》、《管理學報》、《系統管理學報》、《研究與發展管理》、《管理學季刊》、《管理案例研究與評論》等

榮譽獎項

2018年獲得教育部“霍英東教育基金青年教師獎”(二等獎)
2017年獲得上海“青年拔尖人才”
2017年獲得第八屆“全國百篇優秀管理案例” (2次)
2016年獲得“上海市育才獎”
2016年入選上海市“青年東方學者”
2016年獲得第七屆“全國百篇優秀管理案例” (2次)
2016年當選上海大學第三屆“我心目中的好導師”
2015年入選上海市“曙光學者
2015年入選上海市“浦江人才”
2015年獲得第六屆“全國百篇優秀管理案例”
2015年獲得上海大學“年度科研創新貢獻獎”之“年度高端論文獎”二等獎(2次)”
2014年獲得第五屆“全國百篇優秀管理案例”
2012年入選上海大學“優秀青年教師”
2011年入選上海市“晨光計畫

學術論文

Work-family conflict, 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 and new venture legitimacy in emerging economies[J].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2017.(SSCI)
Managing uncertainty in emerging economies: The interaction effects between causation and effectuation on firm performance[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2017.(SSCI)
Internet entrepreneurship and ‘the sharing of information’ in an Internet-of-Things context[J].Internet Research. 2017, 27(1): 74-96. (SSCI & SCI)
Competition vs. Collaboration: A Four Set Game Theory - Innovation, Collaboration, Imitation, and ‘Do Noth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7. (SSCI&SCI&EI)
Critical Brand Innovation Factors (CBIF): Understanding Innovation and Market Performance in the Chinese High-Tech Service Industry.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6, 69(7): 2471-2479. (SSCI)
Reverse teaching: Exploring student perceptions of “flip teaching”[J]. Active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2016, 17(1): 1-11. (SSCI)
Competition vs. Collaboration in the Generation and Adoption of a Sequence of New Technologies[J].Technology Analysis & Strategic Management. 2016, 28(3): 348-379.(SSCI)
Brand Ambidexterity and Commit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An Exploratory Study[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6, 69(8): 3105-3112.(SSCI)
Internet of Things Capability and Alliance: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Market Orientation and Product and Process Innovation[J].Internet Research. 2016, 26(2): 402-434. (SSCI & SCI)
Brand Innovation and Social Media: Knowledge Acquisition from Social Media, Market Orientation, and the Moderating Role of Social Media Strategic Capability[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15, 51(8): 11-25. (SSCI)
Electronic CRM and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Unfairness[J].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2015, 16(4): 351-362.(SSCI)
Radical Innovation, Market Orientation, and risk-taking in Chinese New Ventures: An Exploratory Stud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5, 67(1): 47-76. (SSCI & SCI& EI)
Non-targeted Customers in Individualistic Versus Collective Cultures[J].The 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 2014, 34(15): 1199-1218. (SSCI)
Knowledge Management, Learning Behavior from Failure and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y Ventures[J]. Systems Research and Behavioral Science. 2014, 31(3): 405-423. (SSCI)
Ties with Government, Strategic capability and 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J].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2014, 15(2): 81-98. (SSCI)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s, Entrepreneurship Motiv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Decision: the China Experien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13, 17(5): 224-250.
Effects of Top Management Team Heterogeneous Background and Behavioral Attributes on the Performance of New Ventures[J]. Systems Research and Behavioral Science. 2013, 30(3): 354-366. (SSCI& EI)
Innov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 New Venture Research Perspective[J]. Innovation: Management, Policy and Practice. 2012, 14(4):524-539. (SSCI)
見微知著?失敗學習行為、機會識別與新產品開發績效[J].管理工程學報. 2019. (CSSCI)
失敗歸因與創業失敗學習:恢復導向的調節作用[J].管理學報. 2017. (CSSCI)
社會網路、先前經驗與創業風險識別[J]. 管理科學學報. 2017,20(5): 35-50.(CSSCI)
冗餘資源、創業拼湊和企業績效[J]. 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7, 19(4):52-62.(CSSCI)
創業拼湊研究綜述與未來展望[J]. 管理學報. 2017, 14(2): 306-316. (CSSCI)
上海降低創新創業成本研究[J]. 科學發展. 2016, 11: 9-20.
失敗中發現商機:心理安全與建言行為的角色[J]. 管理評論. 2016,28(7): 154-164.(CSSCI)
快速信任與臨時團隊績效:共享心智模型與團隊互依性的角色[J]. 管理評論. 2016, 28(9): 238-249.
失敗經驗是把“雙刃劍”?項目失敗經驗與產品創新性的關係研究[J]. 工業工程與管理. 2015, 20(5): 119-127.
創業失敗經驗與新產品開發績效的倒U形關係:創業導向的多重中介作用[J]. 管理科學. 2015, 28(5): 1-14. (CSSCI)
失敗學習行為、戰略決策與創業企業創新績效[J]. 管理科學學報. 2013, 16(12): 37-56.(CSSCI)
非正規創業研究前沿探析與未來展望[J]. 外國經濟與管理. 2013, 35(8): 14-26.(CSSCI)
創業失敗歸因、創業失敗學習與隨後創業意向[J]. 管理學報. 2013, 10(8): 1179-1184.(CSSCI)
網路能力、技術能力、制度環境與國際創業績效[J]. 管理科學. 2013, 26(2): 13-27.(CSSCI)
獲得式學習與新企業創業:基於學習導向視角的實證研究[J]. 管理世界. 2013, (4): 94-106.(CSSCI)
大都市圈文化異質性對企業創新行為的影響研究[J]. 科研管理. 2013, 34(5): 32-38.(CSSCI)
創業網路、創業學習與新創企業成長[J]. 管理評論. 2013, 25(1): 24-33. (CSSCI)
中國新企業社會關係的特徵與演化:情感性關係和工具性關係[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3, 53(1): 124-131.(CSSCI)
首次創業失敗學習:來自創業新手、新創企業與行業特徵的解釋[J]. 管理學報. 2012. 10(1): 77-83. (CSSCI)
基於創業失敗學習視角的創業課程設計[J]. 復旦教育論壇. 2012, 10(5): 68-72.(CSSCI)
技術信息獲取、失敗學習與高科技新創企業創新績效[J]. 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 2012, 33(7): 62-67. (CSSCI)
機會開發模式、戰略導向與高科技新創企業績效[J]. 科研管理. 2011, 32(12): 61-67, 73.(CSSCI)
創業失敗研究評介與未來展望[J]. 外國經濟與管理. 2011, 33(9): 19-26.(CSSCI)
基於DEA-Tobit的區域創新系統資源配置最佳化策略研究[J]. 研究與發展管理. 2011, 23(1): 1-10.(CSSCI)
專利技術產業化機理、關鍵問題與驅動策略[J]. 科學學研究. 2010,28(5): 681-689. (CSSCI)
知識管理與高技術企業技術創新模式的耦合性機理研究[J]. 情報科學. 2007, 25(2): 302-305.(CSSCI)
區域創新系統的評價與演進規律—以上海市創新系統為例[J]. 系統管理學報. 2007, 16(6): 658-663.
科技環境對風險投資支撐作用的實證研究[J]. 管理科學學報. 2007, 10(4): 73-81.(CSSCI)

主持課題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71772117),2018.01-2021.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71472119),2015.01-2018.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71102030),2011.01-2014.12.
國家留學基金委員會青年骨幹教師出國研修項目(201206895001),2013.11-2014.11.
上海市人民政府決策諮詢研究重點課題(2015-A-26),2015.05-2015.08.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上海市教育發展基金會“曙光計畫”(14SG38),2015.01-2017.12.
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十二五”一般課題(2014BGL013),2014.08-2016.07.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上海市教育發展基金會晨光計畫”(11CG46),2011.09-2013.12.
上海大學電影學高峰學科項目,2015.12-2016.05.

教學案例

CooTek(觸寶)國際創業之路:牆外開花牆內香. 第五屆“全國百篇優秀管理案例”,2014.
獐子島扇貝消失的謎團追蹤. 第六屆“全國百篇優秀管理案例”,2015.
獐子島年報突變風波. 第七屆“全國百篇優秀管理案例”,2016.
粉筆科技:峰迴路轉鳳凰涅槃. 第七屆“全國百篇優秀管理案例”,2016.
點石成金中航汽車如何喚醒百年企業耐世特?. 第八屆“全國百篇優秀管理案例”. 2017.
網際網路創業的生態法則:優酷的創業之旅. 第八屆“全國百篇優秀管理案例”. 2017.

教學獎項

寶鋼優秀教師獎,寶鋼教育基金會,2017年.
上海市育才獎,上海市教育發展基金會,2016年.
上海大學第三屆“我心目中的好導師”,上海大學黨委研究生工作部、上海大學研究生聯合會,2016.
一等獎(人文學科組),上海大學第十屆青年教師課堂教學競賽,2015.
最佳指導老師,第五屆全國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新、創意及創業”挑戰賽電子商務三創大賽),上海賽區總決賽(特等獎),全國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新、創意及創業”挑戰賽組委會、上海市電子商務行業協會,2015.
先進指導教師獎,第五屆全國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新、創意及創業”挑戰賽(電子商務三創大賽),全國總決賽(二等獎),教育部高等學校電子商務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2015.

教授課程

Entrepreneurial Finance
Entrepreneurial Creativity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y
Business and Entrepreneurship Plan
戰略管理
創業管理
創業導論
管理學
管理研究方法
盈利模式設計

課程建設

戰略管理》,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本科重點課程,課程負責人:於曉宇
創業管理》,上海大學留學生英語授課優質課程,課程負責人:於曉宇

專著教材

媒體訪談

走出構建創業生態的認識誤區[N]. 人民日報(理論版). 2015年12月8日. (與蔡莉合著)
系統健康,創業才能成功[N]. 解放日報. 2015年9月23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