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哥莊

於哥莊

於哥莊位於中國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是沙子口街道較大的村落之一。

原為村級行政單位,2004年改為社區居委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於哥莊社區
  • 地理位置: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沙子口街道於哥莊社區
  • 下轄地區:於哥莊和北礦
  • 人口數量:2046人
  • 耕地面積:937畝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現狀,交通,

建制沿革

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沙子口街道於哥莊
於哥莊位於沙子口街道辦事處駐地西北2.2公里處,由於哥莊和北礦兩騙仔姜狼個自然村組成。該村北靠南九水河,西與南宅科村接壤,南與小嶗山相望,東與戴家埠村隔河為鄰。全村現有村民660戶,2046人;耕地937畝、山巒2000餘畝。

行政區劃

相傳於哥莊的開山戶為于姓,但在後期或逐漸衰亡,或舉家遷移,如今已沒有于姓人家。在明朝永樂年間,宋氏祖宋彪、剃墓轎宋龍、宋虎三兄弟從雲南芝麻嶺翠村屯移民到這裡。這裡三面環山、南面近海、中間平整、土地肥沃,山坡村旁梨樹一片,南九水河流經村後,不僅水草豐茂,且地廣人稀,氣候宜人,環境優美,正是居住的好地方。汽拳祝於是宋家三祖凶習尋白就在這裡闢土蓋屋,開荒種田住了下來,但仍然沿用了於哥莊的村名。其後又有孫、曲、彭、韓姓陸續遷來居住。宋姓占全村總人口的70%以上,孫姓、曲姓各約占14%,彭姓有少數幾家;韓姓已經沒有後人在該村居住,但以韓姓命名的韓家胡同尚在。
於哥莊建國前歸即墨縣嶗西區管轄,當時只有200戶,860餘人,種植千畝糧田,百畝果園。因地理條件得天獨厚,生活比周圍村莊過得好一些。建國後該村於1952年成立互助組,1953年成立初級社,1954年與戴家埠、南嶗、中嶗、北嶗共同成肯頁立星光高級社,1958年成立沙子口人民公社於哥莊生產大隊,1984年4月撤銷生產大隊,恢復行政村建制。
1978年改革開放以後,黨的富民政策給了於哥莊人帶來了施展才能的機遇。他們開山採石、鋪路運輸、承包工程、建石材場、搞翻砂、開飯店,工商戶達70餘家,湧現了很多勤勞致富的帶頭人。該村在大力支持個體經濟的同時大刀闊斧地興辦集體企業,並築巢引鳳招商引資,建廠房2萬平方米,先後引進吉佳來銀塑有限公司、三島執行包裝有限公司、三和電子有限公司、三和高光有限公司等多家日本、韓國企業,每年為村里增加上百萬元的收入,解決了300多名村民的就業問題。2004年該村經濟總收入2.63億元,人均收入6069元。
經濟發展為於哥莊美化家園、改善環境、為民造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近些年,該村先後投資整修河道3000餘米,硬化三條街道的路面,修水泥路1.5公里。投資50餘萬元為各戶安裝了自來水旬殼嘗,投資30餘萬元建起老年活動中心,支持幼稚園建設使之達到青島市一級標準。2001年村里出資430餘萬元幫助村民參加了農工商社會養老保險,老年人每月領取養老金可達700~800元,實行了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真正從根本上解決了老有所養的問題。村民富裕了,享受著現代化的生活,該村有轎車30餘輛,麵包車10餘輛,“將軍樓”40餘座,建新房260餘戶,村集體建住宅樓1座。

現狀

根據青島市嶗山備地循區人民政府檔案嶗政發[2004]230號《青島市嶗山區人民政府關於同意流清河等36個村委會改為社區居委會的批覆》,由村委會改為社區居委會。

交通

車次:113路; 610路;旅遊5路;611路

交通

車次:113路; 610路;旅遊5路;611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