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臘宋江起義

方臘宋江起義

北宋末年,先後發生的兩次下層民眾造反事件。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等三十六人聚眾梁山泊(今山東省梁山縣),舉旗造反。隨後四處攻略,活動範圍在河北、山東一帶,先後攻略十餘州軍。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江等進攻海州(今江蘇連雲港)時,被海州知州張叔夜襲敗,宋江等投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方臘宋江起義
  • 類別:歷史事件名詞
  • 時間:北宋末年
  • 領導人:方臘宋江
簡介,戰爭概況,

簡介

此事件為宋人話本所演義,元人施耐庵據此創作《水滸傳》,流傳很廣。
宣和二年,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方臘利用摩尼教在幫源峒聚眾萬人起事。方臘稱聖公,建元永樂,分設官署。隨後攻克睦、歙、杭、處、衢、婺等州縣,眾至數十萬。宣和三年初,宋廷任命童貫為江、淮、荊、浙等路宣撫使,領十五萬大軍南下鎮壓。方臘控制的州縣相繼失陷。四月,方臘率部退守幫源峒,與官軍決戰,所率七萬人皆戰死,方臘被俘,押送汴京處決。餘部繼續在浙東轉戰近一年,後被消滅。
方臘起義失敗後,宋徽宗立即恢復了蘇杭“應奉局”,並在開封重新設定了“應奉司”,加緊搜刮“四方珍異之物”,宮殿、園林等巨大土木工程也照舊進行。

戰爭概況

北宋末期,朝政腐敗,對外獻幣乞和,對內恣意搜刮,農民苦於繁重賦稅盤剝,致流離失所。宣和元年,宋江等36人占據梁山泊,招募義軍,聚眾起義。旋率眾攻打河朔(泛指今黃河下游南北一帶)、京東東路(治青州,今山東省益都),轉戰於青、齊(今山東省濟南)至濮州(今山東省鄄城北)間,攻陷十餘郡城池,懲治貪官,殺富濟貧,聲勢日盛。十二月初二,宋徽宗趙佶聞知,納知亳州侯蒙“赦過招降”建策,頒旨招安,未果,遂命知歙州曾孝蘊率軍往討。宋江避其鋒,自青州率眾南下沂州(今山東省臨沂),與官軍周旋年余。三年二月,攻取淮陽軍(治下邳,今江蘇省睢寧西北古邳鎮東),繼由沭陽(今屬江蘇)乘船進抵海州(今江蘇省連雲港西南海州鎮)。知州張叔夜遣使探察義軍所向,及知宋江以十餘只鉅舟徑趨海濱,乃募敢死士千餘人設伏近城,遣輕兵踞海誘戰。五月,宋江率眾登岸後遭伏擊,船隻亦被焚,退路斷絕,戰敗被俘,起義遂被鎮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