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學地質與礦業工程學院

新疆大學地質與礦業工程學院

地質與礦業工程學院是新疆大學“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單位之一。下設資源勘查工程系、地質工程系和採礦工程系三個系。學院現有教職工57人,其中專職教師40人,專職實驗員5人,行政人員12人。學院教授9人(含天山學者特聘教授3名)、副教授13名(含高級實驗師2名)、講師23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9人,碩士學位19人。現有本科生850人,碩士研究生119人。現有教學與科研實驗室23個,實驗面積達1427m,各類實驗設備1285台,總價值達1728萬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疆大學地質與礦業工程學院
  • 簡稱:地礦學院
  • 主要院系: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地質工程專業,採礦工程專業
  • 現有教職工:66人
  • 專任教師:55人
  • 行政人員:7人
學院特色,學院沿革,師資隊伍,學科建設,學院領導,

學院特色

(1)新疆位於中亞成礦域和“一帶一路”核心區域,使新疆大學地礦類專業具有天然優勢和特色
新疆地處中亞造山帶核心區域和“一帶一路”戰略重要支點,同國內同類學科專業相比,新疆大學地礦類專業面向我國新疆和鄰區中亞各國培養人才,所處區域位置極具優勢和特色。中國新疆和鄰區各國地處中亞成礦域核心區,豐富礦產資源全球矚目,無論在固體礦產還是在能源礦產方面均在區域乃至世界範圍內占有一席之地,確立了新疆“資源通道”、“資源基地”、“戰略資源的重要儲備區”等區域定位。
(2)國家“一帶一路”資源戰略的啟動賦予了新疆大學地礦類專業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中亞各國和中國新疆位於“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新疆作為我國和中亞各國聯接的唯一陸上通道,是絲綢之路最為重要的節點,戰略地位突出。2015—2020年,中國地質調查局部署了中國地質調查“九大計畫”,“一帶一路基礎地質調查與信息服務計畫”位列其中,標誌著“一帶一路”資源戰略的正式啟動,賦予了新疆大學地礦類專業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3)中亞地質礦產資料和資料庫建設成果為學院發展提供重要保障
歷經十年,國家“973計畫”和“國家科技支撐計畫”系列項目的實施,由本學院為主體建成了我國首箇中亞地質礦產資料庫,是目前我國最為詳實的中亞地質礦產資料庫,不斷完善的數據內容已成為在中亞地區開展研究工作、進行各類風險勘查最為重要的數據支撐,可在“一帶一路”資源戰略中起到最為關鍵的數據支撐作用。
(4)新疆大學地礦類專業在區內的唯一性和團隊成員科研積累成就了新疆大學地礦學院的歷史使命
地礦學院是新疆唯一地質類具有一級碩士學位授權點的學科;學院團隊成員長期致力於新疆構造-岩漿活動與成礦作用研究,並在信息集成和勘查技術方法集成方面已邁出重要一步,構建了創新性靶區評價技術體系,實現了系列找礦突破,發展前景廣闊,特色已見端倪;深耕於新疆廣袤的乾旱、半乾旱地區,精研地表水地下水轉化動力學機制,探尋地下水循環模式,地質災害形成機理,形成了新疆區域研究優勢;在新疆優勢能源方面把握了非常規能源的發展機遇,實現了新疆煤層氣的突破。
(5)學院專業間相互支撐準確把握新生長點,體現學院特色
隨著信息技術向各領域滲透,地質礦產領域信息化進程高速推進,地質礦產信息成為重要的新生長點;地質礦產大數據與基礎理論研究、資源潛力評價、勘查技術方法融合的特色已經顯現;學院在中亞地質礦產信息化方面已走在全國前列,方向間相互支撐準確把握了地質礦產領域新生長點,充分體現出學院特色。
除了上述學科專業發展的區域優勢和特色之外,在近幾年的辦學實踐中,積累了一些經驗,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①三階段培養。學院3個專業為地礦類工科專業,跨地質和礦業兩個學科大類。在前3個學期的通識基礎課、學科基礎課和學科實踐課教學基本一致,學生具有我校辦學目標特指的寬基礎和礦業特色;後5學期教學也大致分為兩段,一段為專業基礎教學,另一段為分方向教學,主要培養具有本專業基礎,又適應不同專業方向發展的高級技術人才和為高水平學科建設輸送研究型人才。
②兩層次教育。2017年,地質與礦業工程學院在新疆大學雙一流建設背景下,發展目標是建設研究型學院。目前本科生培養包含了套用型和研究型兩類,其中套用型主要培養實踐能力、動手能力,目的是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術人才,研究型人才主要目的瞄準支持學科建設,培養選拔今後能夠進入高一層次培養的優秀大學生。
③人才培養-升學就業一體化培養。目前學院各專業培養方案中,學科基礎實踐和專業實踐占有30%以上比重,通過實習、設計,目的是搭建理論學習與就業(升學)之間的無縫橋樑,以減少學生今後從學生身份到技術工程師(研究人員)轉變的實訓時間,在畢業5-10年後儘早成才。
在完善的實驗、實踐教學平台培養後,學生綜合素質和獨立研究的能力顯著提高。2015-2017年間本科生獲得國家和自治區級各類創新創業科技競賽獎76項,其中:國家級一等獎15項、二等獎12項、三等獎29項;自治區級一等獎4項、二等獎10項、三等獎6項。

學院沿革

新疆大學地質與礦業工程學院的前身是1953年中蘇合辦成立的“礦山技術學校”金屬科的一個教研組。
1955年“礦山技術學校”改名成立“烏魯木齊礦山學校”時,該教研組改名為地質科。
1958年“新疆礦冶學院”成立時改名為礦山系,並開始招收“金屬礦產、石油地質勘探”2個專業的本科生。
1966年“新疆礦冶學院”更名為“新疆工學院”時,仍保留礦山系,下設礦產普查與勘探、金屬礦產地下開採和礦山機械3個本科專業。
1979年9月撤消金屬礦產地下開採和礦山機械2個專業,保留礦產普查與勘探一個專業,礦山系改為地質系。
1991年至1993年間,採礦工程專業(原金屬礦產地下開採專業)恢復招生,由於當時行業不整齊等原因,1994年開始採礦工程專業停止招生。隨著改革開放和新疆對人才的需求,1998年經自治區教委批准,原“地質系”改名為“資源與環境工程系”,下設資源勘查工程與技術(礦產普查與勘探),勘查技術與工程(水文與地質工程)及環境地質工程與技術3個專業。
2000年12月30日“新疆工學院”和“新疆大學”合併,成立新的“新疆大學”時,原新疆工學院“資源與環境工程系”和原新疆大學的“資源、環境、信息科學系”合併成立了“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下設“資源勘查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地理科學”、“地理信息系統”、“環境科學”、“生態學”和“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等7個專業。
2008年1月“資源勘查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等地礦類專業從“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分離,成立了“地質與勘查工程學院”,同年“採礦工程”專業恢復招生,2008年“地質與勘查工程學院”的“資源勘查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和“採礦工程”3個本科專業均獲批為自治區重點產業急需緊缺專業。
2012年,“地質與勘查工程學院”改名為“地質與礦業工程學院”。
2015年,“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撤銷,獲批建立“地質工程”專業。
現今新疆大學地質與礦業工程學院的發展歷史沿革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①原新疆工學院地質系(1953年~2000年);
②原新疆工學院與原新疆大學合併後的新疆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2000年~2008年);
③新疆大學地質與礦業工程學院(2008年至今)。

師資隊伍

學院現有3個本科專業,截止2017年10月學院在校本科生765人,現有教職員工66人(含雙肩挑幹部4人),其中專任教師55人,行政人員7人,輔導員4人(含一名兼職輔導員),援疆教師、生產單位技術人員參與實習指導和本科教學的1人,另有實驗崗位5人,參加部分輔助教學工作。全院師生比為1:114。
職稱結構:專任教師隊伍中有教授8人(占14.55%,其中有3名教授兼任學院行政職位),副教授13人(占23.64%),講師30人(占54.55%),其他人員4人(實驗崗位,合計占7.26%)。
資源勘查工程專業:目前本專業共有教師33人,其中高級職稱15人,占45.45%,講師15人,占45.45%,實驗員3人,占9.1%。年齡結構:45(含)歲以上9人,占27.27%;45以下24人,占72.73%。具有博士學位18人,占54.55%。具有海外經歷3人,非本校學緣教師10人,具有基層實踐經歷1人。目前有4人在內地高校讀博。有實驗技術人員4名,其中高級實驗師1名(本科,54歲),實驗師2名(35歲-40歲之間),承擔本科生實習指導任務。該專業團隊年齡結構老中青結合,職稱結構合理,學緣結構中以本校畢業生為主,能夠勝任本專業教學需求,未來幾年將保持快速發展勢頭。全院地學學科群專業基礎課大部分由資源勘查工程專業教師承擔,因此教師隊伍較大。
地質工程專業:本專業目前專任教師9名,其中副教授4名,講師5名,副教授職稱占總人數44.44%;博士學歷2名,碩士學歷6名(其中在讀博士2名),本科學歷1名,博士學歷比重較小,占22.22%;兼任實驗崗位1人,輔助承擔本科生實習指導授課任務。預計兩到三年內具有博士學歷的教師能增至4人,即占50%;教師年齡結構中青年教師比重較大,其中45歲以上2人,30—45歲7人,占總人數的77.78%。
採礦工程專業:本專業共有教師13人,其中高級職稱2人,占15.38%,講師11人,占84.62%。年齡結構:45(含)歲以上0人;45以下13人,占100%。具有博士學位3人,占23.08%。具有海外經歷1人,非本校學緣教師8人。目前有1位教師在澳大利亞讀博,6位教師在內地知名大學讀博深造。另實驗員1人,輔助承擔本科生實習指導授課任務。該專業團隊年齡結構、學緣結構和職稱結構更趨合理,能夠勝任本專業教學需求,並將在未來幾年獲得長足發展。

學科建設

自治區重點學科---礦產普查與勘探。
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二級學科碩士點4個(礦產普查與勘探、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地質工程、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
學士學位授權:資源勘查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採礦工程。
國家特色專業:資源勘查工程。
自治區急需緊缺專業:資源勘查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採礦工程。
學科建設平台有:
1.新疆中亞造山帶大陸動力學與成礦預測自治區重點實驗室
2.自治區地質與採礦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3.自治區工程研究中心
4.自治區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示範基地(地質工程領域)
5.新疆大學礦產資源生態環境保護性開採重點實驗室

學院領導

黨委書記:艾拉提·尼牙孜
院長:丁建麗
黨委副書記:宋翔
副院長:弓小平
副院長:李升
副院長:王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